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氟化汞(II) | 7783-39-3

中文名称
氟化汞(II)
中文别名
氟化汞;二氟化汞
英文名称
mercury(II) fluoride
英文别名
mercuric fluoride;mercury difluoride;mercury fluoride;Mercury monofluoride;mercury(2+);difluoride
氟化汞(II)化学式
CAS
7783-39-3
化学式
F2Hg
mdl
——
分子量
238.587
InChiKey
FMSYTQMJOCCCQS-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45 °C
  • 沸点:
    bp >650°
  • 密度:
    8.95
  • 溶解度:
    与H2O反应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0.025 mg/m3; TWA 2.5 mg/m3 (Skin)NIOSH: IDLH 10 mg/m3; IDLH 250 mg/m3; TWA 0.05 mg/m3; Ceiling 0.1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避免接触酸、碱以及水分或潮湿环境。对水汽十分敏感,因此应盛于完全密封的铜制容器中,并保存在干燥器内。若氟化汞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立刻变为黄色,并慢慢变为橙色、粉红色直至红色。它溶于氢氟酸和稀硝酸,在水中迅速分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4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ADMET

代谢
汞主要通过摄入和吸入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流布全身,其中一部分会与血红蛋白上的巯基团结合。汞可以经过氧化转化为汞离子,这一过程通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途径进行。汞原子能够扩散进入过氧化氢酶酶裂中,到达含有血红素环的活性位点。由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途径普遍存在,氧化最可能在所有组织中发生。氧化后,汞倾向于在肾脏中积累。汞主要通过呼出和粪便排出体外。(A6, L7)
Mercury is absorbed mainly via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 then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body via the bloodstream, where a portion binds to sulfhydryl groups on haemoglobin. Mercury can undergo oxidation to mercuric mercury, which takes place via the catalase-hydrogen peroxide pathway. The mercury atom is able to diffuse down the cleft in the catalase enzyme to reach the active site where the heme ring is located. Oxidation most likely occurs in all tissue, as the catalase hydrogen peroxide pathway is ubiquitous. Following oxidation, mercury tends to accumulate in the kidneys. Mercury is excreted mainly by exhalation and in the faeces. (A6, L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代谢
汞主要通过摄入和吸入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流布全身,其中一部分会与血红蛋白上的巯基团结合。汞可以经过氧化转化为汞离子,这一过程通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途径进行。汞原子能够扩散进入过氧化氢酶酶裂中,到达含有血红素环的活性位点。由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途径普遍存在,氧化最可能在所有组织中发生。氧化后,汞倾向于在肾脏中积累。汞主要通过呼出和粪便排出体外。(A6, L7)
Mercury is absorbed mainly via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 then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body via the bloodstream, where a portion binds to sulfhydryl groups on haemoglobin. Mercury can undergo oxidation to mercuric mercury, which takes place via the catalase-hydrogen peroxide pathway. The mercury atom is able to diffuse down the cleft in the catalase enzyme to reach the active site where the heme ring is located. Oxidation most likely occurs in all tissue, as the catalase hydrogen peroxide pathway is ubiquitous. Following oxidation, mercury tends to accumulate in the kidneys. Mercury is excreted mainly by exhalation and in the faeces. (A6, L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汞离子与蛋白质的巯基或硫醇基团的高亲和力结合被认为是汞活性的主要机制。通过改变细胞内巯基状态,汞可以促进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血红素代谢的改变。已知汞能与微囊和线粒体酶结合,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例如,汞能抑制水通道蛋白,阻止细胞膜上的水流。它还抑制LCK蛋白,导致T细胞信号传导减少和免疫系统抑制。汞还被认为是通过作用于突触后神经细胞膜来抑制神经兴奋性。它还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和碱性磷酸酶来影响神经系统,这会损害大脑微血管的形成和功能,并改变血脑屏障。汞还能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通过修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类分子、自身肽、T细胞受体或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High-affinity binding of the divalent mercuric ion to thiol or sulfhydryl groups of proteins is believed to be the major mechanism for the activity of mercury. Through alterations in intracellular thiol status, mercury can promote oxidative stress, lipid peroxidation,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changes in heme metabolism. Mercury is known to bind to microsomal and mitochondrial enzymes, resulting in cell injury and death. For example, mercury is known to inhibit aquaporins, halting water flow across the cell membrane. It also inhibits the protein LCK, which causes decreased T-cell signalling and immune system depression. Mercury is also believed to inhibit neuronal excitability by acting on the postsynaptic neuronal membrane. It also affects the nervous system by inhibiting protein kinase C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which impairs brain microvascular formation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alter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Mercury also produces an autoimmune response, likely by modification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II molecules, self peptides, T-cell receptors, or cell-surface adhesion molecules. (L7, A8, A25, A26)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3, 其对人类致癌性无法分类。
3,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L135)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水银主要影响神经系统。接触高水平的金属汞、无机汞或有机汞可能导致大脑、肾脏和发育中的胎儿永久性损害。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可能导致易怒、害羞、震颤、视力或听力改变以及记忆问题。儿童的水银中毒,即手足粉红病,特点是手和脚疼痛和粉红色变色。水银中毒还可能引起亨特-拉塞尔综合症和熊本病。
Mercury mainly affects the nervous system.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metallic, inorganic, or organic mercury can permanently damage the brain, kidneys, and developing fetus. Effects on brain functioning may result in irritability, shyness, tremors, changes in vision or hearing, and memory problems. Acrodynia, a type of mercury poisoning in children, is characterized by pain and pink discoloration of the hands and feet. Mercury poisoning can also cause Hunter-Russell syndrome and Minamata disease. (L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口服(L7);吸入(L7);皮肤给药(L7)
Oral (L7) ; inhalation (L7) ; dermal (L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瘙痒、灼热或疼痛),皮肤变色(红润的面颊、指尖和脚趾),水肿(肿胀)以及脱屑(死皮层层脱落)。
Common symptoms include peripheral neuropathy (presenting as paresthesia or itching, burning or pain), skin discoloration (pink cheeks, fingertips and toes), edema (swelling), and desquamation (dead skin peels off in layers). (A5)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TSCA:
    T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T+,N
  • 安全说明:
    S13,S28,S45,S60,S61
  • 危险类别码:
    R26/27/2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8521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025 6.1/PG 2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标志:
    GHS06,GHS08,GHS09
  • 危险性描述:
    H300 + H310 + H330,H373,H41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0,P262,P280,P302 + P352 + P310,P304 + P340 + P310
  • 储存条件:
    保持贮藏器密封,并将其放入一个紧密封装的容器中。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f54846cd3c1a5b45b5f74fbf9915ca61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氟化汞(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Mercuric fluorid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2)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2)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类别 2)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1)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3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2 防止溅入眼睛、接触皮肤或衣服。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防护服。
P284 戴呼吸防护装置。
事故响应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0 如果在皮肤上: 仔细地用大量肥皂和水洗。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0 具体紧急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61 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Mercuric fluoride
别名
: F2Hg
分子式
: 238.59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Mercury difluorid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7783-39-3
No.) 231-994-6
EC-编号 080-002-00-6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氟化氢, 汞/氧化汞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湿度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Mercury difluoride 7783-39-3 PC- 2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基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3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Butoject® (KCL 897 / Z677647,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浅红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避潮。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强酸,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3 - 第3组:未被分类为对人类致癌 (Mercury difluoride)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致死。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吞咽可能致死。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致死。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025 国际海运危规: 2025 国际空运危规: 2025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MERCURY COMPOUND, SOLID, N.O.S. (Mercury difluoride)
国际海运危规: MERCURY COMPOUND, SOLID, N.O.S. (Mercury difluoride)
国际空运危规: Mercury compound, solid, n.o.s. (Mercury difluorid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6.1 国际海运危规: 6.1 国际空运危规: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是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是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类别: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剧毒

可燃性危险特性:

  • 不燃
  • 火场释放有毒的汞化物和氟化物烟雾
  • 在湿空气中释放有毒的氟化氢气体

储运特性:

  • 库房应通风、低温干燥
  • 与含水物及食品分开储存和运输

灭火剂:砂土、二氧化碳

职业标准: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LV-TWA):0.1 毫克/立方米(汞)
  • 短时间暴露极限(STEL):0.15 毫克/立方米(汞)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氟化汞(II) 以3%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GEISEL, M.;WATERFELD, A.;MEWS, R., CHEM. BER., 1985, 118, N 11, 4459-4472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U: SVol.C8, 5.1.5, page 71 - 138
    作者:
    DOI:——
    日期:——
  • Chatelet, J., in: P. Pascal, Nouveau Traite de Chimie Minerale, Bd. XV, Fasz. 4, Masson et Cie., Paris 1967, S. 514/56
    作者:Chatelet, J.
    DOI:——
    日期:——
  • Caillat, R., in: P. Pascal, Nouveau Traite de Chimie Minerale, Bd. XV, Fasz. 2, Masson et Cie., Paris 1961, S. 59/121
    作者:Caillat, R.
    DOI:——
    日期:——
  • Weigel, F., in: G. Brauer, Handbuch der Praeparativen Anorganischen Chemie, Enke, Stuttgart 1978, S. 1197/203
    作者:Weigel, F.
    DOI:——
    日期:——
  • Katz, J. J.; Rabinowitch, E., The Chemistry of Uranium, Pt. I, McGraw-Hill, New York-London-Toronto 1951, S. 396/449
    作者:Katz, J. J.、Rabinowitch, E.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