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6-(dibenzylphosphonoxy)-2-oxohexanoate | 452336-7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6-(dibenzylphosphonoxy)-2-oxohexanoate
英文别名
Ethyl 6-bis(phenylmethoxy)phosphoryloxy-2-oxohexanoate
ethyl 6-(dibenzylphosphonoxy)-2-oxohexanoate化学式
CAS
452336-78-6
化学式
C22H27O7P
mdl
——
分子量
434.426
InChiKey
ZXUFFYYYIDSTI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88.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6-(dibenzylphosphonoxy)-2-oxohexanoate 在 20percent Pd(OH)2/C 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ethyl 2-oxo-6-phosphonoxyhex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合成和评估7-oxo-8-ribitylaminolumazines的6-羧基烷基和6-膦氧基烷基衍生物作为核黄素合酶和lumazine合酶的抑制剂。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7-氧代-8-D-ribityllumazine的6-羧基烷基和6-膦氧基烷基衍生物,作为大肠杆菌核黄素合酶和枯草芽孢杆菌lumazine合酶的抑制剂。这些化合物被设计为既与核苷嘌呤结合位点结合,又与鲁嗪合酶的磷酸结合位点结合。在羧烷基系列中,对于3'-羧丙基化合物22,观察到了对两种酶的最大活性。延长或缩短一个碳原子连接羧基与lumazine的链会导致活性降低。在膦酰氧烷基系列中,3'-膦酰氧丙基化合物33对4'-膦酰氧丁基衍生物39对lumazine合酶的效力更高,但对核黄素合酶的效力较弱。分子模型表明6-(3'-羧丙基)-7-oxo-8-D-核黄素(22)的末端羧基可能与酶的Arg127和Lys135的侧链结合。还建立了一个假想的分子模型,用于在大肠杆菌核黄素合酶的活性位点结合6-(2'-羧乙基)-7-恶唑嗪(15),证明该活性位点可以容易地容纳两个分子。抑制剂。
    DOI:
    10.1021/jo020163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合成和评估7-oxo-8-ribitylaminolumazines的6-羧基烷基和6-膦氧基烷基衍生物作为核黄素合酶和lumazine合酶的抑制剂。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7-氧代-8-D-ribityllumazine的6-羧基烷基和6-膦氧基烷基衍生物,作为大肠杆菌核黄素合酶和枯草芽孢杆菌lumazine合酶的抑制剂。这些化合物被设计为既与核苷嘌呤结合位点结合,又与鲁嗪合酶的磷酸结合位点结合。在羧烷基系列中,对于3'-羧丙基化合物22,观察到了对两种酶的最大活性。延长或缩短一个碳原子连接羧基与lumazine的链会导致活性降低。在膦酰氧烷基系列中,3'-膦酰氧丙基化合物33对4'-膦酰氧丁基衍生物39对lumazine合酶的效力更高,但对核黄素合酶的效力较弱。分子模型表明6-(3'-羧丙基)-7-oxo-8-D-核黄素(22)的末端羧基可能与酶的Arg127和Lys135的侧链结合。还建立了一个假想的分子模型,用于在大肠杆菌核黄素合酶的活性位点结合6-(2'-羧乙基)-7-恶唑嗪(15),证明该活性位点可以容易地容纳两个分子。抑制剂。
    DOI:
    10.1021/jo02016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6-Carboxyalkyl and 6-Phosphonoxyalkyl Derivatives of 7-Oxo-8-ribitylaminolumazines as Inhibitors of Riboflavin Synthase and Lumazine Synthase
    作者:Mark Cushman、Donglai Yang、Stefan Gerhardt、Robert Huber、Markus Fischer、Klaus Kis、Adelbert Bacher
    DOI:10.1021/jo0201631
    日期:2002.8.1
    6-carboxyalkyl and 6-phosphonoxyalkyl derivatives of 7-oxo-8-D-ribityllumazine were synthesized as inhibitors of both Escherichia coli riboflavin synthase and Bacillus subtilis lumazine synthase. The compounds were designed to bind to both the ribitylpurine binding site and the phosphate binding site of lumazine synthase. In the carboxyalkyl series, maximum activity against both enzymes was observed with the
    合成了一系列7-氧代-8-D-ribityllumazine的6-羧基烷基和6-膦氧基烷基衍生物,作为大肠杆菌核黄素合酶和枯草芽孢杆菌lumazine合酶的抑制剂。这些化合物被设计为既与核苷嘌呤结合位点结合,又与鲁嗪合酶的磷酸结合位点结合。在羧烷基系列中,对于3'-羧丙基化合物22,观察到了对两种酶的最大活性。延长或缩短一个碳原子连接羧基与lumazine的链会导致活性降低。在膦酰氧烷基系列中,3'-膦酰氧丙基化合物33对4'-膦酰氧丁基衍生物39对lumazine合酶的效力更高,但对核黄素合酶的效力较弱。分子模型表明6-(3'-羧丙基)-7-oxo-8-D-核黄素(22)的末端羧基可能与酶的Arg127和Lys135的侧链结合。还建立了一个假想的分子模型,用于在大肠杆菌核黄素合酶的活性位点结合6-(2'-羧乙基)-7-恶唑嗪(15),证明该活性位点可以容易地容纳两个分子。抑制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1bR,11''bR)-2,2''-[氧双(亚甲基)]双[4-羟基-4,4''-二氧化物-二萘并[2,1-d:1'',2''-f][1,3,2]二氧磷杂七环 (11aR)-10,11,12,13-四氢-5-羟基-3,7-二-1-萘-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磷杂八环 鲸蜡基磷酸-鲸蜡基磷酸二乙醇胺 非对称二乙基二(二甲基胺基)焦磷酸酯 雷公藤甲素O-甲基磷酸酯二苄酯 阿扎替派 间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 锌四戊基二(磷酸酯) 银(1+)二苄基磷酸酯 铵4-(2-甲基-2-丁炔基)苯基4-(2-甲基-2-丙基)苯基磷酸酯 铵2-乙基己基磷酸氢酯 铵2,3-二溴丙基磷酸酯 钾二己基磷酸酯 钾二十烷基磷酸酯 钾二乙基磷酸酯 钾[5,7,7-三甲基-2-(1,3,3-三甲基丁基)辛基]磷酸酯 钾2-己基癸基磷酸酯 钴(2+)十三烷基磷酸酯 钡4,4-二乙氧基-2,3-二羟基丁基磷酸酯 钠辛基氢磷酸酯 钠癸基氢磷酸酯 钠异丁基氢磷酸酯 钠二苄基磷酸酯 钠二(2-丁氧乙基)磷酸酯 钠O,O-二乙基磷酰蔷薇l烯酸酯 钠4-氨基苯基氢磷酸酯水合物(1:1:1) 钠3,6,9,12,15-五氧杂二十八碳-1-基氢磷酸酯 钠2-乙氧基乙基磷酸酯 钠2,3-二溴丙基磷酸酯 钙敌畏 钙二钠氟-二氧代-氧代膦烷碳酸盐 钙3,9-二氧代-2,4,8,10-四氧杂-3lambda5,9lambda5-二磷杂螺[5.5]十一烷3,9-二氧化物 野尻霉素6-磷酸酯 酚酞单磷酸酯 酚酞单磷酸环己胺盐 酚酞二磷酸四钠盐 酚酞二磷酸四钠 辛基磷酸酯 辛基二氯膦酸酯 辛基二氯丙基磷酸酯 辛基二丙基磷酸酯 赤藓糖醇4-磷酸酯 螺[环丙烷-1,9-四环[3.3.1.02,4.06,8]壬烷],2-甲基-,(1-alpha-,2-ba-,4-ba-,5-alpha-,6-ba-,8-ba-)-(9CI) 蚜螨特 莽草酸-3-磷酸酯三钠盐 莽草酸-3-磷酸酯 苯酚,2,4-二硝基-,磷酸(酯)氢 苯氨基磷酸二乙酯 苯基二(2,4,6-三甲基苯基)磷酸酯 苯丁酰胺,N-(5-溴-2-吡啶基)-2,4-二甲基-α,γ-二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