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R)-7-(methoxymethyl)-2,3-dihydro-1H-pyrrolizin-1-o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R)-7-(methoxymethyl)-2,3-dihydro-1H-pyrrolizin-1-ol
英文别名
——
(1R)-7-(methoxymethyl)-2,3-dihydro-1H-pyrrolizin-1-o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9H13NO2
mdl
——
分子量
167.208
InChiKey
BCMGEVIEMCZIGL-MRVPVSS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7
  • 重原子数:
    12.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34.3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咯并立烷生物碱次生吡咯代谢物构建了多种激活途径,导致DNA加合物的形成和潜在的肝肿瘤的发生。
    摘要:
    吡咯嗪核生物碱(PAs)及其N-氧化物衍生物是肝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植物化学物质。PA通过一组四个(±)-6,7-dihydro-7-hydroxy-1-hydroxymethyl-5 H介导的一般遗传毒性机制诱导肝肿瘤-吡咯烷嗪(DHP)衍生的DNA加合物。迄今为止,主要的吡咯代谢物脱氢PAs,它们的水解代谢物DHP和两个次要的吡咯代谢物7-谷胱甘肽-DHP(7-GS-DHP)和7-半胱氨酸-DHP是已知的能够产生这些DHP-DNA的代谢物在体内和/或在PA处理的细胞中形成加合物。次要的吡咯代谢物是由脱氢PA与谷胱甘肽,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反应形成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更多次生吡咯代谢物是否可以与小牛胸腺DNA和HepG2细胞中的细胞DNA结合,从而导致使用一系列次生吡咯代谢物(包括7-甲氧基-DHP, 9-乙氧基-DHP,9-缬氨酸-DHP,7-GS-DHP,7-半胱氨酸-DHP和7
    DOI:
    10.1021/acs.chemrestox.8b0009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yrrolizidine Alkaloid Secondary Pyrrolic Metabolites Construct Multiple Activation Pathways Leading to DNA Adduct Formation and Potential Liver Tumor Initiation
    作者:Qingsu Xia、Xiaobo He、Liang Ma、Shoujun Chen、Peter P. Fu
    DOI:10.1021/acs.chemrestox.8b00096
    日期:2018.7.16
    (DHP)-derived DNA adducts. To date, the primary pyrrolic metabolites dehydro-PAs, their hydrolyzed metabolite DHP, and two secondary pyrrolic metabolites 7-glutathione-DHP (7-GS-DHP) and 7-cysteine-DHP are the known metabolites that can generate these DHP-DNA adducts in vivo and/or in PA-treated cells. Secondary pyrrolic metabolites are formed from the reaction of dehydro-PAs with glutathione, amino acids, and
    吡咯嗪核生物碱(PAs)及其N-氧化物衍生物是肝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植物化学物质。PA通过一组四个(±)-6,7-dihydro-7-hydroxy-1-hydroxymethyl-5 H介导的一般遗传毒性机制诱导肝肿瘤-吡咯烷嗪(DHP)衍生的DNA加合物。迄今为止,主要的吡咯代谢物脱氢PAs,它们的水解代谢物DHP和两个次要的吡咯代谢物7-谷胱甘肽-DHP(7-GS-DHP)和7-半胱氨酸-DHP是已知的能够产生这些DHP-DNA的代谢物在体内和/或在PA处理的细胞中形成加合物。次要的吡咯代谢物是由脱氢PA与谷胱甘肽,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反应形成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更多次生吡咯代谢物是否可以与小牛胸腺DNA和HepG2细胞中的细胞DNA结合,从而导致使用一系列次生吡咯代谢物(包括7-甲氧基-DHP, 9-乙氧基-DHP,9-缬氨酸-DHP,7-GS-DHP,7-半胱氨酸-DHP和7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野百合碱 螺[环氧乙烷-2,1'-吡咯里嗪] 脱氢野百合碱 矮陀陀酰胺碱 灰毛束草碱 毛束草碱 暗黄猪屎豆碱 去氢毛果天芥菜碱 去氢天芥菜碱 去氢倒千里光裂碱 去氢倒千里光裂碱 去氢倒千里光碱 克拉沙霉素B 克拉沙霉素A N-甲基-N-[(2R,3R,3aS,4S,6alphaS)-2,3,3a,6alpha-四氢-2,4-甲桥-4H-呋喃并[3,2-b]吡咯-3-基]-乙酰胺 N-(3-羟基-2,4-二甲基苯基)乙酰胺 8-氧杂-5-氮杂三环[5.1.1.01,5]壬-2,6-二烯 8-氧杂-2-氮杂三环[5.2.1.02,6]癸-1(9),3,5-三烯 7-羟基-6,7-二氢-5H-吡咯里嗪-1-甲醛 7-(羟基甲基)-3H-吡咯里嗪-3-酮 7-(甲氧基羰基)-6,7-二氢-5H-吡咯啉-1-羧酸 3H-吡咯里嗪-3,5(2H)-二硫酮 3-氨基-N-[2,5-二氢-5-羰基-1-(2,4,5-三氯苯基)-1H-吡唑-4-基]苯酰胺 3-氧代吡咯里嗪-2-羧酸乙酯 3-氧代-3H-吡咯里嗪-2-甲酰氯 3-氧代-2,3-二氢-1H-吡咯里嗪-5-羧酸 3-氧代-2,3,5,7a-四氢-1H-吡咯里嗪-7-甲醛 3-氧-3氢-吡咯嗪-2-甲酸 3-(2,6-二乙酰基-3,7-二甲基-5H-吡咯里嗪-1-基)丙酸 2H,3H-氧杂环丁烷并[2,3-a]吡咯里嗪 2-(6-乙基-2,3-二氢-1H-吡咯里嗪-1-基)苯胺 2,5-二(叔-壬基二硫代)-1,3,4-噻二唑 2,3-二氢-7-甲基-1H-吡咯里嗪-1-酮 2,3-二氢-7-(羟基甲基)-1H-吡咯里嗪-1-酮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羧酸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甲醇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甲腈 2,3-二氢-1H-吡咯里嗪-1-甲腈 2,3-二氢-1H-吡咯嗪-5-甲醛 2,3-二氢-1H-吡呤-1,7-二羧酸 2,3-二氢-(6ci,7ci,8ci,9ci)-1H-吡咯里嗪-1-酮 2,3,5,7a-四氢-1H-吡咯烷 2,2-二氯-1-(3H-吡咯里嗪-5-基)乙酮 1H-吡咯里嗪-2(3H)-酮 1H-吡咯啉嗪-6-羧酸,2,3-二氢-5-甲基-,甲基酯 1H-吡咯啉嗪-5,7-二甲腈,6-氨基-2,3-二氢- 1-甲酰基-6,7-二氢-5H-吡咯里嗪 1-甲基-2,3-二氢-1H-吡咯里嗪 1-氧代-2,3-二氢-1H-吡咯里嗪-7-甲醛 1-氧代-1H-吡咯里嗪-2-甲酰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