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Cl(trithiocyanuric acid) | 854588-9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Cl(trithiocyanuric acid)
英文别名
CuCl(ttcH3);[Cu(μ3-2,4,6-trimercaptotriazine)Cl]n;[Cu(μ3-trithiocyanuric acid)Cl]n
CuCl(trithiocyanuric acid)化学式
CAS
854588-92-4
化学式
C3H3N3S3*Cl*Cu
mdl
——
分子量
276.274
InChiKey
LIOGMJWRRZUBFZ-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6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8.67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uCl(trithiocyanuric acid)ammonium hydroxide 作用下, 反应 54.0h, 生成 CuI1.8(ttc)0.6(ttcH3)0.4
    参考文献:
    名称:
    致密金属有机骨架从结晶绝缘体到非晶半导体的拓扑化学转化
    摘要:
    描述了致密绝缘金属有机框架 (MOF) 到半导体无定形 MOF 的拓扑化学转化。在氨水溶液中处理氯化铜 ( I ) 三硫氰尿酸单晶 Cu I Cl(ttcH 3 ) (ttcH 3 = 三硫氰尿酸) 1产生无定形 Cu I 1.8 (ttc) 0.6 (ttcH 3 ) 0.4的整体,3 . 该处理将1的透明橙色晶体变为3的闪亮黑色整体保持形态,此外增加了从绝缘到半导体的电导率(电导率3的范围从 20 °C 时的 4.2 × 10 -11 S cm -1到 140 °C时的 7.6 × 10 -9 S cm -1;活化能量 = 0.59 eV;光学带隙 = 0.6 eV)。通过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对分布函数分析、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理论计算。
    DOI:
    10.1039/c4sc03295k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聚硫氰酸copper(l) chloride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95%的产率得到CuCl(trithiocyanur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致密金属有机骨架从结晶绝缘体到非晶半导体的拓扑化学转化
    摘要:
    描述了致密绝缘金属有机框架 (MOF) 到半导体无定形 MOF 的拓扑化学转化。在氨水溶液中处理氯化铜 ( I ) 三硫氰尿酸单晶 Cu I Cl(ttcH 3 ) (ttcH 3 = 三硫氰尿酸) 1产生无定形 Cu I 1.8 (ttc) 0.6 (ttcH 3 ) 0.4的整体,3 . 该处理将1的透明橙色晶体变为3的闪亮黑色整体保持形态,此外增加了从绝缘到半导体的电导率(电导率3的范围从 20 °C 时的 4.2 × 10 -11 S cm -1到 140 °C时的 7.6 × 10 -9 S cm -1;活化能量 = 0.59 eV;光学带隙 = 0.6 eV)。通过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对分布函数分析、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理论计算。
    DOI:
    10.1039/c4sc03295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ordination Polymers of Copper(I) Halides and Neutral Heterocyclic Thiones with New Coordination Modes
    作者:Dan Li、Wen-Juan Shi、Lei Hou
    DOI:10.1021/ic050209j
    日期:2005.5.1
    (H3TMT) with copper(I) halides afforded novel three-dimensional polymers, which crystallized in the cubic space group Pa. Each copper(I) ion is coordinated by three S atoms of three distinct H3TMT ligands, and each H3TMT acts as a tridentate bridging ligand linking three copper(I) ions through its sulfur atoms, thus forming two independent three-dimensional (3D) networks. The network belongs to a three-connected
    (I)或化物与等摩尔量的中性嘧啶-2-配体(pymtH)反应,得到线性链聚合物[Cu(pymtH)X] n(X = Cl,Br),其中pymtH配体充当桥接N,S供体。相比之下,在相同条件下,碘化亚铜(I)生成的二聚配合物[Cu(pymtH)2I] 2与pymtH配体通过环外原子在末端和桥联模式下采用单齿配位模式。杂环配体2,4,6-三巯基三嗪(H3TMT)与卤化(I)的反应提供了新颖的三维聚合物,该聚合物在立方空间群Pa中结晶。每个(I)离子均由三个S原子配位三个不同的H3TMT配体,每个H3TMT充当三齿桥接配体,通过其原子连接三个(I)离子,从而形成两个独立的三维(3D)网络。该网络属于三连接(10、3)-一种拓扑,该拓扑是对映的且互穿的。在所有络合物中,配体均以形式存在,并且所有卤化物均与(I)离子末端配位。还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热学性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