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alon | 17937-3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alon
英文别名
carbon nitride;Melon;2,4,6-triaza-1,3,5(2,5)-tris-(1,3,4,6,7,9,9b-heptaaza-phenalena)-cyclohexaphane-18,38,58-triamine;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7,38,39,40,41,42-Tetracosazadecacyclo[27.7.1.13,7.15,13.115,19.117,25.127,31.06,11.018,23.030,35]dotetraconta-1(36),3(42),4,7,9,11,13(41),15(40),16,19,21,23,25(39),27,29(37),31(38),32,34-octadecaene-9,21,33-triamine
malon化学式
CAS
17937-36-9
化学式
C18H9N27
mdl
——
分子量
603.45
InChiKey
BOYJMBTZANKEB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3.8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4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46
  • 氢给体数:
    6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alon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caesium carbonat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9.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建立基于sp碳桥的gC 3 N 4基电子给体-π受体单元,用于有效的光催化水分解
    摘要:
    sp杂化碳作为有机框架和导电聚合物的共价改性的有前途的单元正在兴起,并且由于其可用于构建π电子共轭体系而在共轭聚合物催化剂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中,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后反应策略,可通过偶联反应激活gC 3 N 4。接枝的gC 3 N 4表现出改善的光吸收和电荷分离,以及更好的水分散性以及增加的助催化剂负载位,从而加速了光催化氢的释放。光催化H 2UCN-BTD和UCN-BF的进化活性,其中末端氨基被2,1,3-苯并噻二唑,5-(1-丙炔-1-基)或2,1,3-苯并恶二唑,5-( 1-propyn-1-yl),揭示了sp杂化碳和受体电负性的重要作用。优化后的UCN-BTD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制氢性能显着提高(122μmol·h -1),是原始gC 3 N 4的近五倍。这项工作为制备具有不同共轭结构的基于gC 3 N 4的供体-π-受体单元提供了见识。
    DOI:
    10.1016/j.mcat.2021.111518
  • 作为产物:
    描述:
    蜜勒胺 在 potassium chloride 、 氧气 、 lithium bromide 作用下, 生成 malon
    参考文献:
    名称:
    Enhancing the Activity of a Carbon Nitride Photocatalyst by Constructing a Triazine–Heptazine Homojunction
    摘要:
    DOI:
    10.1021/acs.inorgchem.4c013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velopment of quinoline-based heteroatom polybenzoxazines reinforce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N) carbonisation composites for emerging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作者:Kumar Selvaraj、Marisa Elisabet Spontón、Diana Alejandra Estenoz、Agustín Forchetti Casarino、Uma Shankar Veerasamy、Manimaran Kumar、Amal M. Al-Mohaimeed、Wedad A. Al-onazi、Dinakaran Kannaiyan
    DOI:10.1039/d3sm01445b
    日期:——
    (145°). However, all the crosslinked composites demonstrated a remarkabl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s pseudocapacitors. The resulting poly(Q-xda) + 15 wt% GCN electrodes showed a higher capacitance and a lower transferred charge resistance (i.e., 370 F g−1 at 6 A g−1 and 20.8 Ω) than the poly(Q-xda) electrode (i.e., 216 F g−1 at 6 A g−1 and 26.0 Ω). In addition, the poly(Q-xda) + 15% GCN exhibited
    本文所述的当前研究重点是开发一种新型喹啉基曼尼希型苯并恶嗪及其用于获得具有高储能能力的先进碳化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8-羟基喹啉、苯二甲胺和多聚甲醛反应合成了喹啉基苯并恶嗪单体(Q-xda),并通过FT-IR和1 H-NM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由苯并恶嗪和不同重量百分比的石墨氮化碳(GCN)(即5、10和15wt%)制备复合材料。进行了聚苯并恶嗪复合材料的恶嗪开环固化过程及其后续的热解反应;并使用 FT-IR 光谱证实了它们的化学结构。此外,还通过 XRD、热重分析 (TGA) 和 SEM 分析评估了复合材料的热和形态特征。根据热实验的结果,添加GCN增强材料显着提高了所得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生率。还进行了电化学和疏性研究,结果表明用 15 wt% GCN 增强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的介电常数(高κ = 10.2)和接触角(145°)。然而,所有交联复合材料都表现出作为赝电容器的显着电化学性能。所得聚(Q-xd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