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aminobutyl)-4-(2-methylthiophenyl)piperazine | 52605-41-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aminobutyl)-4-(2-methylthiophenyl)piperazine
英文别名
1-(4-Aminobutyl)-4-(o-methylthiophenyl)piperazin;4-[4-(2-methylsulfanyl-phenyl)-piperazin-1-yl]-butylamine;4-[4-(2-Methylsulfanylphenyl)piperazin-1-yl]butan-1-amine
1-(4-aminobutyl)-4-(2-methylthiophenyl)piperazine化学式
CAS
52605-41-1
化学式
C15H25N3S
mdl
——
分子量
279.45
InChiKey
RMOKFMPQTBREM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57.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aminobutyl)-4-(2-methylthiophenyl)piperazine 在 O-(1H-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二噻吩基乙烯和氟醚的光致变色多巴胺受体配体
    摘要:
    我们描述了将经过充分研究的一类光致变色二噻吩基乙烯(DTE)和fulgides掺入已知的多巴胺受体配体中,例如1,4-二取代的芳族和羟基苯并恶嗪酮哌嗪以及氨基茚满。获得亚型和功能性选择性光致变色配体,并通过NMR和UV / VIS光谱测量进行表征。基于DTE的多巴胺配体的光物理性质显示出对二芳基马来酰亚胺的高抗疲劳性,但是由于已知的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在极性溶剂中无法实现闭环。几种环戊烯-DTE表现出较高的PSS,但由于形成不可逆的副产物而迅速降解。着眼于杀虫剂,高光平稳态和极性溶剂的转换是可能的。化合物43,45和46含有异丙基表现出开放E-型和闭合C-形式之间仅异构化。在浓度为1 n m的条件下,环戊烯-DTE 29开环显示的D 2S(一种具有药理学意义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活化程度比其封闭的光致变色同类物29高出11倍以上。有趣的是,基于氟替米酰亚胺的对52-(E)-open
    DOI:
    10.1002/chem.201702147
  • 作为产物:
    描述:
    一水合肼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57%的产率得到1-(4-aminobutyl)-4-(2-methylthiophenyl)pipe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二噻吩基乙烯和氟醚的光致变色多巴胺受体配体
    摘要:
    我们描述了将经过充分研究的一类光致变色二噻吩基乙烯(DTE)和fulgides掺入已知的多巴胺受体配体中,例如1,4-二取代的芳族和羟基苯并恶嗪酮哌嗪以及氨基茚满。获得亚型和功能性选择性光致变色配体,并通过NMR和UV / VIS光谱测量进行表征。基于DTE的多巴胺配体的光物理性质显示出对二芳基马来酰亚胺的高抗疲劳性,但是由于已知的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在极性溶剂中无法实现闭环。几种环戊烯-DTE表现出较高的PSS,但由于形成不可逆的副产物而迅速降解。着眼于杀虫剂,高光平稳态和极性溶剂的转换是可能的。化合物43,45和46含有异丙基表现出开放E-型和闭合C-形式之间仅异构化。在浓度为1 n m的条件下,环戊烯-DTE 29开环显示的D 2S(一种具有药理学意义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活化程度比其封闭的光致变色同类物29高出11倍以上。有趣的是,基于氟替米酰亚胺的对52-(E)-open
    DOI:
    10.1002/chem.2017021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of novel arylpiperazine-based DA/5-HT modulators as potential antipsychotic agents – Design, synthesis, structural studies and pharmacological profiling
    作者:Piotr Stępnicki、Katarzyna M. Targowska-Duda、Antón L. Martínez、Agata Zięba、Olga Wronikowska-Denysiuk、Martyna Z. Wróbel、Agata Bartyzel、Alicja Trzpil、Tomasz M. Wróbel、Andrzej Chodkowski、Karolina Mirecka、Tadeusz Karcz、Katarzyna Szczepańska、Maria I. Loza、Barbara Budzyńska、Jadwiga Turło、Jadwiga Handzlik、Emilia Fornal、Ewa Poleszak、Marián Castro、Agnieszka A. Kaczor
    DOI:10.1016/j.ejmech.2023.115285
    日期:2023.3
    attempt was made to optimize the arylpiperazine based virtual hit, D2AAK3, which in previous studies displayed an affinity for D2, 5-HT1A and 5-HT2A receptors, and showed antipsychotic activity in vivo.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the design of D2AAK3 derivatives (1–17), their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and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The obtained compounds show affinities for the receptors of interest and their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精神障碍,涉及许多神经递质系统。在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可以区分作为多巴胺D 2受体拮抗剂的经典药物和新一代药物,即所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者的特点是多靶点作用,除了D 2受体外,还影响血清素受体,特别是5-HT 2A和5-HT 1A。就治疗症状的功效和安全性而言,这种作用方式被认为是优越的。在寻找此类非典型受体谱的新的潜在抗精神病药物时,尝试优化基于芳基哌嗪的虚拟命中 D2AAK3,该药物在之前的研究中显示出对 D 2 、5-HT 1A 和 5-HT 2A受体的亲和力,并且在体内表现出抗精神病活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介绍了 D2AAK3 衍生物 ( 1 – 17 )的设计、合成以及结构和药理学评估。获得的化合物显示出对感兴趣的受体的亲和力,并且它们作为针对这些受体的拮抗剂/激动剂的功效在功能测定中得到证实。对于所选化合物11,使用分子建模和X射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