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机层中的铜-双(2-乙基己基)磷酸盐络合物与水层中的NaOH相互作用,在有机-水界面成功合成了Cu(OH)2纳米线。纳米线的平均长度为 4 μm,宽度为几纳米。CuO纳米线和短晶须通过在环境条件下在高浓度NaOH下使Cu(OH)2脱水而方便地制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 X 射线衍射技术已被用于表征纳米线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态。
铜 (Cu) 纳米颗粒是通过微波辅助酒精还原工艺制备的。我们已经成功地选择性地制备了具有或不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吸收的单分散 Cu 纳米粒子。分别使用辛酸铜 (II) 和肉豆蔻酸铜 (II) 作为铜制备平均尺寸为 5-6 nm(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和 2-3 nm(无表面等离子体吸收)的单分散 Cu 纳米粒子通过在 443 K 的微波加热下用醇还原 20 分钟来制备前体。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备的 Cu 纳米粒子的电子衍射图中未观察到 Cu 2 O 和 CuO,表明纳米粒子在空气中具有抗氧化的化学稳定性。当使用长链羧酸盐作为带有短烷基链(辛酸铜(II))的有机部分时,还原的速度比长的更快(铜(II)肉豆蔻酸)。使用辛酸铜 (II) 和肉豆蔻酸铜 (II) 还原 Cu 2+ 的活化能分别估计为 115 和 124 kJ mol -1 。我们已经表明,铜前驱体中所含烷基链的长度、加热温度和微波照射时间对于快速制备单分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