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dodecyl-2-methylnaphtho[2,1-d]thiazol-3-ium iodide | 1430108-0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dodecyl-2-methylnaphtho[2,1-d]thiazol-3-ium iodide
英文别名
——
3-dodecyl-2-methylnaphtho[2,1-d]thiazol-3-ium iodide化学式
CAS
1430108-05-6
化学式
C24H34NS*I
mdl
——
分子量
495.511
InChiKey
PLLIOFQAWAKBLA-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8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1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
  • 拓扑面积:
    3.8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ethylammonium 3-(dicyanomethylene)-2-ethoxy-4-oxocyclobut-1-enolate3-dodecyl-2-methylnaphtho[2,1-d]thiazol-3-ium iodide正丁醇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60%的产率得到3-(dicyanomethylene)-2-((3-dodecylnaphtho[2,1-d]thiazol-2(3H)-ylidene)methyl)-4-((3-dodecylnaphtho[2,1-d]thiazol-3-ium-2-yl)methylene)cyclobut-1-en-1-o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受体取代方酸染料的合成及分子性质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超过 20 种受体取代的方酸,它们在中央方酸四元环上具有不同的受体功能。探索了这些受体单元对半方酸烷前体的反应性和相应方酸的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发现双氰基乙烯基是最通用的受体基团,它能够在方酸支架的供体部分进行各种修饰,从而产生一系列扩展的双氰基功能化方酸。供体单元的变化提供了一组 NIR 荧光团,其覆盖了从约 650 nm 的可见光到近 920 nm 的波长区域,荧光量子产率在 0.93 和 0.11 之间,并且具有出色的光学亮度。由额外的二氰基乙烯基受体单元形成的顺式构型。通过电光吸收(EOA)光谱在溶液中证实了用双氰基乙烯基受体基团官能化方酸核后分子对称性从C 2 h到C 2 v的变化,揭示了永久基态偶极矩μ g在 4.3 和 6.4 D 之间的范围内。根据对四种双氰基乙烯基官能化方酸的单晶 X 射线分析,这些偶极矩指导固态分子的反平行堆积。结构特性、EOA 结果以及光谱的
    DOI:
    10.1002/chem.20120278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萘并[2,3-d]噻唑-4,9-二酮,2-苯基- 萘并[2,3-d][1,3]噻唑-4,9-二酮 萘并[2,3-d][1,3]噻唑-2-胺 萘并[2,3-d][1,3]噻唑-2-甲醛 萘并[2,3-d][1,3]噻唑-2(3H)-硫酮 萘并[2,3-d][1,3]噻唑 萘并[2,1-d]噻唑,4-氨基-6,7,8,9-四氢-2-甲基-(6CI) 萘并[2,1-d][1,3]噻唑-2-甲醛 萘并[2,1-d][1,3]噻唑-2(3H)-酮 萘并[2,1-d][1,3]噻唑-2(3H)-硫酮 萘并[2,1-d][1,3]噻唑 萘并[1,2-d]噻唑-2-胺,6,7,8,9-四氢- 萘并[1,2-d][1,3]噻唑-2(1H)-酮 萘并(1,2-d)噻唑-2-胺 苯并[g][1,3]苯并噻唑-2-胺 苯并[g] [2,1]苯并噻唑-3-胺 苯并[E][1,3]苯并噻唑 苊并[5,4-d][1,3]噻唑 苊并[4,5-d][1,3]噻唑 碘化1-乙基-2-[(E)-(1-乙基萘并[1,2-d][1,3]噻唑-2(1H)-亚基)甲基]萘并[1,2-d][1,3]噻唑-1-正离子 着色剂-ALL 利福霉素 Q 利福霉素 P 利福克昔 [1-(3-磺丙基)-2-[[3-(3-磺丙基)-2(3H)-苯并噻唑亚基]甲基]萘并[1,2-D]噻唑翁内盐与N,N-二乙基乙胺(1:1)]的化合物 N-(2-吗啉-4-基乙基)-4,5-二氢萘并[1,2-d][1,3]噻唑-2-胺二盐酸 N,N-二乙基乙铵3-[(2Z)-2-{[(3E)-5,5-二甲基-3-{[1-(3-磺酸丙基)萘并[1,2-d][1,3]噻唑-1-鎓-2-基]亚甲基}-1-环己烯-1-基]亚甲基}萘并[1,2-d][1,3]噻唑-1(2H)-基]-1-丙烷磺酸酯 9-氨基-6-甲基-5,6,6a,7-四氢-4H-苯并-(脱)噻唑并(4,5-g)喹啉 8-甲基-4,5-二氢苊并[5,4-d][1,3]噻唑 7-甲氧基-4,5-二氢萘并[1,2-d][1,3]噻唑-2-胺氢溴酸 6H-环戊二烯并[5,6]萘并[2,1-d][1,3]噻唑 6-[[4-羟基-3-[[[2-(甲基十八烷基氨基)-5-磺酸根苯基]氨基]羰基]-1-萘基]偶氮]萘-2-磺化二钠 5-[2-(1-乙基萘并[1,2-d]噻唑-2(3H)-亚基)-1-[(1-乙基萘并[1,2-d]噻唑-2(3H)-亚基)甲基]亚乙基]-1,3-二(2-甲氧基乙基)巴比妥酸 5-[2-(1-乙基萘并[1,2-d]噻唑-2(1H)-亚基)乙亚基]-3-庚基-1-苯基-2-硫代-4-咪唑烷酮 5-[2-(1-乙基萘并[1,2-d]噻唑-2(1H)-亚基)-1-甲基乙亚基]-1,3-二(2-甲氧基乙基)巴比妥酸 4-甲基-2-(甲基氨基)萘并[1,2-d][1,3]噻唑-5-醇 4-甲基-2-(丙基氨基)萘并[1,2-d][1,3]噻唑-5-醇 4-[4-[2-(1-乙基萘并[1,2-d]噻唑-2(3H)-亚基)-1-甲基乙亚基]-4,5-二氢-3-甲基-5-氧代-1H-吡唑-1-基]苯磺酸 4,5-二氢萘并[1,2-d]噻唑-2-胺 4,5-二氢苊并[5,4-d][1,3]噻唑 3-乙基-2-甲基萘并[2,1-d]噻唑鎓碘化物 3-乙基-2-甲基萘并[2,1-d]噻唑鎓对甲苯磺酸盐 3-乙基-2-亚甲基-苯并[g][1,3]苯并噻唑 3-乙基-2-[(E)-{3-[(Z)-(1-乙基萘并[1,2-d][1,3]噻唑-2(1H)-亚基)甲基]-2-环己烯-1-亚基}甲基]-1,3-苯并噻唑-3-鎓碘化物 3-乙基-2-(2-((3-乙基萘并(2,3-d)噻唑啉-2-亚基)甲基)-1-丁烯基)萘并(2,3-d)噻唑鎓对甲苯磺酸盐 2-苯基萘并[1,2-d]噻唑 2-肼基萘并[2,3-d][1,3]噻唑 2-肼基萘并[2,1-d][1,3]噻唑 2-肼基萘并[1,2-d][1,3]噻唑 2-疏基萘[1,2-d]噻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