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CO)4(P(OMe)3) | 14878-7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CO)4(P(OMe)3)
英文别名
carbon monoxide;iron;trimethyl phosphite
Fe(CO)4(P(OMe)3)化学式
CAS
14878-71-8
化学式
C7H9FeO7P
mdl
——
分子量
291.965
InChiKey
POBLYHFTUDQLE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SDS

SDS:59cd02bcbf5f774a01db913ac6391590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e(CO)4(P(OMe)3)乙醚 为溶剂, 生成 carbon monoxide;iron(2+);trimethyl phosphite;diiodide
    参考文献:
    名称:
    Cotton, J. D.; Doddrell, D.; Heazlewood, R. L.,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69, vol. 22, p. 1785 - 178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五羰基铁三甲氧基磷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二羰基铁二聚物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86%的产率得到Fe(CO)4(P(OMe)3)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二聚体作为催化剂:III。的Fe(CO)之间的反应5中的[(η存在下,和V族供体配体5 -C 5 H ^ 4 R)的Fe(CO)2 2 2] 2(RH,Me)的和[(η 5 -C 5 Me 5)Fe(CO)2 ] 2作为催化剂
    摘要:
    Fe(CO)5和第V组供体配体L,(LPPh 3,AsPh 3,SbPh 3,PMePh 2,PMe 2 Ph,Asme 2 Ph,P(C 6 H 11)3,P(正丁基)3,P(I-丁基)3,P(OPH)3,P(OET)3,P(OME)3)以[(η存在5 -C 5我5的Fe(CO)2 ] 2(RH,Me)或[(η 5 -C 5我5)的Fe(CO)2 ] 2作为甲苯回流中的催化剂,迅速得到络合物Fe(CO)4 L,产率> 85%。反应速率是基本独立L的性质为[(η 5 -C 5我5)的Fe(CO)2 ] 2作为催化剂。对于其它催化剂,所述速率由这些结果在催化剂和配位体L,得到式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L.的立体性质主要影响(η 5 -C 5 H ^ 4 R)2铁2,(CO)3,(L)。这些衍生物也被发现催化的Fe(CO)之间的反应5所述的配合物[(η-C,和L 5 ħ 4 R)的Fe(CO)2
    DOI:
    10.1016/s0022-328x(00)8906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onochemistry and sonocatalysis of metal carbonyls
    作者:Kenneth S. Suslick、James W. Goodale、Paul F. Schubert、Hau H. Wang
    DOI:10.1021/ja00356a014
    日期:1983.9
    67 The labeled precursor utilize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1-deoxy-D-three [ l-2H3,5-2Hl]pentulose (6) was synthesized from 2,4-O-benzylidene-~-[4-~H~] threose, which is available from D[ l-2Hl]arabinitol by standard Reaction of the threose derivative with trideuteriomethylmagnesium iodide in ether then gave a mixture of protected, epimeric pentane tetrols, which was oxidized by the stannylene
    然后提取硫胺素,并用亚硫酸氢盐裂解,以通常的方式得到 HET。将其转化为三氟乙酸酯用于 MS 检查。
  • The transition metal-catalysed reaction between Fe(CO)5 and group V donor ligands. A facile, high yield synthesis of Fe(CO)4PPh3
    作者:Michel O. Albers、Neil J. Coville、Terence V. Ashworth、Eric Singleton
    DOI:10.1016/s0022-328x(00)93454-5
    日期:1981.9
    The reaction of Fe(CO)5 and L (L = Group V donor ligand), in the presence of CoCl2 · 2 H2O or CoI2 · 4 H2O as catalyst, results in the synthesis of Fe(CO)4L in good yield. Unusual reactivity patterns for the substitution of CO on Fe(CO)5 by L have been found; for CoI2 as catalyst the reaction rate increases in the order PPh3 ∼ AsPh3 ∼ P(OPh)3 > SbPh3 > PPh2Me > PPhMe2 > P(C6H11)3 > P(OEt)3 > P(n-Bu)3
    Fe(CO)5和L(L = V族供体配体)在CoCl 2 ·2 H 2 O或CoI 2 ·4 H 2 O作为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合成了Fe(CO)4 L高产。已经发现了用L取代Fe(CO)5上的CO的异常反应模式;对的Col 2作为催化剂的顺序PPH反应速率增加3〜ASPH 3〜P(OPH)3 >灰飞虱3 > PPH 2我> PPhMe 2 > P(C 6 H ^ 11)3 > P(OET)3> P(n-Bu)3 > P(OMe)3。这些结果是根据CoX 2与L相互作用引起的催化剂变化来解释的。
  • Paramagnetic organometallic molecules. 13. Electron-transfer-catalyzed reactions of polynuclear metal carbonyls: reactions of R2C2Co2 (CO)6
    作者:Malini Arewgoda、Brian H. Robinson、Jim Simpson
    DOI:10.1021/ja00345a037
    日期:1983.4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e: Org.Verb.B1, 1.1.4.2.2, page 100 - 112
    作者: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e: Org.Verb.B1, 1.1.4.4.4.1, page 180 - 183
    作者: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苯甲基亚磷酸二乙酯 碘化铜(I)三甲基亚磷酸络合物 次乙基三(亚甲基氧基)膦 抗氧剂1600 抗氧剂 618 四氯化铂 双(2-丁氧基乙基)癸基亚磷酸酯 偏苯三酸三辛酯 亚磷酸庚基二丙二醇酯 亚磷酸十三烷酯 亚磷酸二甲酯丙酯 亚磷酸二乙酯戊酯 亚磷酸二乙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 亚磷酸三辛酯 亚磷酸三苄酯 亚磷酸三环己酯 亚磷酸三正己酯 亚磷酸三新戊酯 亚磷酸三戊基酯 亚磷酸三异癸基酯 亚磷酸三壬酯 亚磷酸三乙酯 亚磷酸三丙酯 亚磷酸三丙烯酯 亚磷酸三[2,2-二[(2,3-二溴丙氧基)甲基]丁基]酯 亚磷酸三(十八烷基)脂 亚磷酸三(十二烷基)脂 亚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 亚磷酸,1,1-二甲基乙基二乙基酯 二(双环[2.2.1]庚-5-烯-2-基甲基)甲基亚磷酸酯 乙酸,[[二(2,2,2-三氟乙氧基)膦基]氧代]-,甲基酯 乙酰胺,N-[2-(4-吡啶基硫代)乙基]- 乙酮,1-[(1R,5R,6R,7S)-6,7-二甲基-2-氧杂-3-氮杂二环[3.2.0]庚-3-烯-4-基]-,rel- 三羟甲基丙烷亚磷酸酯 三甲氧基磷 三异十三烷基亚磷酸盐 三异丙基亚磷酸酯 三异丁基磷酸 三丁基,三丁酯 三[3-(烯丙氧基)-2-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2-(十二烷基硫代)乙基]亚磷酸酯 三-叔-丁基亚磷酸 三(甲基)亚磷酸盐-d9 三(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双环[2.2.1]庚-5-烯-2-基甲氧基)膦 三(十一烷基)亚磷酸酯 三(二聚丙二醇)亚磷酸酯 三(二氯丙基)亚磷酸酯 三(二十二烷基)亚磷酸酯 三(3-环氧丙烷甲醇-3-乙基)亚磷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