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R,5R)-2-tert-butyl-5-{(E)-1-[(methanesulfonyl)oxy]hex-3-enyl}-5-methyl-1,3-dioxolan-4-one | 1402731-4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R,5R)-2-tert-butyl-5-{(E)-1-[(methanesulfonyl)oxy]hex-3-enyl}-5-methyl-1,3-dioxolan-4-one
英文别名
——
(2R,5R)-2-tert-butyl-5-{(E)-1-[(methanesulfonyl)oxy]hex-3-enyl}-5-methyl-1,3-dioxolan-4-one化学式
CAS
1402731-43-4
化学式
C15H26O6S
mdl
——
分子量
334.434
InChiKey
BYMFJJPTIPKROL-UVTNJIB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9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78.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Gregatins AD 和 Aspertetronin A 的全合成:这些化合物和 Aspertetronin B 的结构修正,以及 Gregatin E、环凝集素、Graminin A、Penicilliols A 和 B 以及 Huaspenones A 的合理结构修正
    摘要:
    呋喃酮核 a、b 和 c 中 1H 和 13C NMR 化学位移值的综合比较为从 b 到 c 重新评估标题化合物的呋喃酮核提供了合理的支持。通过对映异构纯乳酸酯的总合成基于 Seebach-Frater“立体中心的自我复制”方法。通过将 Seebach-Frater 烯醇化物添加到 trans-hex-4-en-1-al 而不是 trans-hex-3-en-1- 来实现以反式、反式选择性方式连接己二烯基侧链阿尔。合成材料的 c 型呋喃酮核心是通过模型 γ-羟基-β-氧代酯(化合物 50)及其含己二烯的对应物 29 的单酰化或双酰化实现的。我们的合成证实了六种化合物的新型连接性。此外,在五种情况下,他们需要修改季碳原子的构型。此外,他们允许阐明四个以前未分配的立体中心的配置。给出了为什么标题化合物的呋喃酮核心被误解为 a 和/或 b 而不是 c 的事后分析。还讨论了为什么杂环中的立体中心配置不正确,基于
    DOI:
    10.1002/ejoc.2012002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2S,4aR,5S,8R,8aR)-8-乙基-4a,5-二羟基-六氢-2H-2,5-环氧色素-4(3H)-酮 顺式-5-甲氧基-2-苯基-1,3-二恶烷 阿斯利多 锗(II)氯化二噁烷络合物 试剂5-Methyl-5-propargyloxycarbonyl-1,3-dioxane-2-one 螺二醇 螺[环丙烷-1,7'-[2,3]二氧杂双环[2.2.1]庚烷] 螺[3,6-二氧杂双环[3.1.0]己烷-2,4'-咪唑烷] 薰衣草恶烷 苯乙醛 1,3-丙烷二基缩醛 脱水莫诺苷元 硫脲与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丙二胺和缩水甘油丁醚的反应产物 硝溴生 盐酸曲阿霉素 盐酸大观霉素 盐酸1,4-二恶烷 甲基 2,3-脱水-beta-D-呋喃核糖苷 甘油缩甲醛 溴化[5-(羟甲基)-2-苯基-1,3-二噁烷-5-基]-N,N,N-三甲基甲铵 溴[4-(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3-(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2-(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1,4-二氧六环复合物 氯甲基聚苯乙烯 敌噁磷 戊氧氯醛 对二恶烷-2,6-二甲醇 奇烯醇霉素 大观霉素 埃玛菌素 四氢-2-呋喃基甲基2-氯苯甲酸酯 吡啶,2-(1,3-二噁烷-2-基)- 反式-5-溴-4-苯基-[1,3]二恶烷 反式-5-溴-4-苯基-[1,3]二恶烷 反式-5-氯-2-苯基-1,3-二恶烷 反式-5-乙氧基-2-异丙基-1,3-二恶烷 反式-2,5-双-(羟甲基)-1,4-二恶烷 双(4-乙基亚苯基)山梨醇 六氢[1,4]二恶英并[2,3-b]-1,4-二恶英 六氢-2,4,4,7-四甲基-4H-1,3-苯并二氧杂环己 全氟(2-氧代-3,6-二甲基-1,4-二恶烷) 亚苄基-2,2-双(氧基甲基)丙酸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6)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5) 二聚丁醇醛 二甲基二恶烷 二甲基2,4:3,5-二-O-亚甲基-D-葡萄糖二酸 二甲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二羧酸酯 二甲基-1,4-二恶烷 二甘醇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