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u(acetylacetonate)2]2(3,3'-dithiobis(acetylacetonate) | 780795-2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acetylacetonate)2]2(3,3'-dithiobis(acetylacetonate)
英文别名
[Ru(dithiobis(acetylacetonato))(acetylacetonato)2];[Ru(acac)2(dithiobis(acetylacetonato))];[Ru(acac)2]2(dtba)
[Ru(acetylacetonate)2]2(3,3'-dithiobis(acetylacetonate)化学式
CAS
780795-26-8
化学式
C30H40O12Ru2S2
mdl
——
分子量
858.912
InChiKey
OWWYDYBOLBNKN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u(acetylacetonate)2]2(3,3'-dithiobis(acetylacetonate)二氯化硫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14.5%的产率得到[Ru(acetylacetonate)]2(3,3'-thiobis(acetylacetonate)(3,3'-dithiobis(acetylacet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硫和/或二硫双桥的新型环状双核乙酰丙酮乙酰钌络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摘要:
    摘要通过两种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了一种在硫代乙炔配体的γ-位加硫和/或二硫双桥联的新型环状双核乙酰丙酮基钌配合物。双核络合物的分子结构已经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还通过单桥双核配合物作为起始原料与二氯化二硫反应,以高收率制备了其他两种环状双核β-二酮钌钌配合物。所有双核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在乙腈(AN)和二氯甲烷(DM)中均显示两个单电子还原波和氧化波。在25或-30°C下,在两种溶剂中评估RuII / RuIII和RuIII / RuIV的混合价态的配分常数(Kc)。与相应的单桥复合物相比,双桥复合物的Kc(RuII / RuIII)和log10 Kc(RuIII / RuIV)值均较大。由电子通信的传播引起的双桥效应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实,并且证明了双桥双核配合物的有用性。
    DOI:
    10.1016/j.ica.2011.04.003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氯化二硫三(乙酰丙酮酸)钌(III)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19%的产率得到[Ru(acetylacetonate)2]2(3,3'-dithiobis(acetylacet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乙酰丙酮化物γ位上硫原子桥联的双核三(乙酰丙酮基)钌(III)配合物的合成,电化学和价态
    摘要:
    通过三(乙酰丙酮丙酮)钌(III)与SCl的反应合成了由一个硫原子(1)或两个硫原子(2)在乙酰丙酮化物的γ位桥接的双核三(乙酰丙酮丙酮)钌(III)配合物2或S 2 Cl 2。的分子结构2已经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两种双核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在乙腈(AN),二氯甲烷(DM),苄腈(BN)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均显示两个单电子还原波。而复杂的1在AN,DM和BN中显示出两个单电子氧化波,而络合物2在所有溶剂中仅显示不可逆波。从双核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势计算Ru II / Ru III和Ru III / Ru IV的混合价态的配比常数(K c)。log 10 K c(Ru II / Ru III)(对于络合物1和2)和log 10 K c(Ru III / Ru IV)(对于络合物1)介于1.35和3.55之间。这些值不是很大,因此,在Robin和Day分类中,复合物可归为II类。尽管在K
    DOI:
    10.1016/j.ica.2004.02.03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