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单(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 | 872522-29-7

中文名称
单(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ono(dithiocarbamato)copper(I)
英文别名
(dithiocarbamato)copper(I);copper dithiocarbamate;Copper(i) dithiocarbamate;copper(1+);carbamodithioate
单(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化学式
CAS
872522-29-7
化学式
CH2NS2*Cu
mdl
——
分子量
155.712
InChiKey
RLTWDRFGLAQWFQ-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3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单(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乙醇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Studies on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metal chelate complexesVIII
    摘要:
    DOI:
    10.1016/s0277-5387(00)88110-3
  • 作为产物:
    描述:
    bis(dithiocarbamato)copper(II) 在 吡啶copper acetylacetonate二氧化硫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生成 单(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
    参考文献:
    名称:
    铜(II)螯合物与SO2相互作用的研究
    摘要:
    摘要 双(乙酰丙酮)铜 (II) 与 SO 2 反应生成 CuSo 4 作为最终产物。使用 epr 技术,已在 100 K 下检测到 Cu(acac) (acacSO 2 ) 类型的混合配体配合物。后一种配合物的 epr 光谱在氩气通过样品时消失。路易斯碱加速了反应。未检测到 SO 2 与其他含有 CuO 2 N 2 、CuN 2 S 2 、CuS 4 发色团的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在Cu(acac) 2 和Cu(dtc) 2 的共同溶液中,尽管形成了混合配体配合物Cu(acac) (dtc),但反应仅与Cu(acac) 2 进行。碱的加入加速了反应,所有光谱都消失了,只有 Cu I (dtc) 作为最终产物被发现。
    DOI:
    10.1016/0022-2860(84)8000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 Ammonium-bis(dithiocarbamato)-copper(I)-monohydrate and Mono(dithiocarbamato)-copper(I)
    作者:Christoph L. Teske
    DOI:10.1002/zaac.201300321
    日期:2013.12
    Abstract. The title compounds NH4[Cu(S2CNH2)2]·H2O (A) and CuS2CNH2 (B) were prepared from aqueous alcoholic solutions by reaction of ammoniumdithiocarbamate with copper sulfate in presence of excess cyanide as reductive. (A)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C2221 (No. 20) with a = 8.9518(6), b = 9.6414(6) and c = 10.6176(8) A, Z = 4. (B)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摘要。标题化合物NH4[Cu(S2CNH2)2]·H2O(A)和CuS2CNH2(B)是通过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与硫酸铜在过量氰化物作为还原剂存在下反应,由含水醇溶液制备的。(A) 在正交空间群 C2221 (No. 20) 中结晶,a = 8.9518(6), b = 9.6414(6) 和 c = 10.6176(8) A, Z = 4. (B) 在正交空间中结晶P212121组(No. 19),a = 5.9533(4), b = 6.6276(4) and c = 9.4834(5) A, Z = 4。在(A)铜的晶体结构中,四面体周围有四个单齿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配体。这些结构单元形成沿[001]堆叠的二维网络。由 H2O 和 NH4+ 组成的交错链沿 [001] 穿透晶体结构,通过氢键产生额外的相干性。(B) 的晶体结构包括由顶点专门连接的 CuS4 单元的三维四面体框架。这种排列让人联想到填充的
  • Studies on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metal chelate complexesVIII
    作者:V.I. Iliev、N.D. Yordanov、D. Shopov
    DOI:10.1016/s0277-5387(00)88110-3
    日期:1984.1
  •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of copper(II) chelate complexes with SO2
    作者:V. Iliev、N.D. Yordanov、D. Shopov
    DOI:10.1016/0022-2860(84)80001-0
    日期:1984.3
    reaction of bis (acetylacetonato) copper(II) with SO 2 yields CuSo 4 as a final product. Using e.p.r. technique mixed-ligand complexes of the type Cu(acac) (acacSO 2 ) have been detected at 100 K. The e.p.r. spectrum of the latter complex disappeared under passing argon through the sample. Lewis bases accelerated the reaction. No interaction of SO 2 with other complexes containing CuO 2 N 2 , CuN 2 S
    摘要 双(乙酰丙酮)铜 (II) 与 SO 2 反应生成 CuSo 4 作为最终产物。使用 epr 技术,已在 100 K 下检测到 Cu(acac) (acacSO 2 ) 类型的混合配体配合物。后一种配合物的 epr 光谱在氩气通过样品时消失。路易斯碱加速了反应。未检测到 SO 2 与其他含有 CuO 2 N 2 、CuN 2 S 2 、CuS 4 发色团的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在Cu(acac) 2 和Cu(dtc) 2 的共同溶液中,尽管形成了混合配体配合物Cu(acac) (dtc),但反应仅与Cu(acac) 2 进行。碱的加入加速了反应,所有光谱都消失了,只有 Cu I (dtc) 作为最终产物被发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