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phenylphenyl 4-chlorobenzoate | 300675-6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phenylphenyl 4-chlorobenzoate
英文别名
4-Chlorobenzoic acid, 4-biphenyl ester;(4-phenylphenyl) 4-chlorobenzoate
4-phenylphenyl 4-chlorobenzoate化学式
CAS
300675-67-6
化学式
C19H13ClO2
mdl
——
分子量
308.764
InChiKey
FXACSMXPKVBIM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9-171 °C
  • 沸点:
    463.3±38.0 °C(predicted)
  • 密度:
    1.234±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 保留指数:
    2778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p-bromophenyl ester of p-chlorobenzoic acid三丁基苯基锡 在 ce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7%的产率得到4-phenylphenyl 4-chloro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空气稳定的高活性树枝状氧化膦稳定的钯纳米粒子:制备,表征和在碳-碳键形成和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
    在膦树状大分子配体存在下,使用氢在四氢呋喃中还原双(乙酰丙酮)钯[Pd(acac)2 ],形成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钯纳米颗粒。通过TEM,31 P NMR和31表征所得的Pd纳米颗粒P MAS NMR。结果表明,树枝状膦配体被氧化为氧化膦。这些树状聚合物稳定的Pd纳米颗粒被证明是Suzuki和Stille偶联反应和氢化的有效催化剂。树状楔用作稳定剂以防止纳米颗粒聚集,并且用作促进Pd催化剂的分离和/或再循环的载体。在铃木偶联反应的情况下,与常用的均相催化剂四(三苯基膦)钯[Pd(PPh 3)4相比,这些Pd纳米颗粒显示出高催化效率(TON高达65,000)和空气稳定性。]。此外,从庞大的树突状基质获得的结果表明,Pd纳米颗粒可能充当催化活性物质的储存库,并且该反应实际上是由从水中浸出的可溶性Pd(0)和/或Pd(II)物质催化的。纳米颗粒表面。
    DOI:
    10.1002/adsc.2007004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Heterocyclic carbene catalysed aerobic oxid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to aryl esters using boronic acids
    作者:Panjab Arde、B. T. Ramanjaneyulu、Virsinha Reddy、Apurv Saxena、R. Vijaya Anand
    DOI:10.1039/c1ob06566a
    日期:——
    The organocatalytic behavior of N-heterocyclic carbenes in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to esters with boronic acids has been explored. This transition metal-free protocol allows access to a wide variety of aromatic ester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研究了N-杂环卡宾在芳香醛与硼酸的好氧氧化为酯反应中的有机催化行为。这种无过渡金属的方法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良好的产率获得各种芳族酯。
  • Gold-Catalyzed C–O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Aryl Iodides with Silver Carboxylates
    作者:Guifang Chen、Bo Xu
    DOI:10.1021/acs.orglett.3c02254
    日期:2023.9.1
    We have developed a C–O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hetero)aryl iodides with silver carboxylates via a AuI/AuIII catalytic cycle. The transformation featured exclusive chemoselectivity and moisture/air insensitivity. Aromatic and aliphatic (including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ilver carboxylates are all suitable substrates. Moreover, this protocol worked well intermolecularly and intramolecularly
    我们开发了(杂)芳基碘化物与羧酸银通过 Au I /Au III催化循环进行的 C-O 交叉偶联反应。该转化具有独特的化学选择性和湿气/空气不敏感性。芳香族和脂肪族(包括伯、仲和叔)羧酸银都是合适的底物。此外,该方案在分子间和分子内均表现良好。最重要的是,无论底物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如何,都获得了良好的产率。
  • Air-Stable and Highly Active Dendritic Phosphine Oxide- Stabilized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and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作者:Lei Wu、Zhi-Wei Li、Feng Zhang、Yan-Mei He、Qing-Hua Fan
    DOI:10.1002/adsc.200700441
    日期:2008.4.7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homogeneous catalyst tetrak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 [Pd(PPh3)4].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bulky dendritic substrate suggest that the Pd nanoparticles might act as reservoir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species, and that the reaction is actually catalyzed by the soluble Pd(0) and/or Pd(II) species leached from the nanoparticle surface.
    在膦树状大分子配体存在下,使用氢在四氢呋喃中还原双(乙酰丙酮)钯[Pd(acac)2 ],形成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钯纳米颗粒。通过TEM,31 P NMR和31表征所得的Pd纳米颗粒P MAS NMR。结果表明,树枝状膦配体被氧化为氧化膦。这些树状聚合物稳定的Pd纳米颗粒被证明是Suzuki和Stille偶联反应和氢化的有效催化剂。树状楔用作稳定剂以防止纳米颗粒聚集,并且用作促进Pd催化剂的分离和/或再循环的载体。在铃木偶联反应的情况下,与常用的均相催化剂四(三苯基膦)钯[Pd(PPh 3)4相比,这些Pd纳米颗粒显示出高催化效率(TON高达65,000)和空气稳定性。]。此外,从庞大的树突状基质获得的结果表明,Pd纳米颗粒可能充当催化活性物质的储存库,并且该反应实际上是由从水中浸出的可溶性Pd(0)和/或Pd(II)物质催化的。纳米颗粒表面。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棓酰棓酸三油酸酯 非那米柳 雷尼替丁 降钙素(humanreduced),8-L-缬氨酸-(9CI) 间苯甲酰氧基苯乙酮 间苯二甲酸二苯酯 间甲苯基苯甲酸酯 间双没食子酸 醋氨沙洛 邻苯二甲酸苄酯2-乙己基酯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甲苯基苯甲酸酯 邻氨基苯甲酸(4-硝基苯基)酯 邻亚苯基二苯甲酸酯 贝诺酯 袋衣酸 萘-1,5-二磺酸-4-[2-(二甲氨基)乙氧基]-2-甲基-5-(丙烷-2-基)苯基2-氨基苯酸酯(1:1) 茶痂衣酸 苯甲醯柳酸甲酯 苯甲酸苯酯 苯甲酸五氟苯酯 苯甲酸丁香酚酯 苯甲酸4-[[(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苯基酯 苯甲酸4-(乙酰氨基)-2-[[2-[4-(乙酰氨基)苯甲酰基]亚肼基]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2-苯并恶唑基)苯酯 苯甲酸-4-甲基苯酯 苯甲酸-(2,4-二溴-3-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己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氧基-,2-甲酰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基-,4-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4-戊基-,4-(壬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丁氧基-,1,4-亚苯基酯 苯甲酸,4-[1-(己氧基)乙基]-,4-(辛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苯基甲氧基)-,4-(癸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癸氧基)-,4-[氰基[(1-羰基戊基)氧代]甲基]苯基酯,(R)- 苯甲酸,4-(癸氧基)-,4-[(4-甲基己基)氧代]苯基酯 苯甲酸,4-(癸氧基)-,4-(2-甲基丁基)苯基酯 苯甲酸,4-(己氧基)-,1,4-亚苯基酯 苯甲酸,3-[[4-(1,1-二甲基乙基)苯甲酰]氧代]-4-甲基-,甲基酯 苯甲酸,3,4-二(癸氧基)-,4-[(苯基甲氧基)羰基]苯基酯 苯甲酸,2-庚基-4-[(2-羟基-4-甲氧基-6-戊基苯甲酰)氧代]-6-甲氧基-,苯基甲基酯 苯甲酸,2,4,6-三甲基-,2,4,6-三甲苯基酯 苯甲酸,2,3-二甲基-,2-硝基苯基酯 苯甲酸,(2-乙氧基-4-甲酰)苯酯 苯甲酰氧基苯甲酸苄酯 苯扎贝特杂质1 苯并呋喃-2-羧酸苯胺 苯并[b][1,5]苯并二氧杂卓-6-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