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4-dimethylamino-6-propylamino-s-triazin | 99767-6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4-dimethylamino-6-propylamino-s-triazin
英文别名
6-chloro-N,N-dimethyl-N'-propyl-[1,3,5]triazine-2,4-diamine;6-chloro-2-N,2-N-dimethyl-4-N-propyl-1,3,5-triazine-2,4-diamine
2-Chlor-4-dimethylamino-6-propylamino-s-triazin化学式
CAS
99767-64-3
化学式
C8H14ClN5
mdl
——
分子量
215.686
InChiKey
DAJWMOVIJIQZS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46.5-148.5 °C
  • 沸点:
    362.2±25.0 °C(Predicted)
  • 密度:
    1.25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53.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4-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2-Chlor-4-dimethylamino-6-propylamino-s-triazin三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90.0 ℃ 、500.01 kPa 条件下, 以71 %的产率得到2-(4-(4-(dimethylamino)-6-(propylamino)-1,3,5-triazin-2-ylamino)benzamido)pentanedi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杂合 PABA-谷氨酸缀合 1,3,5-三嗪衍生物:针对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设计、合成和抗疟活性筛选
    摘要:
    尽管近年来成功减轻了疟疾健康负担,但它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主要是因为对一线治疗出现了耐药性。此外,由于 COVID-19 大流行期间疟疾预防服务中断,2021 年疟疾病例较 2020 年有所增加。因此,本研究概述了 1,3、与 PABA-谷氨酸缀合的 5-三嗪杂化物。对接研究显示,与最初结合的配体 WR99210 相比,其结合能更高,氢键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并且涉及关键氨基酸残基,如 Arg122、Ser120 和 Arg59。采用传统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合成了十四种化合物。针对氯喹敏感的 3D7 和恶性疟原虫Dd2 菌株的体外抗疟评估显示出高至中等活性范围。化合物 C1 和 B4 对两种菌株均表现出高效能,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 C1 对 HEK293 细胞系无细胞毒性,且无急性口服毒性。在体内,对最有效的抗疟化合物C1进行了研究,以优化研究工作,发现它可以有效抑制瑞士白化小鼠模型中的伯氏疟原虫菌株的寄生虫血症。
    DOI:
    10.1111/cbdd.14317
  • 作为产物:
    描述:
    正丙胺4,6-二氯-2-二甲氨基-1,3,5-均三嗪三乙胺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30.0 ℃ 、100.0 kPa 条件下, 生成 2-Chlor-4-dimethylamino-6-propylamino-s-triazin
    参考文献:
    名称:
    杂合 PABA-谷氨酸缀合 1,3,5-三嗪衍生物:针对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设计、合成和抗疟活性筛选
    摘要:
    尽管近年来成功减轻了疟疾健康负担,但它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主要是因为对一线治疗出现了耐药性。此外,由于 COVID-19 大流行期间疟疾预防服务中断,2021 年疟疾病例较 2020 年有所增加。因此,本研究概述了 1,3、与 PABA-谷氨酸缀合的 5-三嗪杂化物。对接研究显示,与最初结合的配体 WR99210 相比,其结合能更高,氢键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并且涉及关键氨基酸残基,如 Arg122、Ser120 和 Arg59。采用传统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合成了十四种化合物。针对氯喹敏感的 3D7 和恶性疟原虫Dd2 菌株的体外抗疟评估显示出高至中等活性范围。化合物 C1 和 B4 对两种菌株均表现出高效能,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 C1 对 HEK293 细胞系无细胞毒性,且无急性口服毒性。在体内,对最有效的抗疟化合物C1进行了研究,以优化研究工作,发现它可以有效抑制瑞士白化小鼠模型中的伯氏疟原虫菌株的寄生虫血症。
    DOI:
    10.1111/cbdd.143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