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E)-2-Phenyl-propenyl)-phenol | 38555-3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E)-2-Phenyl-propenyl)-phenol
英文别名
2-[(E)-2-phenylprop-1-enyl]phenol
2-((E)-2-Phenyl-propenyl)-phenol化学式
CAS
38555-36-1
化学式
C15H14O
mdl
——
分子量
210.276
InChiKey
AJNLAKASHGBRHH-VAWYXSN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E)-2-Phenyl-propenyl)-phenol叔丁基过氧化氢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82%的产率得到2-(3-methyl-3-phenyloxyran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高度区域选择性VO(acac)2 / TBHP介导的邻烯基苯酚氧化为邻羟基苄基酮。
    摘要:
    从邻烯基苯酚开始,并基于VO(acac)(2)/ TBHP(2 mol%/ 1.2 equiv)系统描述了一种新颖的温和方法,用于制备邻羟基苄基酮。VO(acac)(2)首先催化邻烯基酚的环氧化,然后通过选择性苄基CO裂解和1,2氢化物迁移将环氧酚重排为酮。该方案也已被应用来在中间体邻羟基苄基酮的生成之后,通过顺序添加TFA来建立有用且容易的一锅法将邻烯基苯酚转化为苯并[b]呋喃。
    DOI:
    10.1021/jo026783j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硼酸2-丙烯基苯酚 在 palladium(II) trifluoroacetate 、 氧气 、 α-cyclodextrin 作用下, 以55 %的产率得到2-((E)-2-Phenyl-propen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聚合物辅助研磨的机械化学需氧氧化 Heck 偶联:环糊精添加剂促进区域选择性控制
    摘要:
    氧化赫克反应是众所周知的有机转化。然而,以前的反应因需要复杂的导向基团或辅助基团、对本体溶剂的依赖、缺乏催化剂回收以及异构产物混合物的形成而受到限制,从而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聚合物辅助研磨(POLAG)技术来促进芳基硼酸与电子无偏烯烃在无溶剂条件下的区域选择性氧化赫克偶联的新方法。无配体的 Pd(TFA) 2催化剂与作为 POLAG 添加剂的环糊精 (CD) 和作为绿色氧化剂的分子氧共同促进了该催化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环糊精不仅可以稳定钯催化剂,还可以通过对底物施加空间位阻来影响反应选择性。回收实验和电子显微镜图像证明了 Pd/CD 的有效回收能力,五次循环后催化剂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XPS 实验证实在球磨过程中形成了新的钯催化物质。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在环境温度下发生,无需额外化学计量的有害氧化剂和有毒溶剂,符合绿色指标评估的环保实践。
    DOI:
    10.1039/d4gc01006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nganese(II) Chloride-Catalyzed Alkylmagnesation of 2-Alkynylphenol
    作者:Shinji Nishimae、Rie Inoue、Hiroshi Shinokubo、Koichiro Oshima
    DOI:10.1246/cl.1998.785
    日期:1998.8
    Treatment of 2-alkynylphenol with an alkyl Grignard reagent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manganese(II) chloride provided 2-(2-alkyl-1-alkenyl)phenol in good yield. Alkylmagnesation proceeded with high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ies.
    基格林尼亚试剂处理2-炔基,在催化量氯化锰(II)的存在下,得到2-(2-烷基-1-烯基),产率很好。烷基化具有很高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 Neue Phenol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Stabilisatoren für Polymere
    申请人:BAYER AG
    公开号:EP0075771A1
    公开(公告)日:1983-04-06
    Phenole der Formel I in der R einen bifunktionellen Terpenrest, abgeleitet von Terpin, Terpinolen (Terpentinöl) und Limonen (Dipenten), oder ein Di- oder Oligomeres des Terpenrestes oder Phenolether enthaltende Brücken der Formeln II und 111 oder oder, bezogen auf das gesamte R, bis zu 60 Mol-% CH-R4, worin R4 H, C1-C5-Alkyl, Cyclohexyl oder Cyclohexenyl bedeutet oder bis zu 60 Mol-% eines Restes, abgeleitet von Divinylbenzol oder Diisopropenylbenzol, R1 und R2 H, C1-C12-Alkyl, Cycloalkyl oder Aralkyl darstellen mit der Maßgabe, daß R1 und R2 nicht gleichzeitig H sein dürfen, aber gleichzeitig CH3 sein müssen, R3 R1 und R2 außer CH3 oder den Rest in der runden Klammer der Formel I und n eine ganze Zahl von 0 bis 20 darstellt,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Antioxidantien für Polymere.
    式 I 的酚类 式中 R 是双官能萜烯基,来源于松油松油醇柠檬烯,或式 II 和 111 的萜烯基或含醚桥的二聚体或低聚体 或 或(以总 R 计)最多 60 摩尔%的 CH-R4,其中 R4 为 H、C1-C5 烷基、环己基或环己烯基,或最多 60 摩尔%的二乙烯基苯或二异丙烯基苯衍生基,R1 和 R2 为 H、C1-C12 烷基、环烷基或芳烷基,但 R1 和 R2 不得同时为 H、C1-C12 烷基、环烷基或芳烷基、R1和R2不能同时为H,但必须同时为CH3,R3代表除 或式I圆括号中的基团以外的R1和R2,n为0至20的整数,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聚合物抗氧化剂的用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