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些苯并呋咱(BZs)、苯并呋咱(1)、4,7-二甲基苯并呋咱(2)、4,7-二溴苯并呋咱(3)、4-溴-6-氰基苯并呋咱(4)、4,7-二氰基苯并呋咱(5)和4,5-二氰基苯并呋咱(6)的毒性在埃希氏大肠杆菌上进行了检测。化合物5在4 μM和化合物6在7 μM时完全抑制了埃希氏大肠杆菌在简单营养限制性培养基(GM培养基)中的生长。这些化合物在GM培养基中比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YE培养基)中更具毒性,YE培养基在GM培养基中添加了酵母提取物。化合物4也在GM培养基中以300 μM的浓度抑制了埃希氏大肠杆菌的生长。BZs的毒性顺序为1≈2≈3<4«5≈6。化合物4、5和6诱导了YE培养基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诱导的SOD和过氧化氢酶提供了对O2-和H2O2潜在细胞毒性的防御。在氰化物抗性呼吸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二氧摄取速率取决于5的浓度,并与SOD和过氧化氢酶的诱导相关。BZs的还原电位顺序为1≈2<3<4<5≈6。化合物5和6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BZs的顺序,因此被认为更容易在活体系统中被还原。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和6对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毒性是由于它们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还原以及它们通过分子二氧的再氧化形成超氧阴离子(O20-)和过氧化氢(H2O2)。化合物4也被认为通过相同机制损伤埃希氏大肠杆菌,尽管其毒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