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e消除反应是指β-碳上有氢的氧化胺加热到150~200°C时发生热分解,生成羟胺和烯烃。用于烯烃合成以及在化合物中除掉氮。该反应表现出显著的溶剂效应,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对反应速率的提高可达到百万倍。
此反应由亚瑟·科普(Arthur C. Cope)发现。Arthur Clay Cope (1909-1966)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Dunreith。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和校长,在那里他发现了Cope消除反应。他在布林莫尔和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后,发现了Cope重排。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瑟·柯普奖(The Arthur Cope Award)是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有机化学领域的一个享有盛誉的奖项。
反应定义
Formation of an alkene and hydroxylamine from a tertiary amine via and amine oxide
反应机理
Cope消除反应是E2顺式消除反应,反应过程中形成一个平面的五元环过渡态,氧化叔胺的氧作为进攻的碱。要产生这样的环状结构,氨基和β-氢原子必须处于同一侧,并且在形成五元环过渡态时,α,β-碳原子上的原子基团呈重叠型,这样的过度态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形成后也很不稳定,易于进行消除反应。
位阻要求较高的氧化胺功能优先与较易接近的氢反应,并往往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有利于取代较少的烯烃。因此,对于简单烯烃,反应遵循霍夫曼规则。
反应特点:
1)叔胺N-氧化物,很容易通过过氧化氢或过氧酸氧化制备得到
2)N-氧化物通常不需要分离纯化,与氧化试剂的混合物直接加热,即可发生Cope消除
3)胺氧化物是强极性化合物,氧气作为碱,以顺式方式拔去β-氢
4)该反应可以替代部分Hofmann消除,并且反应温度较低
5)Cope消除反应很少发生副反应
6)消除得到的烯烃,可能经历异构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共轭结构
原始文献
- Cope, A. C.; Foster, T. T.; Towle, P. H. J. Am. Chem. Soc. 1949, 71, 3929393
合成应用
A.Vasella及其同事在寻找构象有偏的mannopyranosylamines模拟物时,计划合成抑制β-甘露糖苷酶的化合物。为了构建双环[3.1.0]己烷骨架,合成了五元氧-硅烷基化的N,N-二甲基氨基醇。用mCPBA氧化叔胺以83%收率得到N-氧化物,随后进行Cope消除,以69%收率得到期望的苄基烯醇醚。该烯醇醚的环丙烷化生成了高度官能化的双环骨架。
图片来源:人名反应的战略性应用
LA. O’Neil实验室开发了使用仲胺作为起始材料合成仲羟胺的简便合成方法。仲胺用迈克尔受体如甲醇中的丙烯腈处理,得到三级β-氰基乙胺,收率极好。然后用mCPBA氧化这些叔胺,得到相应的N-氧化物,接着原位Cope消除,以极好的收率得到了羟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它适用于环系统和无环系统。
图片来源:人名反应的战略性应用
A.G. Martinez描述了紫杉烷中间体(1S)-10-亚甲基樟脑的一种新的对映专一性合成,其中利用了Cope消除在降莰烷桥头位置产生乙烯基。(1R)-3,3-二甲基-2-亚甲基降莰烷-1-醇用Eschenmoser盐处理,发生了串联亲电碳-碳双键加成/ 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得到了(1S)-10-二甲基氨基甲基樟脑。将该叔胺以95%收率氧化成相应的N-氧化物,随后发生Cope消除以80%收率得到所需的紫杉烷类中间体。
图片来源:人名反应的战略性应用
反应实例
Tetrahedron: Asymmetry, 2000 , vol. 11, # 12 p. 2437 - 2442
Tetrahedron, 2003 , vol. 59, # 31 p. 5879 - 5886
Synthesis, 2003 , # 6 p. 915 - 919
Synthesis, 2003 , # 6 p. 915 - 919
Tetrahedron, 2007 , vol. 63, # 30 p. 7036 - 7046
如需查看更多人名反应信息或查询相关参考文献,请使用摩熵化学(MolAid)人名反应功能,此模块收录了1000+化学界已被认可和提及的有机化学反应,助力您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高效合成目标化合物。
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不科学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