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1-(2,6-dinitrophenyl)-2-phenyldia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1-(2,6-dinitrophenyl)-2-phenyldiazene
英文别名
——
(E)-1-(2,6-dinitrophenyl)-2-phenyldia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8N4O4
mdl
——
分子量
272.22
InChiKey
FGJJPXVVKYYHSE-BUHFOSP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2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11.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6-dinitrobenzenediazonium o-benzenedisulfonimide 、 triphenylindium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66%的产率得到(E)-1-(2,6-dinitrophenyl)-2-phenyldia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干燥芳烃重氮-苯二磺酰亚胺与三有机铟化合物的反应
    摘要:
    描述了各种芳烃重氮邻苯二磺酰亚胺与三有机铟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根据反应条件,可以得到联芳基化合物(16 个实例,平均收率 79%)或二芳基二氮烯(18 个实例,平均收率 81%)。邻苯二磺酰亚胺可以被回收和再利用以制备额外的芳烃重氮鎓邻苯二磺酰亚胺。(©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6)
    DOI:
    10.1002/ejoc.2006005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s of Dry Arenediazoniumo-Benzenedisulfonimides with Triorganoindium Compounds
    作者:Margherita Barbero、Silvano Cadamuro、Stefano Dughera、Cinzia Giaveno
    DOI:10.1002/ejoc.200600527
    日期:2006.11
    The reaction between various arenediazonium o-benzenedisulfonimides and triorganoindium compounds is described. Depending on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biaryls (16 examples, average yield of 79 %) or diaryldiazenes (18 examples, average yield of 81 %). o-Benzenedisulfonimide can be recovered and reused to prepare additional arenediazonium o-benzenedisulfonimides. (© Wiley-VCH
    描述了各种芳烃重氮邻苯二磺酰亚胺与三有机铟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根据反应条件,可以得到联芳基化合物(16 个实例,平均收率 79%)或二芳基二氮烯(18 个实例,平均收率 81%)。邻苯二磺酰亚胺可以被回收和再利用以制备额外的芳烃重氮鎓邻苯二磺酰亚胺。(©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黑洞猝灭剂-2,BHQ-2ACID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24S)- 颜料橙61 阿利新黄GXS 阳离子红X-GTL 阳离子红5BL 阳离子橙RN 阳离子橙GLH 间甲基红 镨(3+)丙烯酰酸酯 镍酸酯(1-),[3-羟基-4-[(4-甲基-3-硫代苯基)偶氮]-2-萘羧酸根(3-)]-,氢 钴,[二[m-[[1,2-二苯基-1,2-乙二酮1,2-二(肟酸根-kO)](2-)]]四氟二硼酸根(2-)-kN1,kN1',k2,kN2']-,(SP-4-1)- 钠5-氯-2-羟基-3-[(2-羟基-4-{[(4-甲基苯基)磺酰基]氧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酯 钠5-[[3-[[5-[[4-[[[4-[(4,5-二氢-3-甲基-5-氧代-1H-吡唑-4-基)偶氮]苯基]氨基]羰基]苯基]偶氮]-2,4-二羟基苯基]偶氮]-4-羟基苯基]偶氮]水杨酸盐 钠4-[(4-氨基苯基)偶氮]苯甲酸酯 钠4-[(4-{[4-(二乙基氨基)苯基]偶氮}苯基)偶氮]苯磺酸酯 钠4-({3-甲氧基-4-[(4-甲氧基苯基)偶氮]苯基}偶氮)苯磺酸酯 钠3-({5-甲氧基-4-[(4-甲氧基苯基)偶氮]-2-甲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酯 重氮基烯,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 重氮基烯,[4-[(2-乙基己基)氧代]-2,5-二甲基苯基](4-硝基苯基)- 重氮基烯,(2-氯苯基)苯基- 酸性金黄G 酸性棕S-BL 酸性媒介棕6 酸性媒介棕48 酸性媒介棕4 酸性媒介棕24 邻氨基偶氮甲苯 达布氨乙基甲硫基磺酸盐 赛甲氧星 茴香酸盐己基 苯重氮化,2-甲氧基-5-甲基-4-[(4-甲基-2-硝基苯基)偶氮]-,氯化 苯酰胺,4-[4-(2,3-二氢-1,4-苯并二噁英-6-基)-5-(2-吡啶基)-1H-咪唑-2-基]- 苯胺棕 苯胺,4-[(4-氯-2-硝基苯基)偶氮]- 苯甲酸,2-[3-[4-(苯偶氮基)苯基]-1-三氮烯基基]- 苯基-(4-苯基偶氮苯基)二氮烯 苯基-(4-哌啶-1-基苯基)二氮烯 苯基-(4-吡咯烷-1-基苯基)二氮烯 苯乙酸,-α-,4-二甲基-,(-alpha-S)-(9CI) 苏丹红 苏丹橙G 苏丹Ⅳ 膦酸,[(2-羟基苯基)[[4-(苯偶氮基)苯基]氨基]甲基]-,二乙基酯 脂绯红 耐晒深蓝R盐 耐晒枣红GBC 羰基[苯基(丙烷-2-基)氨基]乙酸 美沙拉嗪杂质06 美沙拉嗪杂质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