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1-bromo-cyclopentyl)-methanone | 58866-2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1-bromo-cyclopentyl)-methanone
英文别名
Bis(1-bromocyclopentyl)methanone
Bis-(1-bromo-cyclopentyl)-methanone化学式
CAS
58866-21-0
化学式
C11H16Br2O
mdl
——
分子量
324.055
InChiKey
LPCJCFLULMTDO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1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1-bromo-cyclopentyl)-methanone 在 Cr(CO)4NO-*PPN+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6%的产率得到4-cyclopentyl-1-(1-cyclopentene)-2,2,3,3-bis-tetramethylenediylbutane-1,4-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原位环丙酮的新合成和环丙酮-二烯醇热重排的观察
    摘要:
    描述了一种由 α,α'-二溴酮原位低温合成环丙酮的新方法。合成过程特别适合核磁共振管规模的实验,然后可以轻松地对这些不稳定分子的低温溶液进行光谱表征。研究了九个系统,其中七个系统在 -78 °C 或 -93 °C 的情况下产生高产率的环丙酮。这些环丙酮的主要重排途径导致生成 α,β-不饱和酮。该反应的机理已经得到了一些详细的研究,包括氘同位素研究,以及对烯醇、甲硅烷基烯醇醚和二聚体的直接观察。假定重排反应涉及氧烯丙基的中间体,将氢从该氧烯丙基的反烷基取代基转移到氧烯丙基氧原子上,从而生成烯醇,然后最终将烯醇互变异构化为酮。环丙酮的热稳定性直接关系到...
    DOI:
    10.1139/v93-23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ucleophilic Organosilicon Intermediates Turned Electrophilic: (Trimethylsilyl)methyl, Trimethylsilyloxy and also 2-Tetrahydropyranyloxy as Terminators of Cycloadditions of Allyl Cations. A Short Route to Dehydrozizaenes (6-Methylenetricyclo[6.2.1.01,5]-undec-9,10-enes) and Related Tricycles and [3.2.1]-Bicycles.
    作者:H.M.R. Hoffmann、Ulrike Eggert、Uwe Gibbels、Kunibert Giesel、Oskar Koch、Reinhard Lies、Jürgen Rabe
    DOI:10.1016/s0040-4020(01)86644-8
    日期:1988.1
  • Ultrasonics in the metal promoted cycloaddition of α,α′-dibromo ketones to 1,3-dienes
    作者:Navalkishore N. Joshi、H. Martin、R. Hoffmann
    DOI:10.1016/s0040-4039(00)84073-3
    日期:1986.1
  • JOSHI, N. N.;HOFFMANN, H. M. R., TETRAHEDRON LETT., 1986, 27, N 6, 687-690
    作者:JOSHI, N. N.、HOFFMANN, H. M. R.
    DOI:——
    日期:——
  • HOFFMANN, H. M. R.;EGGERT, ULRIKE;GIBBELS, UWE;GIESEL, KUNIBERT;KOCH, OSK+, TETRAHEDRON, 44,(1988) N 13, C. 3899-3918
    作者:HOFFMANN, H. M. R.、EGGERT, ULRIKE、GIBBELS, UWE、GIESEL, KUNIBERT、KOCH, OSK+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式-2-氯环己基高氯酸盐 顺式-1-溴-2-氟-环己烷 顺式-1-叔丁基-4-氯环己烷 顺式-1,2-二氯环己烷 顺-1H,4H-十二氟环庚烷 镓,三(三氟甲基)- 镁二(1,1,2,2,3,3,4,4,5,5,6,6,7,7,8,8,8-十七氟-1-辛烷磺酸酯) 铵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2-二十三氟十二烷酸盐 铜N-(2-氨基乙基)乙烷-1,2-二胺2-氰基胍二氯化盐酸 钾{[(十七氟辛基)磺酰基](甲基)氨基}乙酸酯 钠3-[(3-{[(十七氟辛基)磺酰基]氨基}丙基)(甲基)氨基]-1-丙烷磺酸酯 重氮基烯,(1-溴环己基)(1,1-二甲基乙基)-,1-氧化 辛酸,十五氟-,2-(1-羰基辛基)酰肼 赖氨酰-精氨酰-精氨酰-苯基丙氨酰-赖氨酰-赖氨酸 诱蝇羧酯B1 诱蝇羧酯 萘并[2,1-b]噻吩-1(2H)-酮 膦基硫杂酰胺,P,P-二(三氟甲基)- 脲,N-(4,5-二甲基-4H-吡唑-3-基)- 肼,(3-环戊基丙基)-,盐酸(1:1) 组织蛋白酶R 磷亚胺三氯化,(三氯甲基)- 碳标记全氟辛酸 碘甲烷与1-氮杂双环(4.2.0)辛烷高聚合物的化合物 碘甲烷-d2 碘甲烷-d1 碘甲烷-13C,d3 碘甲烷 碘环己烷 碘仿-d 碘仿 碘乙烷-D1 碘[三(三氟甲基)]锗烷 硫氰酸三氯甲基酯 甲烷,三氯氟-,水合物 甲次磺酰胺,N,N-二乙基-1,1,1-三氟- 甲次磺酰氯,氯二[(三氟甲基)硫代]- 甲基碘-12C 甲基溴-D1 甲基十一氟环己烷 甲基丙烯酸正乙基全氟辛烷磺 甲基三(三氟甲基)锗烷 甲基[二(三氟甲基)]磷烷 甲基1-氟环己甲酸酯 环戊-1-烯-1-基全氟丁烷-1-磺酸酯 环己烷甲酸4,4-二氟-1-羟基乙酯 环己烷,1-氟-2-碘-1-甲基-,(1R,2R)-rel- 环己基五氟丙烷酸酯 环己基(1-氟环己基)甲酮 烯丙基十七氟壬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