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luminum ethoxide | 98539-9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luminum ethoxide
英文别名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lOEt;TPPAlOEt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luminum ethoxide化学式
CAS
98539-97-0
化学式
C46H33AlN4O
mdl
——
分子量
684.776
InChiKey
AXAZTKARWOSFHB-YKKPBKT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luminum ethoxide二氧化碳-13C氘代氯仿 为溶剂, 生成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luminum(O(13)CO2Et)]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铝,铬和钴)和卟啉取代基在控制卟啉金属(III)配合物与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共聚反应中的影响。1.铝化学
    摘要:
    铝(III)配合物LAlX的反应活性,其中L = 5,10,15,20-四苯基卟啉(TPP),5,10,15,20-四(五氟苯基)卟啉(TFPP)和2,3,7,已经研究了8,12,13,17,18-八乙基卟啉(OEP)和X = Cl或OEt关于它们均聚环氧丙烷(PO)以及共聚PO和CO 2以产生聚环氧丙烷(PPO)的能力。聚碳酸亚丙酯(PPC),分别具有和不具有助催化剂,即,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或PPN的存在+的盐,其中阴离子是Cl -或N 3 - 。在助催化剂(0.5当量)的存在下,TFPP络合物在共聚过程中活性最高,可产生PPC,后者即使在10 bar CO下也有效2。在PPN增加+ X - / [铝]比减小的PPC形成的速率,有利于碳酸丙烯酯的形成,(PC)。通过质谱法对涉及Al-醇盐引发剂和PPN +盐的反应中形成的聚合物的研究表明,每个Al中心均生长一条链。将这些结果与
    DOI:
    10.1021/ic200142f
  • 作为产物:
    描述:
    (5,10,15,20-tetraphenylporphinato)aluminum ethyl 、 乙醇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luminum eth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可见光对铝卟啉中金属轴向配体键的活化
    摘要:
    可见光辐照对(四苯基卟啉)铝甲基中的金属-碳键在与苯酚等质子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中的反应性产生显着影响。在(四苯基卟啉)苯酚铝与苯酚的可逆配体交换中也观察到类似的光加速效应。对于前一种反应,在 Soret 带和 Q 带辐照时观察到相当的量子产率。22 个参考文献,5 个无花果。
    DOI:
    10.1021/ja00230a0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野百合碱 N-氧化物 野百合碱 螺[环氧乙烷-2,1'-吡咯里嗪] 脱氢野百合碱 矮陀陀酰胺碱 盐酸西那西林 灰毛束草碱 毛束草碱N-氧化物 毛束草碱 暗黄猪屎豆碱 去氢毛果天芥菜碱 去氢天芥菜碱 去氢倒千里光裂碱 去氢倒千里光裂碱 去氢倒千里光碱 克拉沙霉素B 克拉沙霉素A N-甲基-N-[(2R,3R,3aS,4S,6alphaS)-2,3,3a,6alpha-四氢-2,4-甲桥-4H-呋喃并[3,2-b]吡咯-3-基]-乙酰胺 N-(3-羟基-2,4-二甲基苯基)乙酰胺 8-氧杂-5-氮杂三环[5.1.1.01,5]壬-2,6-二烯 8-氧杂-2-氮杂三环[5.2.1.02,6]癸-1(9),3,5-三烯 7-羟基-6,7-二氢-5H-吡咯里嗪-1-甲醛 7-(羟基甲基)-3H-吡咯里嗪-3-酮 7-(甲氧基羰基)-6,7-二氢-5H-吡咯啉-1-羧酸 5H-吡咯并[2,1-a]异吲哚,5a,6,7,8-四氢- 3H-吡咯里嗪-3,5(2H)-二硫酮 3-甲酰基-5,6,7,8-四氢中氮茚-2-羧酸 3-氨基-N-[2,5-二氢-5-羰基-1-(2,4,5-三氯苯基)-1H-吡唑-4-基]苯酰胺 3-氧代吡咯里嗪-2-羧酸乙酯 3-氧代-3H-吡咯里嗪-2-甲酰氯 3-氧代-2,3-二氢-1H-吡咯里嗪-5-羧酸 3-氧代-2,3,5,7a-四氢-1H-吡咯里嗪-7-甲醛 3-氧-3氢-吡咯嗪-2-甲酸 3-(2,6-二乙酰基-3,7-二甲基-5H-吡咯里嗪-1-基)丙酸 2H,3H-氧杂环丁烷并[2,3-a]吡咯里嗪 2-(6-乙基-2,3-二氢-1H-吡咯里嗪-1-基)苯胺 2,5-二(叔-壬基二硫代)-1,3,4-噻二唑 2,3-二氢-7-甲基-1H-吡咯里嗪-1-酮 2,3-二氢-7-(羟基甲基)-1H-吡咯里嗪-1-酮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羧酸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甲醇 2,3-二氢-1H-吡咯里嗪-7-甲腈 2,3-二氢-1H-吡咯里嗪-1-胺 2,3-二氢-1H-吡咯里嗪-1-甲腈 2,3-二氢-1H-吡咯嗪-5-甲醛 2,3-二氢-1H-吡呤-1,7-二羧酸 2,3-二氢-(6ci,7ci,8ci,9ci)-1H-吡咯里嗪-1-酮 2,3,5,7a-四氢-1H-吡咯烷 2,2-二氯-1-(3H-吡咯里嗪-5-基)乙酮 1H-吡咯里嗪-2(3H)-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