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社会行为总是让人类着迷,因为它们似乎在社会中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和交流。昆虫为此目的使用它们的信息素开发了复杂的
化学通讯系统。在信息素中,角质层蜡用于识别群体成员和非成员。在蚂蚁中,已鉴定出近 1,000 种表皮碳氢化合物 (CHC),表皮的 CHC 成分用于区分它们的朋友和敌人。已知某些种类的蚂蚁在入侵其他蚁群时会使用其他蚁群中死去的蚂蚁的角质层蜡来掩饰自己的身份。众所周知,蚂蚁的触角识别 CHCs 的组成,但这种识别的确切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角质层上的 CHCs 也用于区分蚁后和其他有生育能力的蚂蚁。蚁后产生的 3,11 二甲基化直链烃比 C26 长(图 1)。有趣的是,在昆虫社会中只发现了 27 到 33 的奇数碳链。这些 CHCs 也涂在蚁后的卵上,但不存在于其他蚂蚁的卵上,这使得蚂蚁能够区分这些卵并通过进食来破坏后者,从而控制它们的社会等级。我们对 CHCs 不同组成的识别机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