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barbital)(barbital(1-)) | 1375467-9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barbital)(barbital(1-))
英文别名
——
Bi(barbital)(barbital(1-))化学式
CAS
1375467-95-0
化学式
C16H21BiN4O6
mdl
——
分子量
574.346
InChiKey
PKWHZZIFXFMWRQ-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barbital)(barbital(1-)) 以 neat (no solvent, solid phase) 为溶剂, 生成 bismuth(III) 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Pb(II)、Sn(II)、Sb(III)、Bi(III)-巴比妥配合物的红外、拉曼、1H NMR、热和正电子湮没寿命研究
    摘要:
    摘要 合成了 Pb(II)、Sn(II)、Sb(III) 和 Bi(III) 与巴比妥钠的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多种技术进行表征,包括元素分析(C、H 和 N)、摩尔电导测量、红外、拉曼、 1 H NMR、正电子湮没寿命和热重分析。巴比妥钠 (NaL) 与 Pb(NO 3 ) 2 、SnCl 2 ⋅2H 2 O、SbCl 3 和 BiCl 3 的盐反应得到四种新型单核配合物 [Pb(HL) 2 ]、[Sn(L)(H 2) O)]、[Sb(HL)(L)] 和 [Bi(HL)(L)]。在 Pb(II)、Sb(III) 和 Bi(III) 的配合物中,金属与配体的摩尔比为 1:2。Sb(III) 和 Bi(III) 配合物都通过两个巴比妥分子(HL 和 L)具有六个配位,其中一个是去质子化的 NH。Pb(II) 配合物有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采用四齿形式,被两个 (HL) 巴比妥部分包围。元素分析表明,Sn(II)
    DOI:
    10.1016/j.molstruc.2012.02.047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Pb(II)、Sn(II)、Sb(III)、Bi(III)-巴比妥配合物的红外、拉曼、1H NMR、热和正电子湮没寿命研究
    摘要:
    摘要 合成了 Pb(II)、Sn(II)、Sb(III) 和 Bi(III) 与巴比妥钠的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多种技术进行表征,包括元素分析(C、H 和 N)、摩尔电导测量、红外、拉曼、 1 H NMR、正电子湮没寿命和热重分析。巴比妥钠 (NaL) 与 Pb(NO 3 ) 2 、SnCl 2 ⋅2H 2 O、SbCl 3 和 BiCl 3 的盐反应得到四种新型单核配合物 [Pb(HL) 2 ]、[Sn(L)(H 2) O)]、[Sb(HL)(L)] 和 [Bi(HL)(L)]。在 Pb(II)、Sb(III) 和 Bi(III) 的配合物中,金属与配体的摩尔比为 1:2。Sb(III) 和 Bi(III) 配合物都通过两个巴比妥分子(HL 和 L)具有六个配位,其中一个是去质子化的 NH。Pb(II) 配合物有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采用四齿形式,被两个 (HL) 巴比妥部分包围。元素分析表明,Sn(II)
    DOI:
    10.1016/j.molstruc.2012.02.0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酪氨酸,2-甲氧基-O-甲基- 达美司特 百里酚-6-磺化三(2-羟基乙基)铵 吡唑并[1,5-a][1,3,5]噻嗪-4(3H)-酮 吡唑并[1,5-a][1,3,5]三嗪-2,4-二胺 吡唑并[1,5-a]-1,3,5-三嗪-4-胺,N-羟基- 吡唑并[1,5-D][1,2,4]三嗪酮 吡唑并[1,5-A]-1,3,5-三嗪-2,4(1H,3H)-二酮 N4-(1,1-二甲基乙基)-7-甲基吡唑并(1,5-a)-1,3,5-三嗪-2,4-二胺盐酸盐 N'-甲酰基-4-氨基吡唑并[5,1-c][1,2,4]三嗪-3-甲酰肼 8-苄基-2-甲基-4-(N-甲基氨基)吡唑并[1,5-a]-1,3,5-三嗪 8-碘-1H,4H-吡唑并[1,5-a][1,3,5]三嗪-4-酮 8-溴-4-氯-2-(甲基硫代)吡唑并[1,5-a][1,3,5]三嗪 8-溴-2-(甲基硫代)吡唑并[1,5-a][1,3,5]噻嗪-4-醇 8-溴-2,7-二甲基-3H-吡唑并[1,5-a][1,3,5]噻嗪-4-酮 8-溴-1H,4H-吡唑并[1,5-a][1,3,5]三嗪-4-酮 7-甲基-吡唑并[1,5-a]-1,3,5-三嗪-4(1H)-酮 7-甲基-6H-吡唑并[4,5-e][1,2,3]三嗪-4-酮 7-甲基-1,7-二氢-4H-吡唑并[3,4-d][1,2,3]三嗪-4-酮2-氧化物 7-(叔丁基)吡唑并[1,5-a][1,3,5]三嗪-4(3H)-酮 5-二乙基氨基甲基-2-苯基呋喃-3-羧酸 5,6-二氢吡唑并[1,5-d][1,2,4]三嗪-4,7-二酮 4-甲氧基吡唑并[1,5-a][1,3,5]三嗪 4-氯-2-(甲硫基)吡唑并[1,5-a][1,3,5]三嗪 4-氨基-7-甲基吡唑并[5,1-C][1,2,4]三嗪-3-甲腈 4,7-二甲基吡唑并[5,1-c][1,2,4]三嗪-3-羧酸乙酯 4,7-二甲基吡唑并[5,1-C][1,2,4]三嗪-3-羧酸 4,6-二氢-6-(碘乙酰基)-3-甲基-4-亚甲基吡唑并[5,1-c][1,2,4]三嗪 3-甲氧基-2H-吡唑并[4,3-e][1,2,4]三嗪 3-(1,1-二甲基乙基)-7-(5-甲基-3-异恶唑基)-2-[(1-甲基-1H-1,2,4-三唑-5-基)甲氧基]吡唑并[1,5-d][1,2,4]三嗪 3,4-二甲基吡唑并[5,1-c][1,2,4]三嗪 2-甲基吡唑并[1,5-d][1,2,4]三嗪-4(5H)-酮 2-甲基吡唑并[1,5-a][1,3,5]三嗪-4(1H)-酮 2-甲基-4-(N-甲基氨基)-8-[(2-噻吩基)甲基]吡唑并[1,5-a]-1,3,5-三嗪 2-氨基吡唑并[1,5-a][1,3,5]三嗪-4(1H)-酮 2-Thi氧代-2,3-二氢吡唑并[1,5-a][1,3,5]噻嗪-4(1H)-酮 2-(甲基硫代)吡唑并[1,5-a][1,3,5]噻嗪-4(3H)-酮 2,4-二氨基-吡唑并(1,5-a)-S-三嗪盐酸盐半水合物 2,4-二(甲基氨基)-7-甲基吡唑并(1,5-a)-S-三嗪 1-(4,7-二甲基吡唑并[5,1-c][1,2,4]三氮杂-3-基)-1-乙酮 4-chloro-2-methylpyrazolo[1,5-a][1,3,5]triazine 8,9-Bis-(2-furyl)furo<3,2-d>-s-triazolo<4,3-c>pyrimidin N,N-dimethyl-N'-[7-methyl-3-(5-nitro-furan-2-yl)-[1,2,4]triazolo[4,3-c]pyrimidin-5-yl]-formamidine (8-chloro-7-methyl-pyrazolo[1,5-a][1,3,5]triazin-4-yl)-methyl-amine methyl-phosphonothioic acid O-isopropyl ester O'-{1-[6-oxo-4-(1,1,2,2-tetrafluoro-ethoxy)-phenyl]-1,6-dihydro-pyridazin-3-yl} ester 9-bromo-3-phenyl-pyridazino[1,6-a][1,3,5]triazine-2,4-dione prop-2-ynyl 5-(1H-benzo[d][1,2,3]triazol-5-yl)-7-oxo-4,7-dihydropyrazolo[1,5-a]pyrimidine-3-carbimidate hydrochloride 6-Acetyl-3-methyl-4-methylen-pyrazolo<3,2-c>-as-triazin 2-Methylamino-5,7-dimethyl-s-triazolo<2,3-c>pyrimidin ethyl 7-benzamido-3-tert-butyl-4-oxo-4,6-dihydropyrazolo[5,1-c][1,2,4]triazine-8-carboxy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