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Azabicyclo<4.1.0>hept-3-en | 6573-9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Azabicyclo<4.1.0>hept-3-en
英文别名
(1S,6R)-7-azabicyclo[4.1.0]hept-3-ene
7-Azabicyclo<4.1.0>hept-3-en化学式
CAS
6573-99-5
化学式
C6H9N
mdl
——
分子量
95.1442
InChiKey
CLXBSKWHNHENQB-OLQVQOD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0-61 °C(Press: 14 Torr)
  • 密度:
    1.00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21.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Azabicyclo<4.1.0>hept-3-en 在 (S)-3,3'-bis(2,4,6-tri-iso-propylphenyl)-1,1'-binaphthyl-2,2'-diyl hydrogenphosph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5h, 生成 6-(2,4-dinitrobenzamido)cyclohex-3-en-1-yl 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羧酸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活化
    摘要:
    使用小有机分子催化的有机催化最近已发展成为不对称合成的通用方法,可补充金属催化和生物催化。1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入新颖且通用的激活模式。2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羧酸已被用作超分子过渡金属催化中的催化剂导向基团,3对于这种有用且丰富的物质类别,仍然缺乏通用且定义明确的激活模式。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羧酸与手性磷酸催化剂的杂二聚缔合作为有机催化的新活化原理。这种自组装既提高了磷酸催化剂的酸度,又提高了羧酸的反应性。为了说明这一原理,我们将我们的概念应用于以羧酸为亲核体的一般性和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氮丙啶开环反应中。
    DOI:
    10.1002/anie.201400169
  • 作为产物:
    描述:
    (1RS,6RS)-6-azidocyclohex-3-en-1-ol 在 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7-Azabicyclo<4.1.0>hept-3-en
    参考文献:
    名称:
    羧酸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活化
    摘要:
    使用小有机分子催化的有机催化最近已发展成为不对称合成的通用方法,可补充金属催化和生物催化。1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入新颖且通用的激活模式。2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羧酸已被用作超分子过渡金属催化中的催化剂导向基团,3对于这种有用且丰富的物质类别,仍然缺乏通用且定义明确的激活模式。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羧酸与手性磷酸催化剂的杂二聚缔合作为有机催化的新活化原理。这种自组装既提高了磷酸催化剂的酸度,又提高了羧酸的反应性。为了说明这一原理,我们将我们的概念应用于以羧酸为亲核体的一般性和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氮丙啶开环反应中。
    DOI:
    10.1002/anie.20140016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Zipperer, Bernhard; Mueller, Klaus-Helmut; Gallenkamp, Bernd, Chemische Berichte, 1988, vol. 121, p. 757 - 780
    作者:Zipperer, Bernhard、Mueller, Klaus-Helmut、Gallenkamp, Bernd、Hildebrand, Rainer、Fletschinger, Michael、et al.
    DOI:——
    日期:——
  • ZIPPERER, BERNHARD;MULLER, KLAUS-HELMUT;GALLENKAMP, BERND;HILDEBRAND, RAI+, CHEM. BER., 121,(1988) N 4, 757-780
    作者:ZIPPERER, BERNHARD、MULLER, KLAUS-HELMUT、GALLENKAMP, BERND、HILDEBRAND, RAI+
    DOI:——
    日期:——
  • Activ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in 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
    作者:Mattia Riccardo Monaco、Belén Poladura、Miriam Diaz de Los Bernardos、Markus Leutzsch、Richard Goddard、Benjamin List
    DOI:10.1002/anie.201400169
    日期:2014.7.1
    associ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chiral phosphoric acid catalysts as a new activation principle for organocatalysis. This self‐assembly increases both the acidity of the phosphoric acid catalyst and the reactivity of the carboxylic acid. To illustrate this principle, we apply our concept in a general and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atalytic aziridine‐opening reaction with carboxylic acids as nucleophiles
    使用小有机分子催化的有机催化最近已发展成为不对称合成的通用方法,可补充金属催化和生物催化。1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入新颖且通用的激活模式。2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羧酸已被用作超分子过渡金属催化中的催化剂导向基团,3对于这种有用且丰富的物质类别,仍然缺乏通用且定义明确的激活模式。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羧酸与手性磷酸催化剂的杂二聚缔合作为有机催化的新活化原理。这种自组装既提高了磷酸催化剂的酸度,又提高了羧酸的反应性。为了说明这一原理,我们将我们的概念应用于以羧酸为亲核体的一般性和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氮丙啶开环反应中。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艾才派硕 甲基7-氮杂双环[4.1.0]庚-3-烯-7-羧酸酯 甲基2,5-二甲基-1H-氮杂卓-1-羧酸酯 氯化二氢1-[3-(3,5,7-三甲基-2-羰基-2,3--1H-吖庚英-1-基)丙基]哌啶正离子 氮杂环庚烷-2-酮肟 氮杂环丁烷并[1,2-a]噻吩并[2,3-c]吡咯 氮杂环丁烷并[1,2-a][1,3]二氧杂环戊并[4,5-c]吡咯 氮杂环丁烷并[1,2-a][1,2]恶唑并[3,4-d]氮杂卓 氮杂卓-2,7-二酮 替尼拉平 戊四唑 吖庚英并[2,1-a]异喹啉-5(4H)-硫酮,3-甲基- 他利克索 乙基7-氧代-6-氮杂双环[3.2.0]庚-3-烯-6-羧酸酯 [4-(4-甲基苯氧基)苯基]磺酰氯 N-叔丁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N-丁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N-Boc-2,3,4,5-四氢氮杂卓 N,N-二乙基-6-硝基-3H-氮杂-2-胺 N,N-二乙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DL-氨基己内酰胺 C-(6,7,8,9-四氢-5H-[1,2,4]噻唑并[4,3-a]-氮杂革-3-基)-甲基胺 9-氮杂双环[4.2.1]壬-2,4-二烯-9-甲醛 9-氮杂双环[4.2.1]壬-2,4-二烯 9-氮杂双环[4.2.1]壬-2,4,7-三烯-9-甲醛 9-氧杂-6-氮杂三环[4.3.1.03,8]癸-2,4,7-三烯 8-甲基-7H-吡啶并[1,2-a]氮杂-6-酮 7-氧代-6,7-二氢-1H-氮杂卓-4-羧酸 7-氧代-6,7-二氢-1H-氮杂卓-4-磺酰胺 7-乙基-9-甲基-6,7,8,9-四氢-5H-吡嗪并[2,3-d]氮杂卓-2-胺 7-(4-氟苯基)-3,4,5,6-四氢-2H-氮杂卓 6-甲氧基-N-丙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6-氮杂双环[3.2.1]辛-3-烯-7-酮 6-氮杂双环[3.2.1]辛-2-烯-7-酮 6-氧杂-4-氮杂三环[5.2.1.04,8]癸-1(9),2,7-三烯 6-BOC-2-溴-5,6,7,8-四氢-4H-噻唑并[4,5-D]吖庚因 6,7-二氮杂三环[5.4.1.01,5]十二碳-2,4,8,10-四烯 6,7-二氢-9-羟基-6-氧代-5H-吡啶并[3,2-b]氮杂卓-8-羧酸乙酯 6,7-二氢-5H-吡啶并[2,3-b]氮杂革-8(9H)-酮 6,7,8,9-四氢-5H-嘧啶并[4,5-d]氮杂卓 6,7,8,9-四氢-5H-咪唑并[1,2-a]氮杂卓-2-甲醛 6,7,8,9-四氢-5H-咪唑[1,2-a]氮杂卓 6,7,8,9-四氢-5H-吡啶并[3,4-c]氮杂卓 6,7,8,9-四氢-5H-吡啶并[3,2-B]氮杂 6,7,8,9-四氢-5H-吡啶并[2,3-d]吖庚因 6,7,8,9-四氢-5H-[1,2,4]噻唑并[4,3-a]氮杂卓-3-硫醇 6,7,8,9-四氢-2-(苯甲基)-5H-嘧啶并[4,5-d]氮杂卓 6,11-二氮杂三环[5.4.0.04,8]十一碳-1(11),4,7,9-四烯 5H-嘧啶并[4,5-d]氮杂卓 5H-嘧啶并[4,5-b]氮杂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