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O-diethylphosphodithioic acid triethylammonium salt | 19829-0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O-diethylphosphodithioic acid triethylammonium salt
英文别名
triethylammonium O,O-diethylphosphorodithioate;diethoxy-sulfanylidene-sulfido-λ5-phosphane;triethylazanium
O,O-diethylphosphodithioic acid triethylammonium salt化学式
CAS
19829-07-3
化学式
C4H11O2PS2*C6H15N
mdl
——
分子量
287.428
InChiKey
KSPKAKQPTIGSA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6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1.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phenyliod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O,O-diethylphosphodithioic acid triethylammonium salt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90 %的产率得到O,O-diethyl S-phenyl phosphorodithi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硫代磷酸二酯及相关化合物与二芳基碘盐的无金属 S-芳基化
    摘要:
    我们使用二芳基碘盐开发了硫代磷酸二酯的直接无金属S-芳基化。该方法允许在简单条件下制备范围广泛的S-芳基硫代磷酸酯,包括复杂分子(例如,二核苷酸或 TADDOL 衍生物),以及在硫属元素芳基化的其他相关有机磷化合物。反应在磷原子处完全保留立体异构中心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方便地获得 P-手性产物。使用DFT计算建立了反应机理。
    DOI:
    10.1021/acs.orglett.2c04310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硫代磷酸二乙酯三乙胺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96 %的产率得到O,O-diethylphosphodithioic acid triethylammonium salt
    参考文献:
    名称:
    硫代磷酸二酯及相关化合物与二芳基碘盐的无金属 S-芳基化
    摘要:
    我们使用二芳基碘盐开发了硫代磷酸二酯的直接无金属S-芳基化。该方法允许在简单条件下制备范围广泛的S-芳基硫代磷酸酯,包括复杂分子(例如,二核苷酸或 TADDOL 衍生物),以及在硫属元素芳基化的其他相关有机磷化合物。反应在磷原子处完全保留立体异构中心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方便地获得 P-手性产物。使用DFT计算建立了反应机理。
    DOI:
    10.1021/acs.orglett.2c043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otochemical halogen-bonding assisted carbothiophosphorylation reactions of alkenyl and 1,3-dienyl bromides
    作者:Helena F. Piedra、Victoria Gebler、Carlos Valdés、Manuel Plaza
    DOI:10.1039/d3sc05263j
    日期:——
    we present a synthetic procedure for the facile and general preparation of novel S-alkenyl and dienyl phosphoro(di)thioates for the first time. Extensive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support that the reactions rely on a photochemical excitation of a halogen-bonding complex, formed with a phosphorothioate salt and an alkenyl or dienyl bromide, which light-induced fragmentatio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在此,我们首次提出了一种简便且通用的新型S-烯基和二烯基硫代磷酸酯的合成方法。广泛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依赖于由硫代磷酸盐和烯基或二烯基形成的卤素键复合物的光化学激发,光诱导的断裂导致通过基于自由基的途径形成所需产物。底物范围广泛,在最终化合物的形成中表现出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包括源自天然产物的分子,所有这些都具有未知和潜在有趣的生物特性。最终,为这些反应的升级开发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连续流方案。
  • Borthakur, R. C.; Goswami, A.; Goswami, M.,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 vol. 25, p. 668 - 671
    作者:Borthakur, R. C.、Goswami, A.、Goswami, M.、Borthakur, N.、Rastogi, R. C.、Bhattacharya, P. R.
    DOI:——
    日期:——
  • Fokin, E. A.; Sadovnikov, S. V.; Sosnov, A. V.,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1994, vol. 92, # 1-4, p. 57 - 64
    作者:Fokin, E. A.、Sadovnikov, S. V.、Sosnov, A. V.
    DOI:——
    日期:——
  • Khusainova, N.G.; Sippel, I.Ya.; Berdnikov, E.A.,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91, vol. 61, # 11.1, p. 2284 - 2288
    作者:Khusainova, N.G.、Sippel, I.Ya.、Berdnikov, E.A.、Pudovik, A.N.
    DOI:——
    日期:——
  • EHRMANSON L. V.; BLAGOVESHCHENSKIJ V. S.; GODOVIKOV N. N., IZV. AN CCCP. CEP. XIM. 1980, HO 7, 1689
    作者:EHRMANSON L. V.、 BLAGOVESHCHENSKIJ V. S.、 GODOVIKOV N. N.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阿赛硫磷酸 钾二丙氧基-硫代-硫代膦烷 钯(II)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 钠二丁氧基-硫代-硫代膦烷 钠O,O-二环己基二硫代磷酸盐 赛硫磷 茶树油 苏硫磷 磺化的二-2-乙己基二硫代磷酸氧代钼 磷酸氢O,O-二丁酯,混合物和2-氨基乙醇(1:1) 硫代过氧二磷酸四甲酯 硫代过氧二磷酸四异丙酯 硫代过氧二磷酸四乙酯 硫代过氧二磷酸四(2-甲基丙基)酯 砜拌磷 益硫磷 甲拌磷砜 甲拌磷亚砜 甲拌磷 甲基乙拌磷砜,100ΜG/ΜL于环己烷 甲基乙拌磷 特丁磷砜 特丁磷亚砜 特丁硫磷 灭蚜磷 滴滴涕-乐果混合物 浸移磷 氯甲硫磷 异拌磷 家蝇磷 四甲基乙烯二硫代磷酸铵 四异戊基硫代过氧二磷酸酯 四丁基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膦 发硫磷 克菌磷 促进剂ZBPD 二辛氧基-硫基-巯基膦烷 二硫代磷酸二异丙酯钠 二硫代磷酸二乙酯钾盐 二硫代磷酸二乙酯 二硫代磷酸S-[[(3,3-二氯-2-丙烯基)硫代]甲基]O,O-二甲基酯 二硫代磷酸S-[2-[[(1,4,5,6,7,7-六氯降冰片-5-烯-2-基)甲基]硫代]-1-甲基乙基]O,O-二甲酯 二硫代磷酸S-[2-[(2-巯基乙基)亚磺酰]-3-(甲基氨基)-3-氧代丙基]O,O-二甲酯 二硫代磷酸S-[1,2-二[[甲氧基(甲基)氨基]羰基]乙基]O,O-二甲酯 二硫代磷酸S-(己基巯基甲酯)-O,O'-二甲酯 二硫代磷酸S-(己基巯基甲酯)-O,O'-二异丙酯 二硫代磷酸O-乙基O-甲基S-(2-乙硫基乙基)酯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2-[[1,1-二甲基-2-(甲基氨基)-2-氧代乙基]硫代]乙基]酯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1-(3,4-二氧代-1-吡咯烷基)乙基]酯 二硫代磷酸O,O-二乙酯与1-十八烷胺的化合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