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AF 2被黄嘌呤氧化酶、脂氧合酶、DT-二氢酶或肝微粒体在存在电子供体的情况下还原为相应的自由基阴离子。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大鼠口服3毫克/千克剂量的2-(2-呋喃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酰胺后,它主要在小肠中被代谢。小肠对代谢物的渗透性低于母体化合物。黄嘌呤氧化酶参与了代谢。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给家兔口服AF-2后,根据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确定了一种代谢物为2-(β-羧基丙酰基)-3-(5-甲基硫-2-呋喃基)丙烯酰胺。第二种代谢物被认为是上述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体,这一判断是基于其紫外光谱、质谱数据以及在薄层色谱上的行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细菌和酵母中AF-2的遗传活性在大鼠肝微粒体部分(S9混合物)的存在下迅速消失。即使在37°C下与S9混合物孵化10分钟也足以完全灭活。活化对于遗传毒性效应似乎是必要的。活化步骤可能涉及将硝基呋喃还原为氨基团。大多数培养的细胞系统,如细菌、酵母、脉孢菌、哺乳动物细胞和人类淋巴细胞,可能都能引起这种还原。大鼠肝匀浆存在时AF-2的遗传活性迅速消失,这表明大鼠肝微粒体可能进一步将还原产物代谢为不活性形式。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没有关于人类的数据。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对动物具有致癌性。总体评估:2B组:该物质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AF-2 [2-(2-呋喃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酰胺]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第31卷:(1983年)某些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天然存在物质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第3类:化学品无法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给予大鼠口服1.3毫克/千克体重的(14)C-AF-2剂量后,48小时内,83%的放射性物质通过粪便排出,21%通过尿液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