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荧光光致变色化合物(1-H 和 1-Boc)已在不同溶剂中合成和表征。通过光致变色反应,荧光发射可以分别用可见光和紫外线“打开”和“关闭”。发射波长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溶剂的极性。这些化合物在发射最大值中显示出正的溶剂致变色效应,并且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从
环己烷到
二恶烷)而降低。在比
二恶烷更具极性的溶剂中,发射太弱,因此无法检测到,因此 1-H 和 1-Boc 表现为“正常”光致变色化合物。光致变色反应对环境也很敏感。与
环己烷相比,
乙醇中 1-H 的着色反应 (ΦOFCF) 的量子产率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并且在极性溶剂中观察到化合物 1-Boc 的 ΦOFCF 降低了约三倍(与非极性溶剂相比)。对于这两种化合物,发现开环反应不依赖于溶剂。新型荧光分子开关 1-H 和 1-Boc 能够探测其微环境的极性。(© Wiley-
VCH Verlag GmbH &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