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Cu
2
(ophen)
2
Cu
2
(ophen)
2
| 1092661-02-3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有机杂环化合物
-
菲咯啉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
2
(ophen)
2
英文别名
——
CAS
1092661-02-3
化学式
C
24
H
14
Cu
2
N
4
O
2
mdl
——
分子量
517.493
InChiKey
NBVZDGCYILBVPV-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重原子数:
None
可旋转键数:
None
环数:
None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拓扑面积:
None
氢给体数:
None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作为产物:
描述:
copper(II) nitrate trihydrate
、
2-hydroxy-1,10-phenanthroline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水
为溶剂, 反应 120.0h, 以35%的产率得到Cu
2
(ophen)
2
参考文献:
名称:
水作为质子介体,通过平面双核蝶形铜-铜键合复合物对醇进行双氧选择性氧化: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
摘要:
醇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很重要,传统的氧化剂会造成对环境有害的废物。从原子效率,经济和环境的观点出发,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效的双氧选择性氧化。使用DFT计算和ESI-MS实验,我们研究了Cu Cu键结合的平面络合物Cu 2(ophen)2对双氧的活化作用以及双氧铜系统在醇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对于实际应用和绿色化学而言,该催化体系避免了使用大量过量的碱和昂贵的硝酰衍生物。在氧化循环中,以超氧化物/过氧化物(I)和氢过氧化物(II)伴随着蝴蝶状Cu复合物从拉伸到折叠再到拉伸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此外,我们表征了水分子在双氧铜系统中作为质子介体的作用。
DOI:
10.1016/j.jcat.2017.08.013
作为试剂:
描述:
2-乙炔基吡啶
、
苯乙炔
在
Cu
2
(ophen)
2
、
四丁基溴化铵
作用下, 以
水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0.0h, 以51%的产率得到2-(phenylbuta-1,3-diyn-1-yl)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多核铜配合物在无碱条件下催化的末端炔烃的高效,环保的Glaser偶联†
摘要:
已开发出一种以双核络合物[Cu 2(ophen)2 ] 1和四核络合物[Cu 4(ophen)4(tp)] 2为催化剂的高效催化体系,用于Glaser偶联反应,该反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水作为溶剂在室温下在空气/ O 2气氛下使用,避免了任何碱的利用。令人满意的是,由于四核化合物2在普通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因此它可以用作分子多相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五次而不会失去活性。两种催化剂可高收率地准备通过 与廉价配体的简单水热反应,再加上对环境友好的水介质和温和的催化反应条件,使得该方法符合1,3-二炔合成中绿色化学的概念。
DOI:
10.1039/c6ra01262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一种合成制备3,3′,5,5′-四烷基-4,4′-联苯 醌的方法
申请人:
山东师范大学
公开号:
CN110804052B
公开(公告)日:
2021-07-20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制备3,3′,5,5′‑四烷基‑4,4′‑
联苯
醌的方法,在合成反应体系中加入新型双(2‑羟基氧‑1,10‑邻
菲
啰啉负一价阴离子)合双核一价
铜
(I)配合物,在相对低的温度,较短反应时间,反应溶剂经济和使用空气做为氧化剂,高选择性地由2,6‑二烷基
苯酚
合成制备3,3′,5,5′‑四烷基‑4,4′‑
联苯
醌的方法。
Hydroxylation of N-Heterocycle Ligands Observed in Two Unusual Mixed-Valence CuI/CuII Complexes
作者:
Xian-Ming Zhang、Ming-Liang Tong、Xiao-Ming Chen
DOI:
10.1002/1521-3773(20020315)41:6<1029::aid-anie1029>3.0.co;2-b
日期:
2002.3.15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铁(2+)六氟磷酸盐-1,10-菲咯啉(1:2:3)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苯甲酸,4,4'-[2,8-二(1,1-二甲基乙基)-4,10-二氢芘[4,5-D:9,10-D']二咪唑-5,11-二酰基]双-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苯并[h]喹啉-C2,N')(乙酰丙酮)合铱(II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双(1,10-菲罗啉)钯(II)双(六氟磷酸盐)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1,10-菲咯啉)双(六氟磷酸盐)钴(II)
三(1,10-菲咯啉)三(六氟磷酸盐)钴(III)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苯甲酰丙酮酸根)单(邻二氮杂菲)铕(III)
三(二苯甲酰甲烷)单(5-氨基-1,10-菲罗啉)铕(III)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甲酰基-1,10-菲咯啉-2-羧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2,4-bis-(4,5,6,7-tetrachloro-1,3-dioxo-isoindolin-2-yl)-toluene
下一个:o-Bis-(hydroxy-bis-ethoxymethyl-methyl)-benz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