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S-diethyl N-(2-thenoyl)imidothiocarbonate | 1407996-0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S-diethyl N-(2-thenoyl)imidothiocarbonate
英文别名
ethyl 1-ethylsulfanyl-N-(thiophene-2-carbonyl)methanimidate
O,S-diethyl N-(2-thenoyl)imidothiocarbonate化学式
CAS
1407996-06-8
化学式
C10H13NO2S2
mdl
——
分子量
243.351
InChiKey
HZWMZYCOAPRLI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92.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新型4,7-二杂芳基吡唑并[1,5- a ] [1,3,5]三嗪的三种实用方法
    摘要:
    新颖的4,7-二杂芳基吡唑并[1,5- a ] [1,3,5]三嗪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合成的。第一个涉及在无溶剂条件下,使用微波辐射作为能源,在5-氨基-3-杂芳基-1 H-吡唑与O,S-二乙基杂芳基硫代碳酸酯或S,S-二乙基杂芳基二硫代碳酸酯之间进行一步反应。在第二种方法中,使用常规的在DMF中作为溶剂的回流加热代替微波辐射。第三步是通过分两步完成5-氨基-3-杂芳基-1 H的处理而实现的-吡唑与异硫氰酸杂酰基酯,以及随后在DMF中作为溶剂的S-烷基化和环化过程。分离了一些中间体并进行了表征,以支持所研究反应的区域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光谱和分析技术明确建立。
    DOI:
    10.1016/j.tet.2012.09.029
  • 作为产物:
    描述:
    thiophene-2-carbonyl isothiocyanate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2.17h, 生成 O,S-diethyl N-(2-thenoyl)imidothiocarb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新型4,7-二杂芳基吡唑并[1,5- a ] [1,3,5]三嗪的三种实用方法
    摘要:
    新颖的4,7-二杂芳基吡唑并[1,5- a ] [1,3,5]三嗪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合成的。第一个涉及在无溶剂条件下,使用微波辐射作为能源,在5-氨基-3-杂芳基-1 H-吡唑与O,S-二乙基杂芳基硫代碳酸酯或S,S-二乙基杂芳基二硫代碳酸酯之间进行一步反应。在第二种方法中,使用常规的在DMF中作为溶剂的回流加热代替微波辐射。第三步是通过分两步完成5-氨基-3-杂芳基-1 H的处理而实现的-吡唑与异硫氰酸杂酰基酯,以及随后在DMF中作为溶剂的S-烷基化和环化过程。分离了一些中间体并进行了表征,以支持所研究反应的区域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光谱和分析技术明确建立。
    DOI:
    10.1016/j.tet.2012.09.0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olvent-Free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Novel 4-Hetarylpyrazolo[1,5-<i>a</i>][1,3,5]triazines
    作者:Henry Insuasty、Sandra Estrada、Jairo Quiroga、Braulio Insuasty、Rodrigo Abonia、Manuel Nogueras、Justo Cobo
    DOI:10.1002/jhet.974
    日期:2012.11
    A series of novel 4‐hetaryl substituted pyrazolo[1,5‐a][1,3,5]triazines wer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assisted reaction between O,S‐diethyl hetaroylimidothiocarbonates and 5‐amino‐3‐aryl‐1H‐pyrazoles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This procedure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mixtures of two new pyrazolotriazine derivatives in a 1:4 ratio, which were separat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being their corresponding structures unambiguously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 Comparison of the reactions mediat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by conventional heating in solution of DMF showed that both procedures afforded the same mixtures of products, but the first approach required shorter reaction times and gave higher yields than the second one.
  • Three 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synthesis of novel 4,7-dihetarylpyrazolo[1,5-a][1,3,5]triazines
    作者:Henry Insuasty、Braulio Insuasty、Edison Castro、Jairo Quiroga、Rodrigo Abonía、Manuel Nogueras、Justo Cobo
    DOI:10.1016/j.tet.2012.09.029
    日期:2012.11
    Novel 4,7-dihetarylpyrazolo[1,5-a][1,3,5]triazin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The first one, involved a one-step reaction between 5-amino-3-hetaryl-1H-pyrazoles and O,S-diethyl hetaroylimidothiocarbonates or S,S-diethyl hetaroylimidodithiocarbonates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employ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 as the energy source. In the second approach, conventional heating
    新颖的4,7-二杂芳基吡唑并[1,5- a ] [1,3,5]三嗪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合成的。第一个涉及在无溶剂条件下,使用微波辐射作为能源,在5-氨基-3-杂芳基-1 H-吡唑与O,S-二乙基杂芳基硫代碳酸酯或S,S-二乙基杂芳基二硫代碳酸酯之间进行一步反应。在第二种方法中,使用常规的在DMF中作为溶剂的回流加热代替微波辐射。第三步是通过分两步完成5-氨基-3-杂芳基-1 H的处理而实现的-吡唑与异硫氰酸杂酰基酯,以及随后在DMF中作为溶剂的S-烷基化和环化过程。分离了一些中间体并进行了表征,以支持所研究反应的区域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光谱和分析技术明确建立。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阿罗洛尔 阿替卡因 阿克兰酯 锡烷,(5-己基-2-噻吩基)三甲基- 邻氨基噻吩(2盐酸) 辛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辛基4,6-二溴噻吩并[3,4-b]噻吩-2-羧酸酯 辛基2-甲基异巴豆酸酯 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激动剂 葡聚糖凝胶LH-20 苯螨噻 苯并[c]噻吩-1-羧酸,5-溴-4,5,6,7-四氢-3-(甲硫基)-4-羰基-,乙基酯 苯并[b]噻吩-2-胺 苯并[b]噻吩-2-胺 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噻吩-2-基亚甲基]-胺 苯基-(5-氯噻吩-2-基)甲醇 苯乙酸,-α--[(1-羰基-2-丙烯-1-基)氨基]- 苯乙酰胺,3,5-二氨基-a-羟基-2,4,6-三碘- 苯乙脒,2,6-二氯-a-羟基- 腈氨噻唑 聚(3-丁基噻吩-2,5-二基),REGIOREGULAR 硝呋肼 硅烷,(3-己基-2,5-噻吩二基)二[三甲基- 硅噻菌胺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多佐胺 甲酮,[5-(1-环己烯-1-基)-4-(2-噻嗯基)-1H-吡咯-3-基]-2-噻嗯基- 甲基5-甲酰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氧基-3-羟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乙基-3-肼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甲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氯乙酰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氨基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5-(4-甲氧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4-甲基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硝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氰基-5-(4,6-二氨基吡啶-2-基)偶氮-3-甲基噻吩-2-羧酸酯 甲基4-氨基-5-(甲硫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4-{[(2E)-2-(4-氰基苯亚甲基)肼基]磺酰}噻吩-3-羧酸酯 甲基4-(氯甲酰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4-(氨基磺酰基氨基)-3-噻吩羧酸酯 甲基3-甲酰氨基-4-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异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5-(4-溴苯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苯基-5-(三氟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氰基-5-甲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氨基-4-丙基-2-噻吩羧酸酯 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氨基磺酰基]噻吩-2-羧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