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α-<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2-hexenyl>oxiraneethanol | 109826-7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α-<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2-hexenyl>oxiraneethanol
英文别名
(+)-α-[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2-hexenyl]oxiraneethanol;(E,2R,7R)-8-[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5,7-dimethyl-1-[(2S)-oxiran-2-yl]oct-4-en-2-ol
(+)-α-<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2-hexenyl>oxiraneethanol化学式
CAS
109826-75-7
化学式
C28H40O3Si
mdl
——
分子量
452.709
InChiKey
BAMSPQKVTKCDKT-WBAXOGJ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08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螺缩醛大环内酯(+)-米尔倍霉素β1的高度收敛的全合成
    摘要:
    大环内酯类天然产物的高度会聚合成米尔倍霉素β 1报道。该合成的关键特征包括通过对称的1,4-戊烷双环氧化物(3)选择性开环引入C11-C15侧链,然后与衍生自2,3-反-二甲基的阴离子反应-6-苯基磺酰基吡喃(2),得到米尔倍霉素β中的“北部” C11-C25片段(33)1。经由新颖的去共轭乙烯基砜阴离子序列,将衍生的C 11 -C 25醛单元(37)与C 1 -C 10南部区域片段(5)偶联,得到包含天然产物的所有碳取代基的产物。最后操作涉及macrolactonisation和氧化硒随后推出的重要3,4-双键的SYN在剔除。在倒数第二个步骤中,在超声下用碘甲烷和氧化银(I)完成C-5羟基的甲基化反应。
    DOI:
    10.1016/s0040-4020(01)89182-1
  • 作为产物:
    描述:
    (2S,4S)-2,4-dihydroxypentane-1,5-diyl bis(2,4,6-tri-isopropylbenzenesulphonate) 生成 (+)-α-<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2-hexenyl>oxirane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2-苯磺酰基四氢吡喃阴离子与环氧化物的阴离子制备螺环酮:米尔贝霉素的c-11至c-25片段的合成
    摘要:
    用正丁基锂对2-苯磺酰基四氢吡喃进行质子化反应,得到的阴离子可与取代的环氧化物反应,在酸化时可得到螺缩酮。使用这种方法,实现了米尔贝霉素的C-11至C-25片段的高度收敛合成。
    DOI:
    10.1016/s0040-4039(00)8519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EY, STEVEN V.;ANTHONY, NEVILLE J.;ARMSTRONG, ALAN;BRASCA, M. GABRIELLA;C+, TETRAHEDRON, 45,(1989) N2, C. 7161-7194
    作者:LEY, STEVEN V.、ANTHONY, NEVILLE J.、ARMSTRONG, ALAN、BRASCA, M. GABRIELLA、C+
    DOI:——
    日期:——
  • A highly convergent total synthesis of the spiroacetal macrolide (+)-milbemycinβ1
    作者:Steven V. Ley、Neville J. Anthony、Alan Armstrong、M.Gabriella Brasca、Trafford Clarke、David Culshaw、Christine Greck、Peter Grice、A.Brian Jones、Barry Lygo、Andrew Madin、Richard N. Sheppard、Alexandra M.Z. Slawin、David J. Williams
    DOI:10.1016/s0040-4020(01)89182-1
    日期:——
    A highly convergent synthesis of the macrolide natural product milbemycin β1 is reported. The key features of this synthesis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11-C15 side chain by selective ring opening of a symmetrical 1,4-pentane bis-epoxide (3) followed by reaction with the anion derived from the 2,3-trans-dimethyl-6-phenylsulphonyl pyran (2) to afford the “northern” C11-C25 fragment (33) of milbemycin
    大环内酯类天然产物的高度会聚合成米尔倍霉素β 1报道。该合成的关键特征包括通过对称的1,4-戊烷双环氧化物(3)选择性开环引入C11-C15侧链,然后与衍生自2,3-反-二甲基的阴离子反应-6-苯基磺酰基吡喃(2),得到米尔倍霉素β中的“北部” C11-C25片段(33)1。经由新颖的去共轭乙烯基砜阴离子序列,将衍生的C 11 -C 25醛单元(37)与C 1 -C 10南部区域片段(5)偶联,得到包含天然产物的所有碳取代基的产物。最后操作涉及macrolactonisation和氧化硒随后推出的重要3,4-双键的SYN在剔除。在倒数第二个步骤中,在超声下用碘甲烷和氧化银(I)完成C-5羟基的甲基化反应。
  • Preparation of spiroketals by reaction of anions from 2-benzenesulphonyltetrahydropyrans with epoxides: synthesis of the c-11 to c-25 fragment of the milbemycins
    作者:Christine Greek、Peter Grice、Steven V. Ley、Anne Wonnacott
    DOI:10.1016/s0040-4039(00)85190-4
    日期:1986.1
    Deprotonation of 2-benzenesulphonyltetrahydropyrans with n-butyllithium affords anions which react with substituted epoxides to give spiroketals upon acidification. Using this approach a highly convergent synthesis of the C-11 to C-25 fragment of the milbemycins was achieved.
    用正丁基锂对2-苯磺酰基四氢吡喃进行质子化反应,得到的阴离子可与取代的环氧化物反应,在酸化时可得到螺缩酮。使用这种方法,实现了米尔贝霉素的C-11至C-25片段的高度收敛合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溴乙氧基)-特丁基二甲基硅烷 骨化醇杂质DCP 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 顺式-二氯二(二甲基硒醚)铂(II) 顺-N-(1-(2-乙氧基乙基)-3-甲基-4-哌啶基)-N-苯基苯酰胺 降钙素杂质13 降冰片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降冰片烯基乙基-POSS 间-氨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镁,氯[[二甲基(1-甲基乙氧基)甲硅烷基]甲基]- 锑,二溴三丁基- 铷,[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 铂(0)-1,3-二乙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 钾(4-{[二甲基(2-甲基-2-丙基)硅烷基]氧基}-1-丁炔-1-基)(三氟)硼酸酯(1-) 金刚烷基乙基三氯硅烷 辛醛,8-[[(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 辛甲基-1,4-二氧杂-2,3,5,6-四硅杂环己烷 辛基铵甲烷砷酸盐 辛基衍生化硅胶(C8)ZORBAX?LP100/40C8 辛基硅三醇 辛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苯基)硅烷 辛乙基三硅氧烷 路易氏剂-3 路易氏剂-2 路易士剂 试剂3-[Tris(trimethylsiloxy)silyl]propylvinylcarbamate 试剂2-(Trimethylsilyl)cyclopent-2-en-1-one 试剂11-Azidoundecyltriethoxysilane 西甲硅油杂质14 衣康酸二(三甲基硅基)酯 苯胺,4-[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 苯磺酸,羟基-,盐,单钠聚合甲醛,1,3,5-三嗪-2,4,6-三胺和脲 苯甲醇,a-[(三苯代甲硅烷基)甲基]- 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 苯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烷 苯基三辛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 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 苯基(3-氯丙基)二氯硅烷 苯基(1-哌啶基)甲硫酮 苯乙基三苯基硅烷 苯丙基乙基聚甲基硅氧烷 苯-1,3,5-三基三(三甲基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