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enzyl-1,3,6,7-tetrahydroazepin-2-one | 1110652-2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enzyl-1,3,6,7-tetrahydroazepin-2-one
英文别名
6-Benzyl-1,2,3,6-tetrahydroazepin-7-one
3-benzyl-1,3,6,7-tetrahydroazepin-2-one化学式
CAS
1110652-27-1
化学式
C13H15NO
mdl
——
分子量
201.268
InChiKey
ITUBGYMTZRVZK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1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benzyl-1,3,6,7-tetrahydroazepin-2-one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39%的产率得到2-benzyl-8-oxa-4-aza-bicyclo[5.1.0]octa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稳定微管海绵生物碱西拉敏A和Desbromo类似物的合成方法。
    摘要:
    描述了微管稳定的西拉敏胺生物碱的两种合成方法。第一种方法涉及尝试将氨基咪唑部分接枝到氮杂环庚烷环上以形成部分氢化形式的ceratamines前所未有的芳香族咪唑并[4,5- d ]氮杂环庚烷核心。该路线最终失败,因为不可能将部分氢化的鲸蜡胺中间体芳香化。第二种方法是先将三溴咪唑进行金属化和官能化,以有效地生成含有乙烯基溴化物和酰胺官能团的关键咪唑中间体。分子内布赫瓦尔德乙烯基酰胺化反应将该关键中间体转化为双环咪唑并[4,5- d氮杂氮杂萘,其氧化态与ceratamines的芳族核相同。使用在2-氯咪唑前体上的布赫瓦尔德/哈特维格胺胺化反应,将存在于ceratamines咪唑环上的2-氨基官能团进行安装。脱保护和芳构化导致去溴代角神经酰胺A(55)和去甲基去溴代角神经酰胺A(60)的首次合成。在合成的最后步骤中,在咪唑环脱保护过程中遇到了意外的大气氧添加,导致副产物C-11氧化的麦角胺类似物
    DOI:
    10.1021/jo802322s
  • 作为产物:
    描述:
    2-benzylbut-3-enoic acid but-3-enylamideRuCl2(1,3-dimesityl-imidazolidin-2-yl)(PCy3)(=CHPh)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61%的产率得到3-benzyl-1,3,6,7-tetrahydroazep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稳定微管海绵生物碱西拉敏A和Desbromo类似物的合成方法。
    摘要:
    描述了微管稳定的西拉敏胺生物碱的两种合成方法。第一种方法涉及尝试将氨基咪唑部分接枝到氮杂环庚烷环上以形成部分氢化形式的ceratamines前所未有的芳香族咪唑并[4,5- d ]氮杂环庚烷核心。该路线最终失败,因为不可能将部分氢化的鲸蜡胺中间体芳香化。第二种方法是先将三溴咪唑进行金属化和官能化,以有效地生成含有乙烯基溴化物和酰胺官能团的关键咪唑中间体。分子内布赫瓦尔德乙烯基酰胺化反应将该关键中间体转化为双环咪唑并[4,5- d氮杂氮杂萘,其氧化态与ceratamines的芳族核相同。使用在2-氯咪唑前体上的布赫瓦尔德/哈特维格胺胺化反应,将存在于ceratamines咪唑环上的2-氨基官能团进行安装。脱保护和芳构化导致去溴代角神经酰胺A(55)和去甲基去溴代角神经酰胺A(60)的首次合成。在合成的最后步骤中,在咪唑环脱保护过程中遇到了意外的大气氧添加,导致副产物C-11氧化的麦角胺类似物
    DOI:
    10.1021/jo802322s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the Microtubule-Stabilizing Sponge Alkaloid Ceratamine A and Desbromo Analogues
    作者:Matt Nodwell、Alban Pereira、Jenna L. Riffell、Carla Zimmerman、Brian O. Patrick、Michel Roberge、Raymond J. Andersen
    DOI:10.1021/jo802322s
    日期:2009.2.6
    Buchwald/Hartwig amination reaction on a 2-chloroimidazole precursor. Deprotection and aromatization resulted in the first synthesis of desbromoceratamine A (55) and desmethyldesbromoceratamine A (60). An unanticipated addition of atmospheric oxygen was encountered during deprotection of the imidazole ring in the last step of the synthesis leading to C-11 oxygenated ceratamine analogues as byproducts. Evaluation
    描述了微管稳定的西拉敏胺生物碱的两种合成方法。第一种方法涉及尝试将氨基咪唑部分接枝到氮杂环庚烷环上以形成部分氢化形式的ceratamines前所未有的芳香族咪唑并[4,5- d ]氮杂环庚烷核心。该路线最终失败,因为不可能将部分氢化的鲸蜡胺中间体芳香化。第二种方法是先将三溴咪唑进行金属化和官能化,以有效地生成含有乙烯基溴化物和酰胺官能团的关键咪唑中间体。分子内布赫瓦尔德乙烯基酰胺化反应将该关键中间体转化为双环咪唑并[4,5- d氮杂氮杂萘,其氧化态与ceratamines的芳族核相同。使用在2-氯咪唑前体上的布赫瓦尔德/哈特维格胺胺化反应,将存在于ceratamines咪唑环上的2-氨基官能团进行安装。脱保护和芳构化导致去溴代角神经酰胺A(55)和去甲基去溴代角神经酰胺A(60)的首次合成。在合成的最后步骤中,在咪唑环脱保护过程中遇到了意外的大气氧添加,导致副产物C-11氧化的麦角胺类似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艾才派硕 甲基7-氮杂双环[4.1.0]庚-3-烯-7-羧酸酯 甲基2,5-二甲基-1H-氮杂卓-1-羧酸酯 氯化二氢1-[3-(3,5,7-三甲基-2-羰基-2,3--1H-吖庚英-1-基)丙基]哌啶正离子 氮杂环庚烷-2-酮肟 氮杂环丁烷并[1,2-a]噻吩并[2,3-c]吡咯 氮杂环丁烷并[1,2-a][1,3]二氧杂环戊并[4,5-c]吡咯 氮杂环丁烷并[1,2-a][1,2]恶唑并[3,4-d]氮杂卓 氮杂卓-2,7-二酮 替尼拉平 戊四唑 吖庚英并[2,1-a]异喹啉-5(4H)-硫酮,3-甲基- 他利克索 乙基7-氧代-6-氮杂双环[3.2.0]庚-3-烯-6-羧酸酯 [4-(4-甲基苯氧基)苯基]磺酰氯 N-叔丁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N-丁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N-Boc-2,3,4,5-四氢氮杂卓 N,N-二乙基-6-硝基-3H-氮杂-2-胺 N,N-二乙基-6-甲氧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DL-氨基己内酰胺 C-(6,7,8,9-四氢-5H-[1,2,4]噻唑并[4,3-a]-氮杂革-3-基)-甲基胺 9-氮杂双环[4.2.1]壬-2,4-二烯-9-甲醛 9-氮杂双环[4.2.1]壬-2,4-二烯 9-氮杂双环[4.2.1]壬-2,4,7-三烯-9-甲醛 9-氧杂-6-氮杂三环[4.3.1.03,8]癸-2,4,7-三烯 8-甲基-7H-吡啶并[1,2-a]氮杂-6-酮 7-氧代-6,7-二氢-1H-氮杂卓-4-羧酸 7-氧代-6,7-二氢-1H-氮杂卓-4-磺酰胺 7-乙基-9-甲基-6,7,8,9-四氢-5H-吡嗪并[2,3-d]氮杂卓-2-胺 7-(4-氟苯基)-3,4,5,6-四氢-2H-氮杂卓 6-甲氧基-N-丙基-5H-吡啶并[2,3-c]氮杂-9-胺 6-氮杂双环[3.2.1]辛-3-烯-7-酮 6-氮杂双环[3.2.1]辛-2-烯-7-酮 6-氧杂-4-氮杂三环[5.2.1.04,8]癸-1(9),2,7-三烯 6-BOC-2-溴-5,6,7,8-四氢-4H-噻唑并[4,5-D]吖庚因 6,7-二氮杂三环[5.4.1.01,5]十二碳-2,4,8,10-四烯 6,7-二氢-9-羟基-6-氧代-5H-吡啶并[3,2-b]氮杂卓-8-羧酸乙酯 6,7-二氢-5H-吡啶并[2,3-b]氮杂革-8(9H)-酮 6,7,8,9-四氢-5H-嘧啶并[4,5-d]氮杂卓 6,7,8,9-四氢-5H-咪唑并[1,2-a]氮杂卓-2-甲醛 6,7,8,9-四氢-5H-咪唑[1,2-a]氮杂卓 6,7,8,9-四氢-5H-吡啶并[3,4-c]氮杂卓 6,7,8,9-四氢-5H-吡啶并[3,2-B]氮杂 6,7,8,9-四氢-5H-吡啶并[2,3-d]吖庚因 6,7,8,9-四氢-5H-[1,2,4]噻唑并[4,3-a]氮杂卓-3-硫醇 6,7,8,9-四氢-2-(苯甲基)-5H-嘧啶并[4,5-d]氮杂卓 6,11-二氮杂三环[5.4.0.04,8]十一碳-1(11),4,7,9-四烯 5H-嘧啶并[4,5-d]氮杂卓 5H-嘧啶并[4,5-b]氮杂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