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8-bis((4-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 | 1628644-3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8-bis((4-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3,8-Bis-(4-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3,8-bis[2-(4-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
3,8-bis((4-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1628644-36-9
化学式
C32H16N2
mdl
——
分子量
428.492
InChiKey
VEEAPHLUCVTCQ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8-bis((4-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 、 trans-Pt(PBu3)2(1-ethynyl-4-methylbenzene)Cl 在 copper(l) iodide二异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61%的产率得到C98H136N2P4Pt2
    参考文献:
    名称:
    铂 (II) 有机金属双核配合物和低聚物与 3,8-二乙炔基菲咯啉衍生物的替代制备和表征
    摘要:
    新型铂 (II) 有机金属双核配合物和低聚物,具有两种菲咯啉配体,即 3,8-二乙炔基菲咯啉 (L1) 和 3,8-双-(4-乙炔基-苯基乙炔基)-1,10-菲咯啉 (L2),由反式-Pt(PBu3)2(1-乙炔基-4-甲基-苯)Cl和反式-Pt(PBu3)2Cl2通过铜离子的金属转移合成。替代程序针对氯化物或各自的菲咯啉的铂低聚物终止选择,并且通过提取和柱色谱通过不同的纯化成功地进行。通过分析 31 P{1H}-NMR 和 1H-NMR 光谱数据,揭示了这些铂配合物和低聚物的结构式。在氯化物和各自的菲咯啉末端之间具有两种类型的铂低聚物的替代制备对于选择性合成杂化聚合物非常有用,该聚合物与具有不同二乙炔芳基配体的两种不同铂低聚物进行偶联反应。铂有机金属化合物在 UV-Vis 区域显示出相似的吸收带。用 L1 制备的那些在 400 nm 附近有一个强吸收带,可归因于最低能量金属扰动 1[π-π*]
    DOI:
    10.1007/s11243-018-0258-9
  • 作为产物:
    描述:
    3,8-bis((4-((trimethylsilyl)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甲醇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反应 1.0h, 以91%的产率得到3,8-bis((4-ethynylphenyl)ethynyl)-1,10-phenanth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锚定基团功能化的低聚(亚苯基乙炔)铱(III)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摘要:
    描述了一系列共轭配体及其铱 (III) 环金属化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光物理特性。它们由一系列单阳离子 IrIII 双-2-苯基吡啶配合物与不同长度的对-苯基乙炔基-1,10-菲咯啉配体组成。这些配体的结构包括末端乙酰硫醇或吡啶基团,可以在金属电极之间提供良好的电接触。循环伏安法、吸收和发射光谱、激光闪光光解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二亚胺配体的高共轭提供了前沿轨道之间的小能隙。尽管如此,末端取代基的性质和二亚胺配体中的共轭程度对室温下的光物理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光谱数据和理论计算同意发射激发态的电荷转移性质在室温下沿系列保持,而在刚性矩阵配体中心态也有助于低温发射。二亚胺配体的良好导电特性,这些配合物对配体的 HOMO-LUMO(HOMO = 最高占据分子轨道,LUMO = 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间隙的小依赖性以及发射激发态的电荷转移性质使这些复合物成为研究分子结中光电导现象的试验台。光谱数据和理论
    DOI:
    10.1002/ejic.2015014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ast Pirouetting Motion in a Pyridine Bisamine-Containing Copper-Complexed Rotaxane
    作者:Eugenio Coronado、Pablo Gaviña、Julia Ponce、Sergio Tatay
    DOI:10.1002/chem.201304434
    日期:2014.6.2
    the introduction of pyridine bisamine terdentate ligands in the structure of a pirouetting copper rotaxane. Rotaxane 2[PF6] constitutes the first example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imine‐based dynamic covalent chemistry in the synthesis of switchable copper‐complexed interlocked systems. In this rotaxane,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classical terpyridine terdentate unit by a pyridine bisamine moiety has led
    本工作报道了在吡咯轮烷的结构中引入了吡啶双胺叔齿配体。轮烷2 [PF 6 ]构成了基于亚胺的动态共价化学在可切换复合联锁系统合成中的第一个实例。在这种轮烷中,吡啶双胺部分取代了经典的叔吡啶三齿单元,已导致五配位位点的显着稳定。EPR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已证明了这一事实。关于四配位位点,配位区周围的拥堵已得到缓解,从而加速了II的缓慢重组咯啉轴上的乙炔基-3,8-取代基以及大环中存在的2,9-二苯基-1,10-菲咯啉(dpp)为Cu I提供了非常稳定的配位环境,同时它对氧化。总之,吡啶双胺单元作为三齿配体的结合以及轴的二齿配体的优化不仅导致合成程序的简化,而且还产生了具有更高能量的双稳态体系。状态之间的分离和重组过程的加速。到目前为止,轮烷2 [PF 6 ]代表了迄今为止在联锁动态系统中最快的开关周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铁(2+)六氟磷酸盐-1,10-菲咯啉(1:2:3)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苯甲酸,4,4'-[2,8-二(1,1-二甲基乙基)-4,10-二氢芘[4,5-D:9,10-D']二咪唑-5,11-二酰基]双-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苯并[h]喹啉-C2,N')(乙酰丙酮)合铱(II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双(1,10-菲罗啉)钯(II)双(六氟磷酸盐)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1,10-菲咯啉)双(六氟磷酸盐)钴(II) 三(1,10-菲咯啉)三(六氟磷酸盐)钴(III)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苯甲酰丙酮酸根)单(邻二氮杂菲)铕(III) 三(二苯甲酰甲烷)单(5-氨基-1,10-菲罗啉)铕(III)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甲酰基-1,10-菲咯啉-2-羧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