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Bis(10-bromodecoxy)naphthalene | 151237-6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Bis(10-bromodecoxy)naphthalene
英文别名
——
2,6-Bis(10-bromodecoxy)naphthalene化学式
CAS
151237-67-1
化学式
C30H46Br2O2
mdl
——
分子量
598.502
InChiKey
AYCPKGIYCAXLL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29.2±25.0 °C(predicted)
  • 密度:
    1.208±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8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2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吡啶2,6-Bis(10-bromodecoxy)naphthalene 以50%的产率得到IBNAPH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方向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的超两亲物:从超分子工程到定义明确的纳米结构
    摘要:
    给予和接受:X或​​H形超两亲物在定向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基础上形成,并分别形成一维纳米棒和二维纳米片(参见图片,蓝色:吡啶鎓离子,红色:萘)衍生物,绿色:萘二酰亚胺)。上层建筑是在对结构块结构进行精心调整之后形成的。
    DOI:
    10.1002/anie.20100716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方向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的超两亲物:从超分子工程到定义明确的纳米结构
    摘要:
    给予和接受:X或​​H形超两亲物在定向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基础上形成,并分别形成一维纳米棒和二维纳米片(参见图片,蓝色:吡啶鎓离子,红色:萘)衍生物,绿色:萘二酰亚胺)。上层建筑是在对结构块结构进行精心调整之后形成的。
    DOI:
    10.1002/anie.20100716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f-Assembly of Supra-amphiphiles Based on Dual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s: From Nanosheets to Nanofibers
    作者:Kai Liu、Yuxing Yao、Yu Liu、Chao Wang、Zhibo Li、Xi Zhang
    DOI:10.1021/la3018437
    日期:2012.7.24
    With the elaborate engineering of supra-amphiphiles based on dual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s,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programmable transformation of well-defined 1D and 2D nanostructur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irst, H-shaped supra-amphiphiles a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rectional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s of naphthalene diimide and naphthalene, which self-assemble in water
    通过基于双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的超两亲性的精心设计,已证明了定义明确的1D和2D纳米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可编程转换。首先,基于酰亚胺的定向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成功地获得了H形超两亲物,它们在中自组装成2D纳米片。其次,通过将H形超两亲物与pyr衍生物络合,将2D纳米片转变为超长的1D纳米纤维。因此,这一研究领域代表了超分子工程学的成功实例,并丰富了其领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