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s(1H,1H-heptafluorobutyl) phosphite | 308-5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s(1H,1H-heptafluorobutyl) phosphite
英文别名
phosphoric acid tris-(1H,1H-heptafluoro-butyl ester);Phosphorigsaeure-tris-(1H,1H-heptafluor-butylester);Tris(2,2,3,3,4,4,4-heptafluorobutyl) phosphite
tris(1H,1H-heptafluorobutyl) phosphite化学式
CAS
308-53-2
化学式
C12H6F21O3P
mdl
——
分子量
628.118
InChiKey
WDPVYHJGQHIAS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
  • 重原子数:
    37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7.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s(1H,1H-heptafluorobutyl) phosphite 在 sulfur 作用下, 反应 8.0h, 以31%的产率得到Thiophosphoric acid O,O',O''-tris-(2,2,3,3,4,4,4-heptafluoro-bu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氟化磷化合物:第10部分。双(氟烷基)S-烷基硫代磷酸酯和三(氟烷基)硫代磷酸酯
    摘要:
    在吡啶中于80°C用硫处理双(氟烷基)亚磷酸酯(R F CH 2 O)2 P(O)H,其中R F为CF 3或C 2 F 5,得到结构[[R F CH 2 O)2 P(O)SH] NC 5 H 5的产率分别为90%和88%。该盐在50°C的乙腈中与烷基碘化物反应,生成双(氟烷基)S-烷基硫代磷酸酯(R F CH 2 O)2 P(O)SR,其中R为Me,Et,n-和i- Pr(当RF  = CF 3)和Me(当R F  = C 2 F 5时)。产率为21%至57%。在室温下,通过在乙腈中的氟化银(I)对双(三氟乙基)S-甲基硫代磷酸甲基酯(CF 3 CH 2 O)2 P(O)SMe进行氟化,得到氟代磷酸酯(CF 3 CH 2 O)2 P(O) F的产率为75%。三氟烷基硫代磷酸酯(R F CH 2 O)3 P = S,其中R F为CF 3,C 2 F 5和C通过在密封管中将三(氟代烷基)亚磷酸三酯(R
    DOI:
    10.1016/j.jfluchem.2005.03.02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氟化磷化合物:第10部分。双(氟烷基)S-烷基硫代磷酸酯和三(氟烷基)硫代磷酸酯
    摘要:
    在吡啶中于80°C用硫处理双(氟烷基)亚磷酸酯(R F CH 2 O)2 P(O)H,其中R F为CF 3或C 2 F 5,得到结构[[R F CH 2 O)2 P(O)SH] NC 5 H 5的产率分别为90%和88%。该盐在50°C的乙腈中与烷基碘化物反应,生成双(氟烷基)S-烷基硫代磷酸酯(R F CH 2 O)2 P(O)SR,其中R为Me,Et,n-和i- Pr(当RF  = CF 3)和Me(当R F  = C 2 F 5时)。产率为21%至57%。在室温下,通过在乙腈中的氟化银(I)对双(三氟乙基)S-甲基硫代磷酸甲基酯(CF 3 CH 2 O)2 P(O)SMe进行氟化,得到氟代磷酸酯(CF 3 CH 2 O)2 P(O) F的产率为75%。三氟烷基硫代磷酸酯(R F CH 2 O)3 P = S,其中R F为CF 3,C 2 F 5和C通过在密封管中将三(氟代烷基)亚磷酸三酯(R
    DOI:
    10.1016/j.jfluchem.2005.03.02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slennikov, I. G.; Kirichenko, L. N.; Garabadzhiu, A. V.,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80, vol. 50, # 7, p. 1346 - 1348
    作者:Maslennikov, I. G.、Kirichenko, L. N.、Garabadzhiu, A. V.、Koshcheeva, L. S.、Lavrent'ev, A. N.、Sochilin, E. G.
    DOI:——
    日期:——
  • Maslennikov, I. G.; Lavrent'ev, A. N.; Kuz'mina, N. Ya.,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81, vol. 51, # 7, p. 1329 - 1331
    作者:Maslennikov, I. G.、Lavrent'ev, A. N.、Kuz'mina, N. Ya.、Kirichenko, L. N.
    DOI:——
    日期:——
  • THE PREPARATION OF 1,1-DI-H-HEPTAFLUOROBUTYL IODIDE AND 1,1-DI-H-HEPTAFLUOROBUTYL BROMIDE AND THEIR INTERMEDIATES
    作者:LESTER C. KROGH、THOMAS S. REID、HARVEY A. BROWN
    DOI:10.1021/jo01372a018
    日期:1954.7
  • MASLENNIKOV I. G.; KIRICHENKO L. N.; GARABADZHIU A. V.; KOSHCHEEVA L. S.;+, ZH. OBSHCH. XIMII, 1980, 50, HO 7, 1648-1650
    作者:MASLENNIKOV I. G.、 KIRICHENKO L. N.、 GARABADZHIU A. V.、 KOSHCHEEVA L. S.、+
    DOI:——
    日期:——
  • Fluorinated phosphorus compounds
    作者:Christopher M. Timperley、Sue Kirkpatrick、Mark Sandford、Matthew J. Waters
    DOI:10.1016/j.jfluchem.2005.03.026
    日期:2005.6
    Treatment of bis(fluoroalkyl) phosphites (RFCH2O)2P(O)H, where RF was CF3 or C2F5 with sulfur in pyridine at 80 °C gave salts of structure [(RFCH2O)2P(O)SH]NC5H5 in 90 and 88% yield, respectively. The salts reacted with alkyl iodides in acetonitrile at 50 °C to furnish bis(fluoroalkyl) S-alkyl phosphorothiolates (RFCH2O)2P(O)SR, where R was Me, Et, n- and i-Pr (when RF = CF3) and Me (when RF = C2F5)
    在吡啶中于80°C用硫处理双(氟烷基)亚磷酸酯(R F CH 2 O)2 P(O)H,其中R F为CF 3或C 2 F 5,得到结构[[R F CH 2 O)2 P(O)SH] NC 5 H 5的产率分别为90%和88%。该盐在50°C的乙腈中与烷基碘化物反应,生成双(氟烷基)S-烷基硫代磷酸酯(R F CH 2 O)2 P(O)SR,其中R为Me,Et,n-和i- Pr(当RF  = CF 3)和Me(当R F  = C 2 F 5时)。产率为21%至57%。在室温下,通过在乙腈中的氟化银(I)对双(三氟乙基)S-甲基硫代磷酸甲基酯(CF 3 CH 2 O)2 P(O)SMe进行氟化,得到氟代磷酸酯(CF 3 CH 2 O)2 P(O) F的产率为75%。三氟烷基硫代磷酸酯(R F CH 2 O)3 P = S,其中R F为CF 3,C 2 F 5和C通过在密封管中将三(氟代烷基)亚磷酸三酯(R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苯甲基亚磷酸二乙酯 碘化铜(I)三甲基亚磷酸络合物 次乙基三(亚甲基氧基)膦 抗氧剂1600 抗氧剂 618 四氯化铂 双(2-丁氧基乙基)癸基亚磷酸酯 偏苯三酸三辛酯 亚磷酸庚基二丙二醇酯 亚磷酸十三烷酯 亚磷酸二甲酯丙酯 亚磷酸二乙酯戊酯 亚磷酸二乙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 亚磷酸三辛酯 亚磷酸三苄酯 亚磷酸三环己酯 亚磷酸三正己酯 亚磷酸三新戊酯 亚磷酸三戊基酯 亚磷酸三异癸基酯 亚磷酸三壬酯 亚磷酸三乙酯 亚磷酸三丙酯 亚磷酸三丙烯酯 亚磷酸三[2,2-二[(2,3-二溴丙氧基)甲基]丁基]酯 亚磷酸三(十八烷基)脂 亚磷酸三(十二烷基)脂 亚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 亚磷酸,1,1-二甲基乙基二乙基酯 二(双环[2.2.1]庚-5-烯-2-基甲基)甲基亚磷酸酯 乙酸,[[二(2,2,2-三氟乙氧基)膦基]氧代]-,甲基酯 乙酰胺,N-[2-(4-吡啶基硫代)乙基]- 乙酮,1-[(1R,5R,6R,7S)-6,7-二甲基-2-氧杂-3-氮杂二环[3.2.0]庚-3-烯-4-基]-,rel- 三羟甲基丙烷亚磷酸酯 三甲氧基磷 三异十三烷基亚磷酸盐 三异丙基亚磷酸酯 三异丁基磷酸 三丁基,三丁酯 三[3-(烯丙氧基)-2-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2-(十二烷基硫代)乙基]亚磷酸酯 三-叔-丁基亚磷酸 三(甲基)亚磷酸盐-d9 三(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双环[2.2.1]庚-5-烯-2-基甲氧基)膦 三(十一烷基)亚磷酸酯 三(二聚丙二醇)亚磷酸酯 三(二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二十二烷基)亚磷酸酯 三(3-环氧丙烷甲醇-3-乙基)亚磷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