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环己基-2-噻吩羧酰胺 | 10354-42-4

中文名称
N-环己基-2-噻吩羧酰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cyclohexylthiophene-2-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
N-环己基-2-噻吩羧酰胺化学式
CAS
10354-42-4
化学式
C11H15NOS
mdl
MFCD00460894
分子量
209.312
InChiKey
HFWTZGQRJHFPR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55-156 °C
  • 沸点:
    401.4±18.0 °C(Predicted)
  • 密度:
    1.15±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5
  • 拓扑面积:
    5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4999090

SDS

SDS:c8871aa44367ae84978c9480457acb3a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环己基-2-噻吩羧酰胺2-氟吡啶三氟甲磺酸酐三乙基硅烷柠檬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0%的产率得到2-噻吩甲醛
    参考文献:
    名称:
    仲酰胺的受控和化学选择性还原
    摘要:
    该通讯描述了一种不含金属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在环境压力和温度下以良好至极好的收率将仲酰胺有效且受控地还原为亚胺、醛和胺。该方法包括在 2-氟吡啶存在下用三氟甲磺酸酐对仲酰胺进行化学选择性活化。然后可以使用三乙基硅烷(一种廉价、惰性且可商购的试剂)将亲电活化的酰胺还原为相应的亚胺鎓。亚胺可以在碱性处理后分离,也可以在酸性处理后容易地转化为醛。通过在一锅反应中加入硅烷和 Hantzsch 酯氢化物,可以通过顺序还原胺化获得胺部分。而且,
    DOI:
    10.1021/ja105194s
  • 作为产物:
    描述:
    2-噻吩甲酸三溴乙酸乙酯三乙胺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N-环己基-2-噻吩羧酰胺
    参考文献:
    名称:
    在无酸条件下与三溴乙酸乙酯/三苯基膦进行温和而有效的将羧酸转化为酰基溴的反应
    摘要:
    在室温下,中性条件下,由羧酸与易得的三溴乙酸乙酯和三苯膦有效地制得酰溴。本方法适用于由芳族和脂族羧酸制备各种酰基溴。发现在反应条件下,芳族羧酸比脂族羧酸更具反应性。
    DOI:
    10.1016/j.tetlet.2006.06.0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otoinduced, Copper-Catalyzed Alkylation of Amides with Unactivated Secondary Alkyl Halides at Room Temperature
    作者:Hien-Quang Do、Shoshana Bachman、Alex C. Bissember、Jonas C. Peters、Gregory C. Fu
    DOI:10.1021/ja4126609
    日期:2014.2.5
    The development of a mild and general method for the alkylation of amides with relatively unreactive alkyl halides (i.e., poor substrates for SN2 reactions) is an ongoing challenge in organic synthesis. We describe herein a versatile transition-metal-catalyzed approach: in particular, a photoinduced, copper-catalyzed monoalkylation of primary amides. A broad array of alkyl and aryl amides (as well as
    开发一种温和而通用的方法,用相对不活泼的卤代烷(即 SN2 反应的不良底物)对酰胺进行烷基化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持续挑战。我们在此描述了一种通用的过渡金属催化方法:特别是光诱导、铜催化的伯酰胺单烷基化。一系列广泛的烷基和芳基酰胺(以及内酰胺和 2-恶唑烷酮)与未活化的仲(和受阻伯)烷基溴和碘结合使用一组相对简单和温和的条件:廉价的 CuI 作为催化剂,无需单独添加配体,并在室温下形成 CN 键。该方法与多种官能团兼容,例如烯烃、氨基甲酸酯、噻吩和吡啶,并已应用于阿片受体拮抗剂的合成。一系列机械观察,包括反应性和立体化学研究,与耦合途径一致,包括铜-酰胺络合物的光激发,然后是电子转移以形成烷基。
  • Versatile and chemo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liphatic and aromatic secondary amides to nitriles
    作者:Hui Geng、Pei-Qiang Huang
    DOI:10.1016/j.tet.2015.03.094
    日期:2015.6
    Triflic anhydride in combination with 2-fluoropyridine effectively dehydrates secondary amides to afford nitrile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reaction is general in scope and compatible with the use of aliphatic, α,β-unsaturated, aromatic, and heteroaromatic amides bearing either secondary, tertiary, or benzylic N-alkyl groups. The reaction also shows good to excellent chemoselectivity for the
    三氟甲磺酸酐与2-氟吡啶结合可有效地使仲酰胺脱水,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提供腈。该反应是一般性的,并且与带有仲,叔或苄基N-烷基的脂族,α,β-不饱和,芳族和杂芳族酰胺的使用相容。该反应还显示出对仲酰胺的良好的化学选择性至优异的化学选择性,并能耐受几个不稳定的官能团。
  • In situ generated Pd(0) nanoparticles stabilized by bis(aryl)acenaphthenequinone diimines as catalysts for aminocarbonylation reactions in water
    作者:P. Wójcik、V. Rosar、A. Gniewek、B. Milani、A.M. Trzeciak
    DOI:10.1016/j.molcata.2016.10.025
    日期:2016.12
    Abstract Aminocarbonylation of aryl iodides with aromatic and aliphatic amines, leading to 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amides, was efficiently carried out in water under 1 atm of CO using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Pd NPs) formed in situ from [PdCl2(Ar2-BIAN)] complexes. The role of Ar2-BIAN ligands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Pd NPs was evidenced. The nature of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species was confirmed
    摘要 使用由 [PdCl2(Ar2-BIAN)] 配合物原位形成的钯纳米粒子 (Pd NPs) 在 1 atm CO 的水中有效地进行芳基碘化物与芳香族和脂肪族胺的氨基羰基化反应,从而形成相应的酰胺。 . 证明了 Ar2-BIAN 配体在稳定 Pd NPs 中的作用。催化活性物质的性质通过中毒实验得到证实,这突出表明催化剂实际上是 Pd NPs 的形式,而不是可溶性钯配合物。在碘苯与取代的苯胺的氨基羰基化中,获得了良好收率的酰胺,尽管由于苯胺邻位上存在取代基而降低了活性。另一方面,在与脂肪胺的反应中,除了酰胺之外,还形成了α-酮酰胺。在等摩尔量的 PhI 和胺下,通过将 CO 压力增加到 10 个大气压来增加对 α-酮酰胺的选择性。Pd NPs 在催化反应后成功回收,并在随后的五次运行中回收,在第四次循环后活性仅略有下降。
  • Copper-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Amidation and Imidation of Unactivated Alkanes
    作者:Ba L. Tran、Bijie Li、Matthias Driess、John F. Hartwig
    DOI:10.1021/ja411912p
    日期:2014.2.12
    evidenced by the catalytic reaction of cyclohexane with benzamide in the presence of CBr4, which formed exclusively bromocyclohexane. Furthermore, stoichiometric reactions of [(phen)Cu(phth)2] with tBuOOtBu and (Ph(Me)2CO)2 at 100 °C without cyclohexane afforded N-methylphthalimide (Me-phth) from β-Me scission of the alkoxy radicals to form a methyl radical. Separate reactions of cyclohexane and d12-cyclohexane
    我们报道了一系列罕见的铜催化烷烃与简单酰胺、磺酰胺和酰亚胺(即苯甲酰胺、甲苯磺酰胺、氨基甲酸酯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反应,形成相应的 N-烷基产物。这些反应导致仲 C-H 键官能化超过叔 C-H 键,甚至发生在伯 C-H 键上。 [(phen)Cu(phth)] (1-phth) 和 [(phen)Cu(phth)2] (1-phth2) 是反应中的潜在中间体,已被分离并充分表征。研究了 1-phth 和 1-phth2 与烷烃、烷基自由基和自由基探针的化学计量反应,以阐明酰胺化的机理。催化和化学计量反应需要铜和 tBuOOtBu 来生成 N-烷基产物。在没有 tBuOOtBu 的情况下,1-phth 和 1-phth2 在 100 °C 下均不会与过量环己烷反应。然而,1-phth 和 1-phth2 与 tBuOOtBu 的反应分别以大约 70:20:30 的比例提供 N-环己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 BENZISOTHIAZOL-3(1H)-ONE-5-SULFONYL DERIVATIVES AS CHEMOKINE RECEPTOR MODULATORS
    申请人:ALLERGAN, INC.
    公开号:US20130150413A1
    公开(公告)日:2013-06-13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novel benzisothiazol-3(1H)-one-5-sulfonyl derivatives,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m,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and their use as pharmaceuticals as modulators of chemokine receptors.
    本发明涉及新型苯并异噻唑-3(1H)-酮-5-磺酰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作为药物的用途,用作化学因子受体的调节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阿罗洛尔 阿替卡因 阿克兰酯 锡烷,(5-己基-2-噻吩基)三甲基- 邻氨基噻吩(2盐酸) 辛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辛基4,6-二溴噻吩并[3,4-b]噻吩-2-羧酸酯 辛基2-甲基异巴豆酸酯 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激动剂 葡聚糖凝胶LH-20 苯螨噻 苯并[c]噻吩-1-羧酸,5-溴-4,5,6,7-四氢-3-(甲硫基)-4-羰基-,乙基酯 苯并[b]噻吩-2-胺 苯并[b]噻吩-2-胺 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噻吩-2-基亚甲基]-胺 苯基-(5-氯噻吩-2-基)甲醇 苯乙酸,-α--[(1-羰基-2-丙烯-1-基)氨基]- 苯乙酰胺,3,5-二氨基-a-羟基-2,4,6-三碘- 苯乙脒,2,6-二氯-a-羟基- 腈氨噻唑 聚(3-丁基噻吩-2,5-二基),REGIOREGULAR 硝呋肼 硅烷,(3-己基-2,5-噻吩二基)二[三甲基- 硅噻菌胺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多佐胺 甲酮,[5-(1-环己烯-1-基)-4-(2-噻嗯基)-1H-吡咯-3-基]-2-噻嗯基- 甲基5-甲酰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氧基-3-羟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基-3-肼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甲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乙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氨基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5-(4-甲氧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4-甲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硝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氰基-5-(4,6-二氨基吡啶-2-基)偶氮-3-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4-氨基-5-(甲硫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2E)-2-(4-氰基苯亚甲基)肼基]磺酰}噻吩-3-羧酸酯 甲基4-(氯甲酰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氨基磺酰基氨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3-甲酰氨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异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4-溴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苯基-5-(三氟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氰基-5-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氨基磺酰基]噻吩-2-羧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