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四氯化钼 | 13320-71-3

中文名称
四氯化钼
中文别名
氯化钼(Ⅳ)
英文名称
molybdenum(IV) chloride
英文别名
molybdenum tetrachloride;Molybdenum(4+) tetrachloride;molybdenum(4+);tetrachloride
四氯化钼化学式
CAS
13320-71-3
化学式
Cl4Mo
mdl
——
分子量
237.752
InChiKey
OYMJNIHGVDEDFX-UHFFFAOYSA-J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decomposes [STR93]
  • 溶解度:
    与H2O反应,微溶于氯仿;乙苯
  • 稳定性/保质期:
    由制法1、2得到的四氯化钼是黑褐色菱面体晶系结晶,而通过五氯化钼经四氯乙烯还原可获得单斜晶系结晶的四氯化钼。但在特定条件下,这种转化也会发生:当在五氯化钼分压下加热至250℃时,它会转变成菱面体晶系的四氯化钼。此外,微量水分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其分解。 进一步加热时,约从140℃开始,四氯化钼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三氯化钼和五氯化钼。在温度低于150℃且处于真空(压力为133.322×10^-5帕)环境下,四价钼的氯化物会热分解产生三价钼的氯化物和氯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产物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并能缓慢地与大多数强极性溶剂发生反应。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6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SDS

SDS:1bd21d4c0a98de6ed0894ffce4cc229a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合成制备方法
  1. 制法1

    • 反应方程式:[ \text{MoCl}_3 + \text{MoCl}_5 \rightarrow 2\text{MoCl}_4 ]
    • 具体步骤:
      • 按摩尔比1∶2.5的比例取三氯化钼和五氯化钼,充分粉碎混合后,取5g物料放入一端封闭的内径约14mm、长度约50mm的硼硅酸玻璃管中,并在稀有气体气流中熔封。
      • 将反应管放入电炉内,在250℃下保温约70小时,即可得四氯化钼和五氯化钼的混合物。冷却后,将混合物从封管中取出,经充分粉碎后放入一端封闭的硼硅酸玻璃管中。
      • 连接用液氮冷却的捕集器,并用真空泵抽气至约0.133Pa,同时将放试料部位加热至120℃,以升华分离过剩的五氯化钼。此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原料五氯化钼、三氯化钼及生成的四氯化钼均不可接触湿气,应在稀有气体中进行处理。
  2. 制法2

    • 反应方程式:[ \text{Mo} + 4\text{MoCl}_5 \rightarrow 5\text{MoCl}_4 ]
    • 具体步骤:
      • 使用与合成三氯化钼时相同的反应管。在玻璃管的5处放入直径为0.5mm的钼丝0.8g(相当于每1mL体积仅有1mg),并插入2处0.2g的钼丝。
      • 与合成三氯化钼同样的操作:将五氯化钼送入2~3处,除去氯气,并封闭4处。使2处在450℃、3处在375℃下保温10~12小时,则在3处可得四氯化钼和由氯化钼(Ⅳ)歧化反应生成的三氯化钼的混合物。
      • 过剩的五氯化钼留在反应管内。然后,使3处在255℃、2处在235℃下保温数日,则三氯化钼和五氯化钼反应而成四氯化钼。
      • 最后,使3处于150℃、2处于室温下保温数小时,使残存的五氯化钼升华分离。

此外,用苯或四氯乙烯还原五氯化钼也可制得四氯化钼。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四氯化钼 在 LiS2 、 H2S 作用下, 生成 molybdenum (IV) 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硫化钼的结构和性质:O 2化学吸附与加氢脱硫活性的关系
    摘要:
    氧气的化学吸附已以动态模式用于表征许多二硫化钼样品。先前已经确定了它们的加氢脱硫活性(对于二苯并噻吩)。经活性测试的催化剂的表面积与催化活性几乎没有或没有相关性。然而,当针对活性测试的催化剂的活性对O 2的化学吸附能力作图时,出现了清晰的线性关系。根据二硫化钼的各向异性性质讨论了这些结果。
    DOI:
    10.1016/0021-9517(80)90109-8
  • 作为产物:
    描述:
    五氯化钼四氯乙烯 为溶剂, 生成 四氯化钼
    参考文献:
    名称:
    裸露和 DTDCI 敏化的 MoS[sub 2] 纳米团簇中的弛豫和电子转移动力学
    摘要:
    已经使用时间分辨发射极化和吸收光谱研究了 MoS2 纳米团簇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俘获动力学。这些结果与吸附 DTDCI(DTDCI≡二乙基硫代二羰花青碘化物)染料在 MoS2 纳米簇上获得的吸收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oS2 带边缘态的发射是极化的,而捕获的电子和空穴的发射是非极化的。该极化差用于获得电子和空穴捕获时间,分别获得 275 ps 和 42 ps 的值。在瞬态吸收结果中观察到具有相同时间常数的衰减。在 MoS2/DTDCI 系统上获得的结果表明,电子注入的时间常数为 12 ps。这些动力学还显示了一个 225 ps 的衰减分量,该分量分配给电子俘获和反向电子转移。225 ps 的衰减时间和 275 ps 的捕获时间表明反向电子反...
    DOI:
    10.1063/1.128976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emical reactions of molybdenum hexafluoride
    作者:T.A. O'Donnell、D.F. Stewart
    DOI:10.1016/0022-1902(62)80185-7
    日期:1962.3
    Previous accounts of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olybdenum hexafluoride are restricted to comments on the ease of hydrolysis of the compound and to a few very simple observations on its reactions with a short series of unrelated substan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s of the hexafluoride with the lower fluorides of some elements of Groups V and VI and with Group
    先前关于六氟化钼化学性质的论述仅限于对化合物易水解性的评论,以及关于其与一系列无关物质的反应的一些非常简单的观察。本文描述了六氟化物与第V和VI组某些元素的低氟化物以及与第V组三氯化物之间化学反应的系统研究。
  • New solid state routes to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via reactions with lithium oxide
    作者:Marco D. Aguas、Graham C. Coombe、Ivan P. Parkin
    DOI:10.1016/s0277-5387(97)00257-x
    日期:1998.1
    lithium oxide and transition metal halides MXn (M = Ti, Zr, Hf, V, Nb, Ta, Mo, W, Fe, Mn) at 800°C for 2–12 h produces crystalline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Li2MO3 (M = Ti, Zr, Hf, Mn), Li3MO4 (M = V, Nb, Ta), Li2MnO3 Li2Fe3O4 and Li2MO4 (M = Mo, W). For M = Cr, Co, Ni, Cu and Zn the reaction produces the metal oxides Cr2O3, NiO, CuO, ZnO and Co3O4. The metal oxides and lithium metal oxides were
    氧化锂和过渡金属卤化物MX n(M = Ti,Zr,Hf,V,Nb,Ta,Mo,W,Fe,Mn)的混合物在800°C下热解2–12小时,生成结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Li 2 MO 3(M = Ti,Zr,Hf,Mn),Li 3 MO 4(M = V,Nb,Ta),Li 2 MnO 3 Li 2 Fe 3 O 4和Li 2 MO 4(M = Mo ,W)。当M = Cr,Co,Ni,Cu和Zn时,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Cr 2 O 3,NiO,CuO,ZnO和Co 3 O 4。通过X射线功率衍射对金属氧化物和锂金属氧化物进行表征。SEM / EDAX,FT-IR和磁矩测量。
  • 15冠5和MoO2Cl2(H2O)2的钼化合物及其制法和 应用
    申请人:首都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4628699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本发明涉及15冠5和钼的钼化合物([MoO 2 Cl 2 (H 2 O) 2 ][15C5])及其制法和应用。本发明能够预防和抑制癌和肿瘤的生成与生长,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癌以及肿瘤疾病的药物。本发明化合物药物的合成,原料易得,成本低,产品以晶体形式析出,纯度大,产率高,自然状态下能稳定存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对A‑549(肺癌)、Bel‑7402(肝癌)、HCT(结肠腺癌)呈现出优良的抑制作用。
  • Complexes of Molybdenum(VI), (V) and (IV) with macrocyclic polythiaethers
    作者:D. Sevdić、L. Fekete
    DOI:10.1016/s0020-1693(00)86958-3
    日期:1982.1
    tetrachloromolybdenum(IV) with the macrocyclic polythiaethers: 1,4,8,11-tetrathiacyclotetradecane (TTP) and 1,4,7,10,13,16-hexathiacyclooctadecane (HTO) have been studied. The new complexes [MoO 2 Cl 2 (TTP)], [(MoO 2 Cl 2 (HTO)], [(MoOCl 3 ) 2 (TTP)(THF) 2 ], [MoOCl 3 (TTP)], [(MoOCl 3 ) 2 (HTO)], [(MoCl 4 ) 2 (TTP)], [MoCl 4 (TTP)] and [(MoCl 4 ) 2 (HTO)] were isolated.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on
    摘要二氧二氯钼(VI),氧三氯钼(V)和四氯钼(IV)与大环聚硫醚:1,4,8,11-四硫代环十四烷(TTP)和1,4,7,10,13,16-六硫代环十八烷的复合物形成(HTO)已被研究。新的络合物[MoO 2 Cl 2(TTP)],[(MoO 2 Cl 2(HTO)],[(MoOCl 3)2(TTP)(THF)2],[MoOCl 3(TTP)],[(MoOCl 3)2(HTO)],[(MoCl 4)2(TTP)],[MoCl 4(TTP)]和[(MoCl 4)2(HTO)]分离出来,并在元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表征。在给定的配合物中,键合模式似乎受硫原子数以及所研究的大环聚硫醚环的大小的影响。
  • Über Pterinchemie. 90. Mitteilung. Synthese und Kristallstruktur des ersten chinoiden Dihydropterinmolybdän (IV)-Komplexes
    作者:Berthold Fischer、Joachim Strähle、Max Viscoittinf
    DOI:10.1002/hlca.19910740718
    日期:1991.10.30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irst Quinoid Dihydropterinmolybdenum (IV) Complex
    第一醌二氢蝶呤钼(IV)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