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naphthaldehyde 2,4-dinitrophenylhydrazone | 1773-5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naphthaldehyde 2,4-dinitrophenylhydrazone
英文别名
N-[(E)-naphthalen-1-ylmethylideneamino]-2,4-dinitroaniline
1-naphthaldehyde 2,4-dinitrophenylhydrazone化学式
CAS
1773-51-9
化学式
C17H12N4O4
mdl
——
分子量
336.307
InChiKey
YBLIXGCZBADMMH-WOJGMQO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1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28000090

SDS

SDS:016a5a2ffb814cb992b475fdb2d52d3b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萘甲酸2,4-二硝基苯肼 以5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BROWN, HERBERT C.;CHA, JIN SOON;YOON, NUNG MIN;NAZER, BEHROOZ, J. ORG. CHEM., 52,(1987) N 24, 5400-5406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veiling of a smartphone-mediated ratiometric chemosensor towards the nanomolar level detection of lethal CN<sup>−</sup>: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idation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a molecular logic circuitry
    作者:Suparna Paul、Udayan Mondal、Somrita Nag、Madhupa Seth、Priyabrata Banerjee
    DOI:10.1039/d1ra07139d
    日期:——
    yellow to red in the presence of CN−, a lethal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in a near-perfect aqueous medium with a LOD of 278 nM. The “key role marke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non-covalent H-bo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DNMH and CN− is through the commendable role of acidic –NH functionalities. Kinetic studies reveal a pseudo second order reaction rate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unprecedented
    本工作揭示了一种很有前景的官能化比例化学传感器 ( E )-1-((naphthalen-5-yl) methylene)-2-(2,4-dinitrophenyl) hydrazine ( DNMH )。在致命的环境污染物 CN -存在下, DNMH在 LOD 为 278 nM 的近乎完美的性介质中表现出从黄色到红色的快速可识别比色响应。控制DNMH和 CN -之间的电化学和非共价 H 键相互作用的“关键作用标记”是通过酸性 -NH 官能团的值得称道的作用。动力学研究揭示了伪二级反应速率和前所未有的光稳定加合物的形成。Δ的负值从 ITC 评估的G证实了DNMH ⋯CN -相互作用的自发性。通过最先进的理论研究,即 DFT、TDDFT 和 Fukui 指数 (FI),进一步加强了传感机制。此外,双位离子CN -和Cd 2+的转换分光光度响应也触发了在分子电子学中实现布尔函数的可逆多组件
  • GROSS H.; COSTISELLA B.; KEITEL I.; WALTHER H.; HAASE L., J. PRAKT. CHEM., 1980, 322, NO 6, 902-908
    作者:GROSS H.、 COSTISELLA B.、 KEITEL I.、 WALTHER H.、 HAASE 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