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679844-0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679844-03-2
化学式
C36H26N2O2S2Zn
mdl
——
分子量
648.137
InChiKey
NCSZCASOAUATPQ-OHUAMDIT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Complexation behaviour of hexadentate ligands possessing N2O4and N2O2S2cores: differential reactivity towards Co(ii), Ni(ii) and Zn(ii) salts and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摘要:
    对二价金属盐钴、镍和锌与具有N2O2S2核心的1,2-二(水杨醛亚胺-o-苯硫)乙烷(H2L1)和1,2-二(萘醛亚胺-o-苯硫)乙烷(H2L2)以及具有N2O4核心的1,2-二(O-水杨醛亚胺-o-羟基苯)乙烷(H2L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三种配体和从相应反应中获得的九种产物中,两个配体和七种产物进行了晶体学表征。然而,所有的配体和产物均通过分析和光谱方法进行了表征。H2L1和H2L2与Co(II)盐的反应导致C–S键的氧化裂解,产生与两种不同的三齿配体结合的Co(III)产物。H2L1和H2L2与Co(III)acac在甲醇钠氢氧化物存在下的反应也显示出C–S键的裂解,产生与在没有额外外碱的情况下H2L1和H2L2与Co(II)盐反应所获得的化合物类似。然而,Co(II)盐与H2L3的反应并未导致任何C–O键的裂解,而是产生了一个具有六齿配体H2L3的八面体Co(II)复合物。所有这三种配体与Ni(II)盐的反应生成了相应的六齿配体的八面体络合物。在Zn(II)的情况下,虽然具有N2O4核心的H2L3产生了一个八面体络合物,但具有N2O2S2核心的H2L1和H2L2则产生了伪八面体络合物,其Zn–S键长相对较长。对产物中形成的五元环和六元环螯合物的构象进行了评估,并计算了这些八面体络合物几何结构的畸变程度并进行了适当的比较。
    DOI:
    10.1039/b305313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