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四种新的单核镍(II)配合物,即[NiL1(H2O)3](NO3)2(1),[NiL2(H2O)3](NO3)2(2),[NiL3(H2O)3](NO3 )2(3)和[NiL4(ClBz)(H2O)]·1.25(H2O)(4)通过席夫碱形成,通过2-苯甲酰基吡啶和N-(2-氨基乙基)吡咯烷之间的缩合反应合成L1,水杨醛N-(2-氨基乙基)哌嗪(L2),5-氯水杨醛和N-(2-氨基乙基)哌嗪(L3),5-氯水杨醛和N-(2-氨基乙基)吗啉(L4)。这些配合物通过常规物理化学技术以及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得到全面表征。尽管所有的镍络合物都是单核的,但儿茶酚酶的活性却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这取决于金属中心周围的配位环境。衍生自相同胺的配合物2和3在配体系统上带有额外的正电荷,有助于底物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3,5-DTBC氧化为3,5-DTBQ。相反,尽管配合物1和4在活性上与镍取代的邻苯二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