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fluoro-2,3-diphenyl-1H-inden-1-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fluoro-2,3-diphenyl-1H-inden-1-one
英文别名
6-Fluoro-2,3-diphenylinden-1-one;6-fluoro-2,3-diphenylinden-1-one
6-fluoro-2,3-diphenyl-1H-inden-1-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1H13FO
mdl
——
分子量
300.332
InChiKey
QPFGHSRJOOVOH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fluoro-2,3-diphenyl-1H-inden-1-one双氧水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82.7 %的产率得到2,3-epoxy-6-fluoro-2,3-diphenyl-1H-ind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具有高时空精度的光点击反应的光开关氧化吡啶叶立德:补偿分子扩散的动态开关策略
    摘要:
    2,3-二芳基茚酮环氧化物 (DIO) 和中离子氧化吡啶叶立德 (PY) 之间的光开关平衡由双 λ 门控控制,其中 PY 可以与 BCN 进行快速 [5+2] 环加成。开发了一种用于时空控制的光点击标记的光切换策略,回收未反应的 PY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此外,通过提高空间精度来补偿反应性 PY 的分子扩散。
    DOI:
    10.1002/anie.202300034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氯-5-氟苯甲醛二苯基乙炔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四丁基碘化铵potassium carbonateL-脯氨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56%的产率得到6-fluoro-2,3-diphenyl-1H-ind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通过钯催化环化一锅法区域选择性合成茚酮的水介质介导方法
    摘要:
    介绍了茚酮的一锅法合成。该反应涉及钯催化的邻卤苯甲醛与内部炔烃的环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在水作为唯一的绿色溶剂中是成功的。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的报道不同,该方案对不对称的烷基芳基乙炔表现出出色的区域选择性。此外,该策略扩展到新木脂素的一锅合成。
    DOI:
    10.1002/ejoc.20180059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Indenones Via Palladium-Catalyzed Carbonylation with Mo(CO)<sub>6</sub> as a CO Surrogate
    作者:Dong-Kun Li、Bo Zhang、Qi Ye、Wei Deng、Zheng-Yang Xu
    DOI:10.1021/acs.organomet.1c00693
    日期:2022.2.28
    of safety and operability, Mo(CO)6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reaction as a carbonyl source.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ed through sequential oxidative addition, alkyne insertion, carbonyl insertion, and reductive elimination steps to produce the observed carbonylation indenone products. Moreover, the indenones obtained with Mo(CO)6 as a CO surrogate can be functionalized
    炔烃的过渡属催化羰基化已成为合成酮化合物的强大引擎。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有效的 Pd 催化的邻芳基化物与炔烃的无配体羰基化反应,以提供酮化合物。该协议允许邻芳基化物和炔烃上的广泛官能团,从而产生羰基化产物。此外,考虑到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因素,Mo(CO) 6作为羰基源被引入反应中。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通过顺序氧化加成、炔烃插入、羰基插入和还原消除步骤进行,以产生观察到的羰基化酮产物。此外,以Mo(CO) 6作为CO 替代物获得的酮可以通过对环境友好的方式被官能化以形成合成有用的衍生物
  • 一种2,3-二氢茚酮类的高效合成方法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11269075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本发明公开一种2,3‑二氢酮类的高效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邻位取代的苯甲醛与炔,在膦配体催化下,在碱的作用下,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得到2,3‑二氢酮类产物。本发明以邻位取代的苯甲醛和炔为原料,在膦配体的催化下以及碱的作用下一步得到2,3‑二氢酮类产物,操作简便,区域选择性高,是一种廉价且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方法,可应用于天然产物、药物、材料的高效合成中。
  • Synthesis of Indenones via Palladium‐Catalyzed Ligand‐Free Carbonylation
    作者:Juan Song、Haisen Sun、Wei Sun、Yuxuan Fan、Cui Li、Haotian Wang、Kang Xiao、Yan Qian
    DOI:10.1002/adsc.201901309
    日期:2019.12.17
    A palladiumcatalyzed ligand‐free carbonylation rea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indenones. Under CO atmosphere, this cascade reaction proceeded smoothly to provide the desired indenones in moderate to excellent yields with good functional‐group compatibility. The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suggested the in situ formation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and this transformation was driven
    已开发出催化的无配体羰基化反应用于并酮的合成。在CO气氛下,该级联反应可顺利进行,以中等至极好的收率提供所需的茚满,并具有良好的官能团相容性。机理研究表明纳米颗粒的原位形成,并且这种转化是由炔烃插入的受控反应序列,随后的羰基化和环合反应形成茚满酮骨架驱动的。
  • Palladium-Catalyzed Annulation of Alkynes with <i>Ortho</i>-Halide-Containing Benzyl Alcohols in Aqueous Medium
    作者:Jie Feng、Guoping Lu、Meifang Lv、Chun Cai
    DOI:10.1021/jo501444g
    日期:2014.11.7
    The Pd-catalyzed annulations of ortho-halide-containing benzyl alcohols with alkynes for the synthesis of indenones were achieved in aqueous Triton X-100 micelles with good yields and wide substrate scopes. Moreover, the indenones obtained in this procedure can be further functionalized to form some more synthetic useful derivatives via an environmental-friendly way.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