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聚酮化合物
生物合成途径已被设计为生成
天然产物类似物。然而,操纵模块化 I 型聚酮化合物合酶 (PKS) 以制造非天然代谢物通常会导致产量减弱或完全失活,并且由于限速或失活域仍未确定,因此很少阐明影响生产的机制基础。因此,我们合成并分析了一系列模拟早期通路工程的修饰 pikromycin (Pik) pentaketides,以在体外探测 PikAIII-TE 模块的底物耐受性。截短的五肽以不同的效率加工成相应的大环内酯,而具有差向异构化手性中心的五肽被 PikAIII-TE 加工不良,无法生成 12 元环产物。扩展但过早卸载的分流产物的分离和鉴定表明,Pik
硫酯酶 (TE) 域具有有限的底物灵活性,并在非天然底物的加工中起到看门人的作用。具有差向异构化亲核羟基的类似六酮化合物的合成允许直接评估切除的 TE 结构域的底物立体选择性。差向异构化的六酮化合物没有进行环化,而是完全
水解,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