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Z)-5-(trimethylsilyl)pent-2-en-4-ynoyl chloride | 293315-7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Z)-5-(trimethylsilyl)pent-2-en-4-ynoyl chloride
英文别名
(Z)-5-trimethylsilylpent-2-en-4-ynoyl chloride
(2Z)-5-(trimethylsilyl)pent-2-en-4-ynoyl chloride化学式
CAS
293315-74-9
化学式
C8H11ClOSi
mdl
——
分子量
186.713
InChiKey
MOLUTRRXHSPPHM-XQRVVYS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9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形成 Fe(III)-氮烯类化合物对炔烃束缚的 O-酰基异羟肟酸酯进行分子内羧酰胺化
    摘要:
    Zip and shift : 炔烃束缚的O-酰基异羟肟酸酯的分子内羧酰胺化,然后是热诱导自发或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的O→O或O→N酰基迁移,可以生成多种含N 、 O的杂环。 DFT 研究表明,Fe-氮烯类中间体优先在自由基流形中反应,介导逐步的 C−N/C−O 键形成,而不是协调一致的 [3+2] 环加成机制。
    DOI:
    10.1002/chem.20230342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钴介导的 [2 + 2 + 2] 环加成合成 (±)-马钱子碱的方法:经典框架的快速组装
    摘要:
    描述了外消旋士的宁 (1) 的五种合成方法,其中钴介导的炔烃与吲哚的 [2 + 2 + 2] 环加成反应是关键步骤。这些包括大环 8 的生成和尝试环化以及二氢咔唑 15、22 和 26 的合成,以及它们分别通过共轭加成、偶极环加成和推进烷到螺旋融合骨架重排形成五环结构。最后讨论了1的成功全合成。烯炔基吲哚 40 与乙炔的环化和胺 49 的正式分子内 1,8-共轭加成形成五环 50,突出了短而高度收敛的路线(最长线性序列中的 14 个步骤)的发展。
    DOI:
    10.1021/ja016333t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pproaches to the Synthesis of (±)-Strychnine via the Cobalt-Mediated [2 + 2 + 2] Cycloaddition:  Rapid Assembly of a Classic Framework
    作者:Michael J. Eichberg、Rosa L. Dorta、Douglas B. Grotjahn、Kai Lamottke、Martin Schmidt、K. Peter C. Vollhardt
    DOI:10.1021/ja016333t
    日期:2001.9.1
    Five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racemic strychnine (1), with the cobalt-mediated [2 + 2 + 2] cycloaddition of alkynes to indoles as the key step, are described. These include the generation and attempted cyclization of macrocycle 8 and the synthesis of dihydrocarbazoles 15, 22, and 26 and their elaboration to pentacyclic structures via a conjugate addition, dipolar cycloaddition, and propellane-to-spirofused
    描述了外消旋士的宁 (1) 的五种合成方法,其中钴介导的炔烃与吲哚的 [2 + 2 + 2] 环加成反应是关键步骤。这些包括大环 8 的生成和尝试环化以及二氢咔唑 15、22 和 26 的合成,以及它们分别通过共轭加成、偶极环加成和推进烷到螺旋融合骨架重排形成五环结构。最后讨论了1的成功全合成。烯炔基吲哚 40 与乙炔的环化和胺 49 的正式分子内 1,8-共轭加成形成五环 50,突出了短而高度收敛的路线(最长线性序列中的 14 个步骤)的发展。
  • The Formal Total Synthesis of (±)-Strychnine via a Cobalt-Mediated [2 + 2 + 2]Cycloaddition
    作者:Michael J. Eichberg、Rosa L. Dorta、Kai Lamottke、K. Peter C. Vollhardt
    DOI:10.1021/ol006131m
    日期:2000.8.1
    A short, highly convergent total synthesis of racemic isostrychnine, and thus strychnine, has been completed. The route involves 14 steps in the longest linear sequence and is highlighted by a cobalt-mediated [2 + 2 + 2]cycloaddition of an alkynylindole nucleus to acetylene.
    外消旋异ostchchine的短而高度收敛的全合成,因此是strychnine已完成。该路线以最长的线性顺序涉及14个步骤,并且通过炔基吲哚核与乙炔的钴介导的[2 + 2 + 2]环加成反应而突出。
  • Intramolecular Carboxyamidation of Alkyne‐Tethered <i>O</i>‐Acylhydroxamates through Formation of Fe(III)‐Nitrenoids
    作者:Siyuan Su、Yu Zhang、Peng Liu、Donald J. Wink、Daesung Lee
    DOI:10.1002/chem.202303428
    日期:2024.1.26
    induced spontaneous or 4-(dimethylamino)pyridine-catalyzed O→O or O→N acyl group migration can generate a wide variety of N,O-containing heterocycles. DFT study suggests the Fe-nitrenoid intermediate preferentially reacts in a radical manifold to mediates a stepwise C−N/C−O bond formation rather than a concerted [3+2] cycloaddition mechanism.
    Zip and shift : 炔烃束缚的O-酰基异羟肟酸酯的分子内羧酰胺化,然后是热诱导自发或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的O→O或O→N酰基迁移,可以生成多种含N 、 O的杂环。 DFT 研究表明,Fe-氮烯类中间体优先在自由基流形中反应,介导逐步的 C−N/C−O 键形成,而不是协调一致的 [3+2] 环加成机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溴乙氧基)-特丁基二甲基硅烷 骨化醇杂质DCP 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 顺式-二氯二(二甲基硒醚)铂(II) 顺-N-(1-(2-乙氧基乙基)-3-甲基-4-哌啶基)-N-苯基苯酰胺 降钙素杂质13 降冰片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降冰片烯基乙基-POSS 间-氨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镁,氯[[二甲基(1-甲基乙氧基)甲硅烷基]甲基]- 锑,二溴三丁基- 铷,[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 铂(0)-1,3-二乙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 钾(4-{[二甲基(2-甲基-2-丙基)硅烷基]氧基}-1-丁炔-1-基)(三氟)硼酸酯(1-) 金刚烷基乙基三氯硅烷 辛醛,8-[[(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 辛甲基-1,4-二氧杂-2,3,5,6-四硅杂环己烷 辛基铵甲烷砷酸盐 辛基衍生化硅胶(C8)ZORBAX?LP100/40C8 辛基硅三醇 辛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苯基)硅烷 辛乙基三硅氧烷 路易氏剂-3 路易氏剂-2 路易士剂 试剂3-[Tris(trimethylsiloxy)silyl]propylvinylcarbamate 试剂2-(Trimethylsilyl)cyclopent-2-en-1-one 试剂11-Azidoundecyltriethoxysilane 西甲硅油杂质14 衣康酸二(三甲基硅基)酯 苯胺,4-[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 苯磺酸,羟基-,盐,单钠聚合甲醛,1,3,5-三嗪-2,4,6-三胺和脲 苯甲醇,a-[(三苯代甲硅烷基)甲基]- 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 苯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烷 苯基三辛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 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 苯基(3-氯丙基)二氯硅烷 苯基(1-哌啶基)甲硫酮 苯乙基三苯基硅烷 苯丙基乙基聚甲基硅氧烷 苯-1,3,5-三基三(三甲基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