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t(OCOH)(6-benzyl-2,2'-bipyridine(-1H))] | 958663-7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t(OCOH)(6-benzyl-2,2'-bipyridine(-1H))]
英文别名
——
[Pt(OCOH)(6-benzyl-2,2'-bipyridine(-1H))]化学式
CAS
958663-77-9
化学式
C18H14N2O2Pt
mdl
——
分子量
485.401
InChiKey
AFKJOCWVAGBDMA-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t(OCOH)(6-benzyl-2,2'-bipyridine(-1H))]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PtH(6-benzyl-2,2'-bipyridine(-1H))]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氮配体的环金属化铂(II)氢化物
    摘要:
    铂(II)(N-N-C)环金属氢化物[Pt(N-N-C)H],(N-N-CH = 6-R-2,2'-联吡啶,R =苄基,苯基,通过使相应的氯化物与NaBH 4反应获得。或者,它们中的一些也可以通过失去CO 2由甲酰衍生物[Pt(N-C)(OC(O)H]或阳离子羰基物质[Pt(N-C)(CO) )] +,通过用NaBH反应4。1个1 H NMR表征揭示了1 Ĵ(PT-H)曾报道最大之间的值,约1600赫兹。与桥接氢化物,[(N-N-C)的Pt双核衍生物(μ-H)Pt(N-N-C)] +对称的和不对称的,都可以通过经典方法来建立,即通过单核末端氢化物与溶剂型阳离子络合物[Pt(N-N-C)(S)] +的反应来建立。
    DOI:
    10.1021/om7005276
  • 作为产物:
    描述:
    potassium formate 在 Pt(6-benzyl-2,2'-bipyridine)(acetone)(BF4) or 、 Pt(6-benzyl-2,2'-bipuridine)(methanol)(BF4) or 、 Pt(6-benzyl-2,2'-bipyridine)(water)(BF4)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生成 [Pt(OCOH)(6-benzyl-2,2'-bipyridine(-1H))]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氮配体的环金属化铂(II)氢化物
    摘要:
    铂(II)(N-N-C)环金属氢化物[Pt(N-N-C)H],(N-N-CH = 6-R-2,2'-联吡啶,R =苄基,苯基,通过使相应的氯化物与NaBH 4反应获得。或者,它们中的一些也可以通过失去CO 2由甲酰衍生物[Pt(N-C)(OC(O)H]或阳离子羰基物质[Pt(N-C)(CO) )] +,通过用NaBH反应4。1个1 H NMR表征揭示了1 Ĵ(PT-H)曾报道最大之间的值,约1600赫兹。与桥接氢化物,[(N-N-C)的Pt双核衍生物(μ-H)Pt(N-N-C)] +对称的和不对称的,都可以通过经典方法来建立,即通过单核末端氢化物与溶剂型阳离子络合物[Pt(N-N-C)(S)] +的反应来建立。
    DOI:
    10.1021/om70052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野百合碱 N-氧化物 野百合碱 螺[环氧乙烷-2,1'-吡咯里嗪] 脱氢野百合碱 矮陀陀酰胺碱 盐酸西那西林 灰毛束草碱 毛束草碱N-氧化物 毛束草碱 暗黄猪屎豆碱 去氢毛果天芥菜碱 去氢天芥菜碱 去氢倒千里光裂碱 去氢倒千里光裂碱 去氢倒千里光碱 克拉沙霉素B 克拉沙霉素A N-甲基-N-[(2R,3R,3aS,4S,6alphaS)-2,3,3a,6alpha-四氢-2,4-甲桥-4H-呋喃并[3,2-b]吡咯-3-基]-乙酰胺 N-(3-羟基-2,4-二甲基苯基)乙酰胺 8-氧杂-5-氮杂三环[5.1.1.01,5]壬-2,6-二烯 8-氧杂-2-氮杂三环[5.2.1.02,6]癸-1(9),3,5-三烯 7-羟基-6,7-二氢-5H-吡咯里嗪-1-甲醛 7-(羟基甲基)-3H-吡咯里嗪-3-酮 7-(甲氧基羰基)-6,7-二氢-5H-吡咯啉-1-羧酸 5H-吡咯并[2,1-a]异吲哚,5a,6,7,8-四氢- 3H-吡咯里嗪-3,5(2H)-二硫酮 3-甲酰基-5,6,7,8-四氢中氮茚-2-羧酸 3-氨基-N-[2,5-二氢-5-羰基-1-(2,4,5-三氯苯基)-1H-吡唑-4-基]苯酰胺 3-氧代吡咯里嗪-2-羧酸乙酯 3-氧代-3H-吡咯里嗪-2-甲酰氯 3-氧代-2,3-二氢-1H-吡咯里嗪-5-羧酸 3-氧代-2,3,5,7a-四氢-1H-吡咯里嗪-7-甲醛 3-氧-3氢-吡咯嗪-2-甲酸 3-(2,6-二乙酰基-3,7-二甲基-5H-吡咯里嗪-1-基)丙酸 2H,3H-氧杂环丁烷并[2,3-a]吡咯里嗪 2-(6-乙基-2,3-二氢-1H-吡咯里嗪-1-基)苯胺 2,5-二(叔-壬基二硫代)-1,3,4-噻二唑 2,3-二氢-7-甲基-1H-吡咯里嗪-1-酮 2,3-二氢-7-(羟基甲基)-1H-吡咯里嗪-1-酮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羧酸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甲醇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甲腈 2,3-二氢-1H-吡咯里嗪-1-胺 2,3-二氢-1H-吡咯里嗪-1-甲腈 2,3-二氢-1H-吡咯嗪-5-甲醛 2,3-二氢-1H-吡呤-1,7-二羧酸 2,3-二氢-(6ci,7ci,8ci,9ci)-1H-吡咯里嗪-1-酮 2,3,5,7a-四氢-1H-吡咯烷 2,2-二氯-1-(3H-吡咯里嗪-5-基)乙酮 1H-吡咯里嗪-2(3H)-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