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铌 | 7440-03-1

中文名称
中文别名
单晶铌;钶(铌的旧名);铌粉;铌粉(禁止航空运输040712);铌棒;纳米铌粉;柱体铌;铌的溅射靶材;铌箔;钶;铌的旧名
英文名称
niobium
英文别名
——
铌化学式
CAS
7440-03-1
化学式
Nb
mdl
——
分子量
92.9064
InChiKey
GUCVJGMIXFAOA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68 °C (lit.)
  • 沸点:
    4742 °C (lit.)
  • 密度:
    8.57 g/mL at 25 °C (lit.)
  • 溶解度:
    不溶于酸溶液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0.5 ppm(2.5 mg/m3); Ceiling 2 ppm (Skin)OSHA: TWA 3 ppmNIOSH: IDLH 30 ppm(250 mg/m3); TWA 3 ppm(2.5 mg/m3); Ceiling 6 ppm(5 mg/m3)
  • 物理描述:
    DryPowder; DryPowder, PelletsLargeCrystals, OtherSolid; OtherSolid; PelletsLargeCrystals
  • 稳定性/保质期:
    在空气中于常温下保持稳定,当温度达到200℃时会开始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应避免接触氧化物、碱和卤素。铌对于酸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0
  • 重原子数:
    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F,Xi,C
  • 安全说明:
    S17,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17,R20/21/22,R40,R36/37/38,R34
  • WGK Germany: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383 4.2/PG 1
  • RTECS号:
    QT9900000
  • 海关编码:
    811299400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8
  • 储存条件:
    将食物放入密封容器中,并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3a10efef167a0b10015fa07264e8bdbf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铌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Columbium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引火固体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50 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
警告申明
预防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22 不允许接触空气。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35 + P334 掸掉皮肤上的细小颗粒。浸入冷水中/ 用湿绷带包扎。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储存
P422 内装物存放于惰性气体之下。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olumbium
别名
: Nb
分子式
: 92.91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氧化铌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容器溢出,用电保护的真空吸尘器或者湿的刷子除去,然后装入容器按照当地法规去处理(见第13部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抗热的保护手套
沉浸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3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0,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 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 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银色, 灰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468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4,742 °C - lit.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8.57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不溶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根据类别1,此物质或混合物为发火性物质.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遇水剧烈反应。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碱, 强氧化剂, 卤素, 氧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QT990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383 国际海运危规: 1383 国际空运危规: 1383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PYROPHORIC METAL, N.O.S. (Niobium)
国际海运危规: PYROPHORIC METAL, N.O.S. (Niobium)
国际空运危规: Pyrophoric metal, n.o.s. (Niobium)
客运飞机: 不允许运输
货运飞机: 不允许运输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4.2 国际海运危规: 4.2 国际空运危规: 4.2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 国际海运危规: I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铌金属元素简介

铌是一种原子序数为41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VB组。铌的化合价包括2、3、4和5价,并且没有稳定的同位素。自然界中共有49种铌的同位素,范围从Nb-81到Nb-113。除铌-93稳定并构成了地壳中所有元素的自然存在外,其他同位素都是放射性的人工制造体。铌是一种柔软的灰银金属,与刚切割的钢相似。它通常与其他相关金属一起存在于矿物中。在室温下,铌不会变色或氧化,但在高温(高于200°C)下容易被氧气和卤素(第17组元素)氧化。当铌与锡和其他合金结合时,在9.25开尔文温度下显示出超导性。

发现历史

铌是由哈勃切特在1801年首次发现的,当时他在研究康涅狄格州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 the Younger)送交英国的矿石时发现了这种元素。1864年,布隆斯特兰德通过氢气氛围中加热氯化物的方法首次制备了铌。经过100年的争论后,在195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采用了铌这一名称,并被大多数化学学会和政府组织使用。然而,一些冶金学家和商业生产商仍称之为“铌”。

来源

铌是地壳中第33个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被认为是稀有元素。它不以游离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几种矿物中,如铌铁矿(或钴铝矿)、铌铁矿-钽铁矿、烧绿石和苏木等。大量铌存在于加拿大、巴西、刚果金沙萨、卢旺达及澳大利亚等地的烧绿石成分中。从钽中分离出金属,并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备。

应用

铌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合金添加剂或与其他金属结合时,能提升合金的机械强度、电导率和延展性,并增强其耐腐蚀性能。铌及其几种合金表现出超导性特性。铌可用于制造高强度低合金碳钢和微合金钢,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桥梁、建筑物、混凝土棒及汽车;还添加到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中,是锆、钛和钨合金的组成部分。此外,在电子推进装置、电极催化以及真空管和高压钠蒸气灯等方面也有应用。

制备

从矿物提炼铌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方法取决于矿石性质及最终用途需求。常见的步骤包括预浓缩、破碎或打开矿石、纯化铌化合物、还原为金属并精炼等。在从铌钽矿中提取铌时,最关键的步骤是从钽中分离出来,因为两者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烧绿石中的铌铁可以通过热还原法生产,其中铝粉用作还原剂。该过程是将烧绿石置于耐火材料衬里的钢或电炉反应器中进行。从矿石中提取铌的另一重要步骤是将其从钽及杂质金属中分离出来,这可通过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分级结晶等多种方法实现。

毒性

铌在常温下不具反应活性,但其物理形态(如粉尘、粉末和蒸汽)吸入或摄入均具有致癌风险。

制备工艺

由于传统制备铌的流程长、能耗高且对环境有害,使得其成本高昂且供应量有限。因此,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在开发短流程、低成本且环保的铌生产工艺,其中熔盐电脱氧法(FFC)备受关注。

化学性质
  • 闪亮柔软银白色金属
主要用途
  • 生产不锈钢
  • 制造超导磁铁
  • 特种不锈钢
  • 高温合金
  • 超导合金
  • 超级硬质合金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在 Cl2 作用下, 生成 五氯化铌
    参考文献:
    名称:
    氯化铌(IV)和二-μ-磺基双[二氯铌(IV)]的氰基甲烷加合物的制备,性质以及晶体和分子结构
    摘要:
    NbCl 4的氰基甲烷加合物分析了NbCl 4 ·3CH 3 CN(1)。对这种物质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它含有顺式八面体[ NbCl 4(NCMe)2 ]和溶剂CH 3 CN分子。独特的键长为Nb–N 2.220(13)Å和Nb–Cl 2.328(2),2.343(6)和2.349(4)Å。(1)的晶体是正交晶体,其晶胞尺寸为a = 10.437(11),b = 13.883(12),c = 9.828(9)Å,Z = 4和空间群Pnma。在衍射仪上已收集了背景以上的总共729个反射并将其精炼为R 0.051。
    DOI:
    10.1039/dt9810001304
  • 作为产物:
    描述:
    calcium 在 Nb-chloride 作用下,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Ishiyama, T.; Kuroda, T., Denki Kagaku oyobi Kogyo Butsuri Kagaku, 1960, vol. 28, # 9, p. 422 - 427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 sodium bromide 、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5%的产率得到Na[W6(μ6-O)(μ2-Br)12Br6]
    参考文献:
    名称:
    六核氯化物和Brimode钨团簇及其衍生物
    摘要:
    已经制备了一些六核氯化物和溴化物桥接的钨簇。两个新的氧代桥接簇,钠[W 6 OBR 18 ]和[α-W 6(μ 2 -OH)4(μ 2 -O)6(μ 2 -Cl)2氯6 ] 2-报告。确定了八个具有不同核心类型的新型钨簇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了{W 6 Cl 8 } 4+核中Se取代Cl的可能性。
    DOI:
    10.1134/s10703284140500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eScSi- and CeFeSi-type structures in compounds derived from GdTiGe
    作者:A.V Morozkin、L.M Viting、I.A Sviridov、I.A Tskhadadze
    DOI:10.1016/s0925-8388(99)00583-6
    日期:2000.2
    were employed in investigations of the solid solutions based on GdTiGe compounds. These solid solutions have existence regions of the CeScSi-type phase, the CeFeSi-type phase and of their mixture. Gd 0.9 TiGe, Sm x Gd 1− x TiGe ( x =0–0.1, 0.9–1), GdSc x Ti 1− x Ge ( x =0–0.1), Y x Gd 1− x TiGe ( x =0–1), GdZr, Hf, V, Nb, Cr, Cu} 0.15 Ti 0.85 Ge, GdV, Mn} 0.3 Ti 0.7 Ge, GdTiGe 0.9 Si 0.1 form coherent
    摘要 采用X射线相分析和金相分析等物理化学分析技术对基于GdTiGe化合物的固溶体进行研究。这些固溶体具有CeScSi型相、CeFeSi型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存在区域。Gd 0.9 TiGe, Sm x Gd 1− x TiGe ( x =0–0.1, 0.9–1), GdSc x Ti 1− x Ge ( x =0–0.1), Y x Gd 1− x TiGe ( x =0– 1), GdZr, Hf, V, Nb, Cr, Cu} 0.15 Ti 0.85 Ge, GdV, Mn} 0.3 Ti 0.7 Ge, GdTiGe 0.9 Si 0.1 形成CeScSi型和CeFeSi型相的相干混合物, 而 GdTi 0.9 Ge 和固溶体 Sm x Gd 1- x TiGe ( x =0.2-0.9), GdSc x Ti 1- x Ge ( x =0.15-1), GdMo 0.15
  • Gas-phase chemistry of transition metal-imido and -nitrene ion complexes. Oxidative addition of nitrogen-hydrogen bonds in ammonia and transfer of NH from a metal center to an alkene
    作者:Steven W. Buckner、James R. Gord、Ben S. Freiser
    DOI:10.1021/ja00228a002
    日期:1988.9
    CrNH/sub 3//sup +/, as do all group 6-11 atomic metal ions investigated. However, excited-state Cr/sup +/ reacts with NH/sub 3/ via bond-insertion reactions to form CrNH/sub 2//sup +/ and CrNH/sup +/. An unidentified metastable electronic state of Cr/sup +/, produced by direct laser desorption of chromium foil, reacts with much higher efficiency than does kinetically excited Cr/sup +/. FeO/sup +/ reacts
    本文报道了许多裸过渡金属-氮烯和-亚胺离子配合物MNH/sup +/ 的气相化学。第 3、4 和 5 族原子金属离子在热能下与 NH/sub 3/ 反应,通过脱氢生成 MNH/sup +/。提出了一种反应机制,包括对 NH 键的初始氧化加成,类似于为气态原子金属离子与碳氢化合物的反应提出的机制。Cr/sup +/ 通过缓慢缩合与 NH/sub 3/ 反应形成 CrNH/sub 3//sup +/,所有 6-11 族原子金属离子也是如此。然而,激发态 Cr/sup +/ 通过键插入反应与 NH/sub 3/ 反应形成 CrNH/sub 2//sup +/ 和 CrNH/sup +/。Cr/sup +/ 的一种未知亚稳态电子状态,由铬箔的直接激光解吸产生,反应的效率比动力学激发的 Cr/sup +/ 高得多。FeO/sup +/ 与NH/sub 3/ 反应生成FeNH/sup +/,同时失去H/sub
  • Controlled magnetic properties by tuning TbCu7 /Th2Zn17 phase in isotropic Sm-Fe-Nb-N compounds
    作者:Wenlong Yan、Yang Luo、Guiyong Wu、Ningtao Quan、Haijun Peng、Dunbo Yu、Yuanfei Yang
    DOI:10.1016/j.jallcom.2018.01.196
    日期:2018.4
    structure,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can be tuned accordingly and a series of high performance Sm-Fe-N magnetic powders can be obtained. The maximum energy product obtained was 15.50 MGO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insic coercivity of 9.10 kOe for the SmFe9.5Nb0.1Nδ, and 13.50 MGO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coercivity of 13.30 kOe for the Sm1.1Fe9.5Nb0.1Nδ,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potential isotropic magnetic
    摘要 采用熔融纺丝、退火和渗氮法合成了硬磁Sm1+xFe9.5Nb0.1Nδ (x = 0, 0.05, 0.10, 0.15)粉末。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Sm含量,相应调整TbCu7型结构和Th2Zn17型结构的比例,可以相应地调节磁性能,得到一系列高性能的Sm-Fe-N磁粉。获得的最大能量积为 15.50 MGOe,与 SmFe9.5Nb0.1Nδ 的固有矫顽力 9.10 kOe 相关,13.50 MGOe 与 Sm1.1Fe9.5Nb0.1Nδ 的最高矫顽力 13.30 kOe 相关,
  • Phase formation in rapidly solidified R2T17 intermetallics
    作者:Y.Y. Kostogorova-Beller、M.J. Kramer、J.E. Shield
    DOI:10.1016/j.jallcom.2007.09.045
    日期:2008.9
    create disorder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rare earth element, with light rare earth systems possessing more disorder, and rapid solidification effectively suppr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range order in these compounds. Cobalt in contrast to iron favored the formation of disordered structures. Replacement up to two out of the three of the cobalt atoms with iron in the Sm–Co–Fe system has retained the
    摘要 利用快速凝固在 RH -Co、RL -Co/Fe 和 Sm-Co(Fe) 体系中生产了一系列轻、重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RH = Dy 和 Tb,RL = Pr 和米。还研究了 Nb-C 和 Zr-C 添加对二元和三元合金中相形成的影响。用同步辐射获得的 X 射线衍射图通过 Rietveld 方法进行细化,用于结构相测定和分析。研究发现,产生无序的能力强烈依赖于稀土元素,轻稀土系统具有更多的无序,快速凝固有效地抑制了这些化合物中长程有序的发展。与铁相比,钴有利于无序结构的形成。在 Sm-Co-Fe 系统中用铁替代多达三个钴原子中的两个保留了无序 TbCu 7 变体的建立,并表现出完全的钴-铁溶解度。Nb-C 和 Zr-C 的添加也极大地影响了有序形成。通过快速凝固获得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晶格参数与文献中总结的平衡 2-17 相参数的比较表明,部分有序和无序结构的形成与 Th 中 a 轴和
  • Misfit layer compounds (MS)nTS2 (M = Sn, Pb, Bi, rare earth elements; T = Nb, Ta ; n = 1.08 – 1.19), a new class of layer compounds
    作者:G.A Wiegers、A Meetsma、S van Smaalen、R.J Haange、J Wulff、T Zeinstra、J.L de Boer、S Kuypers、G Van Tendeloo、J Van Landuyt、S Amelinckx、A Meerschaut、P Rabu、J Rouxel
    DOI:10.1016/0038-1098(89)91069-7
    日期:1989.3
    Abstract A study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s reported of the type of compounds that is usually designated as ternary sulphides “MTS 3 ” ( M = Sn, Pb, Bi, rare earth metals; T = Nb, Ta). They are misfit layer compounds built of alternating double layers of MS with M in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coordination by sulphur and sandwiches TS 2 with T is distorted trigonal-prismatic coordination
    摘要 X 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报告了通常称为三元硫化物“MTS 3 ”(M = Sn、Pb、Bi、稀土金属;T = Nb、Ta)的化合物类型。它们是由交替双层 MS 构成的错配层化合物,M 与硫以扭曲的方形金字塔配位和夹层结构 TS 2 与 T 是由硫扭曲的三角-棱柱配位。MS的一个层内晶格常数与TS 2 的不相称。讨论了理解晶体学描述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基于大约十种化合物的统一观点。简要总结了电传输测量的结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