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fluorophenyl)piperidine | 4280-3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fluorophenyl)piperidine
英文别名
N-(4-fluorophenyl)piperidine;(4-fluorophenyl)piperidine
1-(4-fluorophenyl)piperidine化学式
CAS
4280-36-8
化学式
C11H14FN
mdl
MFCD15144295
分子量
179.237
InChiKey
KEZRLEQDBNGXK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73.8±23.0 °C(Predicted)
  • 密度:
    1.08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4
  • 拓扑面积:
    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fluorophenyl)piperidine 在 oxone||potassium monopersulfate triple salt 、 氧气 、 copper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8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2.0h, 以59%的产率得到1-(4-氟苯基)-2-吡咯烷酮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哌啶衍生物的环收缩和甲酰基化官能化选择性合成吡咯烷酮-2-酮和3-碘吡咯
    摘要:
    在本文中,提出了通过N-取代的哌啶的级联反应选择性合成吡咯烷酮-2-酮和3-碘吡咯的方法。从机理上讲,吡咯烷-2-酮的形成涉及一个多米诺过程,包括原位形成吡咯烷-2-甲醛,然后形成羧酸,脱羧和ipso-氧化。另一方面,据信3-碘吡咯是通过首先生成吡咯烷-2-甲醛,然后形成羧酸,脱羧,脱氢,碘化和芳构化。有趣的是,可以从相同的底物选择性地获得吡咯烷-2-酮或3-碘吡咯,并且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氧化剂和添加剂容易地调节选择性。
    DOI:
    10.1039/c8ob02640h
  • 作为产物:
    描述:
    哌啶N-氯代丁二酰亚胺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1-(4-fluorophenyl)pipe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氯胺钴催化的芳族锌亲电胺化反应
    摘要:
    角色颠倒:已实现了高效的钴催化芳基锌试剂的亲电子胺化反应。各种功能化的芳基锌和N-氯胺在温和的条件下偶联(参见方案)。仲和叔芳基胺均以中等至优异的产率获得。
    DOI:
    10.1002/chem.2013002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β-Methylsulfonylated N-Heterocycles from Saturated Cyclic Amines with the Insertion of Sulfur Dioxide
    作者:Yan He、Jintao Yang、Qimeng Liu、Xinying Zhang、Xuesen Fan
    DOI:10.1021/acs.joc.0c02368
    日期:2020.12.4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β-methylsulfonylated N-heterocycles via FeCl3-catalyzed C(sp3)–H dehydrogenation and C(sp2)–H methylsulfonylation of inactivated cyclic amines with the promo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inorganic sodium metabisulfite and dicumyl peroxide (DCP) has been developed. Notably, bifunctional DCP acted not only as an oxidant to promote the dehydrogenation but also as a methyl radical
    FeCl 3催化的灭活环胺的C(sp 3)-H脱氢和C(sp 2)-H甲基磺酰化,并通过无机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二枯基的促进和参与,有效合成β-甲基磺酰化N-杂环。) 已经被开发出来。明显地,双官能DCP不仅充当促进脱氢的氧化剂,而且充当参与砜形成的甲基。通过该方案,以简便的一锅法获得了许多β-甲基磺酰化的四氢吡啶,四氢氮杂和吡咯。
  • Practical and regioselective amination of arenes using alkyl amines
    作者:Alessandro Ruffoni、Fabio Juliá、Thomas D. Svejstrup、Alastair J. McMillan、James J. Douglas、Daniele Leonori
    DOI:10.1038/s41557-019-0254-5
    日期:2019.5
    these molecules are assembled through the stepwise introduction of a reactivity handle in place of an aromatic C-H bond (that is, a nitro group, halogen or boronic acid) and a subsequent functionalization or cross-coupling. Here we show that aromatic amines can be constructed by direct reaction of arenes and alkyl amines using photocatalysis, without the need for pre-functionalization. The process
    用于制备芳香胺的碳-氮键的形成是全球范围内为生产高价值材料而进行的前五项反应之一,从原料化学品到药物和聚合物不等。由于这种普遍性和多样性,其制备方法影响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整个化学合成过程。通常,这些分子是通过逐步引入反应性手柄代替芳香族CH键(即硝基,卤素或硼酸)和随后的功能化或交叉偶联而组装而成的。在这里,我们表明,芳烃胺可以使用光催化作用,通过芳烃和烷基胺的直接反应来构建,而无需进行预功能化。该过程可以轻松准备高级构建基块,容忍的功能范围很广,并且可以通过批处理流协议来实现多克规模。通过对几种药物,农药,肽,手性催化剂,聚合物和有机金属配合物的修饰,证明了该策略作为后期功能化平台的优点。
  • 一种α-甲酰基吡咯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7573270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甲酰基吡咯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将N‑芳基取代哌啶类化合物1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醋酸铜和添加剂,在氧气中加热升温反应,经历氧化、缩环等串联反应合成α‑甲酰基吡咯烷类化合物2。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Synthesis of α-Formylated <i>N</i>-Heterocycles and Their 1,1-Diacetates from Inactivated Cyclic Amines Involving an Oxidative Ring Contraction
    作者:Fang Wang、Yan He、Miaomiao Tian、Xinying Zhang、Xuesen Fan
    DOI:10.1021/acs.orglett.7b04029
    日期:2018.2.2
    cascade reactions of N-arylpiperidines or N-arylazepanes is presented. Mechanistically, the forma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s involves an unprecedented oxidative ring contraction of inactivated cyclic amines via Cu(OAc)2/KI/O2-promoted oxidative cleavage and reformation of the C–N bond. Interestingly, when PhI(OAc)2 was used in place of KI, 1,1-diacetates of the corresponding aldehydes were directly obtained
    提出了一种由N-芳基哌啶或N-芳基氮杂环庚烷的级联反应合成吡咯烷-2-甲醛或四氢吡啶-2-甲醛的新方法。从机理上讲,标题化合物的形成涉及通过Cu(OAc)2 / KI / O 2促进的氧化裂解和C–N键的重整,使灭活的环状胺发生前所未有的氧化环收缩。有趣的是,当用PhI(OAc)2代替KI时,可以高效地直接获得相应醛的1,1-二乙酸酯。据我们所知,这是区域选择性C(sp 3)–H键功能化和C(sp 3)–使用铜盐和氧使饱和环胺的N键活化。
  • 一种吡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9232356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将N‑取代哌啶1加入溶剂中,在醋酸铜、4‑二甲氨基吡啶和添加剂存在下,在氧气中加热反应得到碘代吡咯类化合物2,接着将化合物2、钯盐、氧化剂、添加剂和醇混和,在CO气氛中加热反应得到吡咯甲酸酯类化合物3。该方法通过N‑取代哌啶的氧化缩环、脱羰、脱氢、β位碘代和芳构化等一系列串联反应合成碘代吡咯类化合物,接着与CO和醇发生的插羰酯化反应,得到吡咯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原料简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为吡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且绿色环保的新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