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巴韦(Maribavir)是一种新的苯并咪唑核糖苷类药物,属于pUL97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巨细胞病毒(CMV)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马立巴韦的口服吸收率高而不良反应较少,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安全性。该药最初由密歇根大学开发,并授权给葛兰素史克制药。目前,马立巴韦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由葛兰素史克制药、Shire Pharmaceuticals 和武田制药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作用机制马立巴韦是pUL97蛋白激酶抑制剂。酶动力学实验证明,它是一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竞争性抑制剂,并与ATP在pUL97的催化区域竞争性结合。马立巴韦对病毒的抑制活性不需要通过细胞内的磷酸化激活。当pUL97蛋白激酶活性被马立巴韦抑制后,其蛋白质在核内的扩展和再分布会延迟,进而抑制细胞核重组及复合物组装。据研究,马立巴韦对CMV的效力约为更昔洛韦(Ganciclovir)的10倍,半数有效浓度(EC50)大约为0.3 μmol/L。
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马立巴韦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在大鼠中的口服利用率大于90%,而在猴中约为50%。马立巴韦主要通过胆汁排泄清除,并且也通过肾脏和代谢途径进行清除。体外实验表明,马立巴韦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其蛋白质结合率分别为人98%、猴84%、大鼠88%及小鼠85%。
药理作用马立巴韦是一种新型抗巨细胞病毒(CMV)药物,通过抑制pUL97蛋白激酶来阻断病毒复制。该药物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III期临床试验,并于2021年2月宣布III期临床试验成功。马立巴韦有望成为治疗CMV感染的新选择,并重新定义移植后难治性CMV感染的治疗方法。
市场情况2021年10月7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抗菌药物咨询委员会(AMDAC)一致投票推荐使用马立巴韦(Maribavir ,TAK-620)治疗难治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对更昔洛韦(Ganciclovir)、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膦甲酸钠(Foscarnet)或西多福韦(Cidofovir)具有基因型抗性的移植受体疾病。委员会还一致投票推荐使用马立巴韦治疗对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 或西多福韦没有基因型抗性的移植受者的难治性CMV感染和疾病。这些建议基于2期和3期TAK-620-303(SOLSTICE)试验的结果。
生物活性马立巴韦能够有效抑制野生型pUL97催化的组蛋白磷酸化,IC50为3 nM,并且对HCMV和EB病毒具有显著作用。体外研究显示,马立巴韦作为野生型及所有主要更昔洛韦(GCV)耐药UL97突变的强抑制剂,平均IC50值为35 nM。M460I突变导致对马立巴韦的高度敏感性,其IC50值为4.8 nM。一种马立巴韦耐药的UL97突变体(L397R)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作为更昔洛韦激酶和蛋白质激酶活性分别降至野生型水平的大约10%。酶动力学实验表明,马立巴韦是一种ATP的竞争性抑制剂,Ki为10 nM,并且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病毒复制,IC50值为0.12±0.01 μM(通过多周期DNA杂交测定)。pUL97蛋白激酶在3 nM时被马立巴韦强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