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acetyl-(1-naphthalen-1-yl-ethyl)-amino]-3-oxo-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 | 210627-3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acetyl-(1-naphthalen-1-yl-ethyl)-amino]-3-oxo-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methyl 3-[acetyl(1-naphthalen-1-ylethyl)amino]-3-oxopropanoate
3-[acetyl-(1-naphthalen-1-yl-ethyl)-amino]-3-oxo-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210627-38-6
化学式
C18H19NO4
mdl
——
分子量
313.353
InChiKey
OCXNLQKADAIBO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4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8
  • 拓扑面积:
    63.6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acetyl-(1-naphthalen-1-yl-ethyl)-amino]-3-oxo-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p-nitrobenzenesulfonyl azide 、 rhodium(II) perfluorobutyroamid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1S,2R,6S,7R)-7-Methyl-8-(1-naphthalen-1-yl-ethyl)-3,5,9-trioxo-4-phenyl-10-oxa-4,8-diaza-tricyclo[5.2.1.02,6]deca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酸衍生的异丁香酮偶极子的[3 + 2]-环加成中的无环立体控制
    摘要:
    衍生自手性胺的α-重氮酰亚胺经过Rh(II)催化的环化反应,得到相应的手性异麦角酮偶极子,该偶极子被多种双极性亲和剂捕获。[3 + 2]-环加成中非对映选择性的程度和意义是手性胺上取代模式的函数。外形成高收率-cycloadducts,但该π面部选择性低与来自1-苯乙基胺和1-(1-萘基)乙基胺衍生的偶极子。然而,当使用氨基酸酯作为手性胺组分时,观察到非常高的面部辨别力。使用衍生自苯丙氨酸甲酯的手性偶极子和多种偶极亲子分子,可获得最佳结果(≥95:5)。观察到的syn可以根据在环加成的过渡态中的优选构象的酯官能团的立体电子效应来使优选性合理化。另一种可能性涉及羰基酯与铑金属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酰胺基团的攻击以立体方式发生。通过与芳香环的π堆积有效地屏蔽π面之一,说明了苯丙氨酸衍生物的π面选择性很高。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可在异麦草酮环加成反应中进行有效的无环立体控制。
    DOI:
    10.1016/s0040-4020(98)00339-1
  • 作为产物:
    描述:
    丙二酸甲酯酰氯N-(1-(naphthalen-1-yl)ethyl)acetamide 为溶剂, 以54%的产率得到3-[acetyl-(1-naphthalen-1-yl-ethyl)-amino]-3-oxo-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酸衍生的异丁香酮偶极子的[3 + 2]-环加成中的无环立体控制
    摘要:
    衍生自手性胺的α-重氮酰亚胺经过Rh(II)催化的环化反应,得到相应的手性异麦角酮偶极子,该偶极子被多种双极性亲和剂捕获。[3 + 2]-环加成中非对映选择性的程度和意义是手性胺上取代模式的函数。外形成高收率-cycloadducts,但该π面部选择性低与来自1-苯乙基胺和1-(1-萘基)乙基胺衍生的偶极子。然而,当使用氨基酸酯作为手性胺组分时,观察到非常高的面部辨别力。使用衍生自苯丙氨酸甲酯的手性偶极子和多种偶极亲子分子,可获得最佳结果(≥95:5)。观察到的syn可以根据在环加成的过渡态中的优选构象的酯官能团的立体电子效应来使优选性合理化。另一种可能性涉及羰基酯与铑金属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酰胺基团的攻击以立体方式发生。通过与芳香环的π堆积有效地屏蔽π面之一,说明了苯丙氨酸衍生物的π面选择性很高。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可在异麦草酮环加成反应中进行有效的无环立体控制。
    DOI:
    10.1016/s0040-4020(98)00339-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