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trifluormethyl)-germaniumdiiodid | 754-3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trifluormethyl)-germaniumdiiodid
英文别名
Diiodo-bis(trifluoromethyl)germane
Bis(trifluormethyl)-germaniumdiiodid化学式
CAS
754-36-9
化学式
C2F6GeI2
mdl
——
分子量
464.411
InChiKey
SKQGUJQSAIDYL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trifluormethyl)-germaniumdiiodid 在 dimethyl cadmium 作用下, 以 二丁醚 为溶剂, 以47%的产率得到iodo-methyl-bis(trifluoromethyl)germ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氟甲基)锗烷。(CF 3)2 GeHX(X = H,D,F,Cl,Br,I,CH 3)和CF 3 GeH n X 3- n(X = H,D,CF 2 H,CH 3)的制备和性质)
    摘要: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用NaBH 4氢化(CF 3)n GeX 4- n(X =卤素,n = 1-3)。用NaBD 4和D 3 PO 4氘化得到部分氘化的物种CF 3 GeH n D 3- n和(CF 3)2 GeH n D 2- n具有合理的同位素纯度。分离出(CF 3)2 GeHBr并将其转化为卤化物(CF 3)2用AgX或HX处理GeHX(X = F,Cl,I)。已经观察到CF 2插入GeH键中,并且已经表征了(CF 3)(CF 2 H)GeH 2。的GeH键直接烷基化反应所带来的反应以和RI的混合物,R' 2的Zn(R,R'= CH 3,C 2 H ^ 5)和甲基(三氟] uoromethyl)锗CF 3的GeH 2分离出(CH 3),CF 3 GeH(CH 3)2和(CF 3)2 GeH(CH 3)。对于R = CD 3,R'= CH 3,可以用两种竞争机制来解释产品分布。
    DOI:
    10.1016/0022-328x(86)84031-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Reaction of bis(trifluoromethyl)mercury with group 4A tetrahalides. Preparation and stabilities of (trifluoromethyl)germanium and (trifluoromethyl)tin compounds
    摘要:
    DOI:
    10.1021/ja00474a0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 PerFHalOrg.SVol.1, 4.3, page 49 - 66
    作者:
    DOI:——
    日期:——
  • Trifluoromethyl group 2B compounds: bis(trifluoromethyl)cadmium.base. New, more powerful ligand-exchange reagents and low-temperature difluorocarbene sources
    作者:L. J. Krause、J. A. Morrison
    DOI:10.1021/ja00401a015
    日期:1981.6
  • Bochkarev, M. N.; Vyazankin, N. S.; Maiorova, L. P.,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78, vol. 48, p. 2454 - 2459
    作者:Bochkarev, M. N.、Vyazankin, N. S.、Maiorova, L. P.、Razuvaev, G. A.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 PerFHalOrg.4, 4.2.1, page 165 - 169
    作者:
    DOI:——
    日期:——
  • Brauer, D. J.; Buerger, H.; Eujen, R., Angewandte Chemie, 1980, vol. 92, p. 859 - 860
    作者:Brauer, D. J.、Buerger, H.、Eujen,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