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oxycarbonylmethylphenyl)-5-iso-butyl-N-tert-butylthiophene-2-sulfonamide | 697746-4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oxycarbonylmethylphenyl)-5-iso-butyl-N-tert-butylthiophene-2-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3-(4-carboxymethylphenyl)-5-iso-butyl-N-tert-butylthiophene-2-sulfon-amide;2-[4-[2-(Tert-butylsulfamoyl)-5-(2-methylpropyl)thiophen-3-yl]phenyl]acetic acid
3-(4-oxycarbonylmethylphenyl)-5-iso-butyl-N-tert-butylthiophene-2-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697746-49-9
化学式
C20H27NO4S2
mdl
——
分子量
409.571
InChiKey
RFIXGYWTULTKI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120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基丁胺3-(4-oxycarbonylmethylphenyl)-5-iso-butyl-N-tert-butylthiophene-2-sulfonamide1-羟基苯并三唑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三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3-[4-(N-butyl-N-methylcarbamoylmethyl)phenyl]-5-iso-butyl-N-tert-butylthiophene-2-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缺乏咪唑环系统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 AT(2)受体激动剂。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通用的平行合成方法,以获得第一个药物样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 AT(2)受体激动剂(1)的三个系列非环状类似物。与氯沙坦向缬沙坦的转化类似,已证明可以将非环状部分用作咪唑替代品以获得AT(2)选择性化合物。在所有三个系列中,发现亲和力在较低纳摩尔范围内的AT(2)受体配体。没有类似物表现出对AT(1)受体的任何亲和力。在神经突生长细胞试验中检查了四种化合物17、22、39和51。发现这四种化合物都具有高激动作用,这是由于它们诱导神经元细胞中神经突伸长的能力所致,血管紧张素II也是如此。
    DOI:
    10.1016/j.bmc.2007.07.026
  • 作为产物:
    描述:
    {4-[2-(tert-butylsulfamoyl)-5-iso-butylthien-3-yl]phenyl}acetic acid ethyl ester 在 lith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99%的产率得到3-(4-oxycarbonylmethylphenyl)-5-iso-butyl-N-tert-butylthiophene-2-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缺乏咪唑环系统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 AT(2)受体激动剂。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通用的平行合成方法,以获得第一个药物样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 AT(2)受体激动剂(1)的三个系列非环状类似物。与氯沙坦向缬沙坦的转化类似,已证明可以将非环状部分用作咪唑替代品以获得AT(2)选择性化合物。在所有三个系列中,发现亲和力在较低纳摩尔范围内的AT(2)受体配体。没有类似物表现出对AT(1)受体的任何亲和力。在神经突生长细胞试验中检查了四种化合物17、22、39和51。发现这四种化合物都具有高激动作用,这是由于它们诱导神经元细胞中神经突伸长的能力所致,血管紧张素II也是如此。
    DOI:
    10.1016/j.bmc.2007.07.02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NEW BICYCLIC ANGIOTENSIN II AGONISTS<br/>[FR] NOUVEAUX AGONISTES BICYCLIQUES D'ANGIOTENSINE II
    申请人:VICORE PHARMA AB
    公开号:WO2004046128A1
    公开(公告)日:2004-06-03
    There is provided compounds of formula (I), wherein R1a, R1b, n, Y1, Y2, Y3, Y4, Z1, Z2, R2 and R3 have meanings given in the description, and 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which compounds are useful as selective agonists of the AT2 receptor, and thus, in particula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 alia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 such as dyspepsia, IBS and MOF,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提供了式(I)的化合物,其中R1a、R1b、n、Y1、Y2、Y3、Y4、Z1、Z2、R2和R3的含义如描述中所示,以及其药用盐,这些化合物可用作AT2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因此特别适用于治疗包括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在内的胃肠道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 Selective angiotensin II AT2 receptor agonists devoid of the imidazole ring system
    作者:A.M.S. Murugaiah、Chalotta Wallinder、A.K. Mahalingam、Xiongyu Wu、Yiqian Wan、Bianca Plouffe、Milad Botros、Anders Karlén、Mathias Hallberg、Nicole Gallo-Payet、Mathias Alterman
    DOI:10.1016/j.bmc.2007.07.026
    日期:2007.11
    selective angiotensin II AT(2) receptor agonist (1) has been developed. In analog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sartan to valsarta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 non-cyclic moiety could be employed as an imidazole replacement to obtain AT(2) selective compounds. In all the three series, AT(2) receptor ligands with affinities in the lower nanomolar range were found. None of the analogues exhibited any affinity
    已经开发了一种通用的平行合成方法,以获得第一个药物样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 AT(2)受体激动剂(1)的三个系列非环状类似物。与氯沙坦向缬沙坦的转化类似,已证明可以将非环状部分用作咪唑替代品以获得AT(2)选择性化合物。在所有三个系列中,发现亲和力在较低纳摩尔范围内的AT(2)受体配体。没有类似物表现出对AT(1)受体的任何亲和力。在神经突生长细胞试验中检查了四种化合物17、22、39和51。发现这四种化合物都具有高激动作用,这是由于它们诱导神经元细胞中神经突伸长的能力所致,血管紧张素II也是如此。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阿罗洛尔 阿替卡因 阿克兰酯 锡烷,(5-己基-2-噻吩基)三甲基- 邻氨基噻吩(2盐酸) 辛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辛基4,6-二溴噻吩并[3,4-b]噻吩-2-羧酸酯 辛基2-甲基异巴豆酸酯 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激动剂 葡聚糖凝胶LH-20 苯螨噻 苯并[c]噻吩-1-羧酸,5-溴-4,5,6,7-四氢-3-(甲硫基)-4-羰基-,乙基酯 苯并[b]噻吩-2-胺 苯并[b]噻吩-2-胺 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噻吩-2-基亚甲基]-胺 苯基-(5-氯噻吩-2-基)甲醇 苯乙酸,-α--[(1-羰基-2-丙烯-1-基)氨基]- 苯乙酰胺,3,5-二氨基-a-羟基-2,4,6-三碘- 苯乙脒,2,6-二氯-a-羟基- 腈氨噻唑 聚(3-丁基噻吩-2,5-二基),REGIOREGULAR 硝呋肼 硅烷,(3-己基-2,5-噻吩二基)二[三甲基- 硅噻菌胺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多佐胺 甲酮,[5-(1-环己烯-1-基)-4-(2-噻嗯基)-1H-吡咯-3-基]-2-噻嗯基- 甲基5-甲酰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氧基-3-羟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基-3-肼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甲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乙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氨基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5-(4-甲氧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4-甲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硝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氰基-5-(4,6-二氨基吡啶-2-基)偶氮-3-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4-氨基-5-(甲硫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2E)-2-(4-氰基苯亚甲基)肼基]磺酰}噻吩-3-羧酸酯 甲基4-(氯甲酰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氨基磺酰基氨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3-甲酰氨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异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4-溴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苯基-5-(三氟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氰基-5-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氨基磺酰基]噻吩-2-羧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