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种偶氮苯配体;合成了 4-[(4-硝基苯基)偶氮]-2-[(苯基亚氨基)甲基]苯酚(L1)、2-{[(2-甲基苯基)-亚氨基]-甲基}-4-[(4-硝基苯基)偶氮]苯酚(L2)和 2-[(萘-1-亚氨基)-甲基]-4-[(4-硝基苯基)偶氮]苯酚(L3),并使用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13C 和 1H NMR 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样,还利用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合成并表征了由偶氮苯和草酸根离子构成的{(L1)Cu(II)(OX)}、{(L2)Cu(II)(OX)}和{(L3)Cu(II)(OX)}三种混合配体配合物,并提出了 Cu(II) 配合物的方形平面几何结构。测定了游离配体(偶氮苯胺和草酸盐)和 Cu(II) 复合物的抗菌活性。抗菌研究使用了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产气肠杆菌和大肠杆菌)。结果表明,与游离配体相比,Cu(II) 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与相应的游离配体相比,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更强,这可能归因于过渡金属的结构对称性。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顺序为:{(L1)Cu(II)(OX)} ˃ {(L2)Cu(II)(OX)} ˃ {(L3)Cu(II)(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