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II) | 13820-5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II)
英文别名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Na2PdCl4;di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sodium palladium(II) tetrachloride;Sodium;palladium(2+);tetrachloride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II)化学式
CAS
13820-53-6
化学式
Cl4Pd*2Na
mdl
——
分子量
294.212
InChiKey
ADPDBARCILUKKR-UHFFFAOYSA-J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2.52[at 20℃]
  • 溶解度:
    可微溶于水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应避免与氧化物、酸、碱和氨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98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2,S24/25,S26,S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8439000
  • RTECS号:
    RT34800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64,P271,P280,P302+P352,P304+P340+P312,P305+P351+P338,P332+P313,P337+P313,P362,P403+P233,P405,P501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常温下应密闭保存,阴凉、通风且干燥。

SDS

SDS:6fb0df26414546b1e776ec4a004e9991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II)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Palladium(II) sodium chlorid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Palladium(II) sodium chloride
别名
: Cl4Na2Pd
分子式
: 294.21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如果误服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氯化氢气体, 钠的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预防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分配系数:n-辛醇/水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防潮。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腹膜内的 - 老鼠 - 400 mg/kg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RT348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氯钯酸钠是一种常用于化工行业的贵金属催化剂前驱体及化学合成原料,主要应用于钯催化剂的制备,并广泛用于医药行业中的有机合成与无机化学反应。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II)sodium hydroxide钾硼氢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制备高活性钯催化剂的简单方法,该催化剂负载在各种碳载体上以进行液相氧化和氢化反应
    摘要:
    研究了使用硼氢化钾(KBH 4)对液相钯络合物进行简单的液相还原,制备了负载在各种碳载体上的纳米级钯(Pd)催化剂。我们发现向四氯钯酸钠(Na 2 PdCl 4)的水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NaOH),然后用KBH 4还原可在任何碳载体上生成直径小于5 nm的高度分散的Pd纳米颗粒。Na 2 PdCl 4水溶液的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在各种量的NaOH的存在下溶液澄清从氯离子(CL中的钯络合物的部分或完全配体交换的发生- )为氢氧根离子(OH - )。因此,在用KBH 4还原之前,前体络合物的结构变化很可能会诱导碳载体上的小Pd纳米颗粒的产生。。此外,使用氧气对肉桂醇液相氧化为苯甲醛和肉桂醛中的CC键加氢进行氢化的催化活性评估表明,催化功能显着取决于Pd颗粒的大小和分散性。也就是说,两个反应都在高度分散在碳载体上的小型Pd催化剂上有效地进行,但是在较大尺寸或在这些载体上分散性较差的Pd颗粒上却没有有效地进行。
    DOI:
    10.1016/j.molcata.2006.12.010
  • 作为产物:
    描述:
    palladium dichloride 在 NaCl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II)
    参考文献:
    名称:
    双(β-二酮)-钯(II)和-铂(II)配合物
    摘要:
    已经制备了许多钯(II)和铂(II)双螯合物,它们含有一种对称或不对称的β-二酮阴离子,或包含两种不同的β-二酮阴离子。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在不对称 β-二酮二元螯合物的溶液中的存在通过 1H 和 13C NMR 光谱证实。钯 (II) 配合物在溶液中达到平衡的几何异构化速度很快,而铂 (II) 配合物非常惰性。混合配体螯合物在溶液中稳定,没有歧化迹象。双(1-苯基-1,3-丁二酮)钯(II)、双(2,4-己二酮)钯(II)和双(1,1,1-三氟-2,4-戊二酮)的异构体对) 铂 (II) 被分离出来,第一个复合物的顺式异构体的分子结构通过 X 射线分析确定。
    DOI:
    10.1246/bcsj.54.1085
  • 作为试剂:
    描述:
    1-(4-azidobenzyl)-5-fluoropyrimidine-2,4(1H,3H)-di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sodium tetrachloropalladate(II) 作用下, 以 aq. phosphate buffer 为溶剂, 生成 5-氟脲嘧啶
    参考文献:
    名称:
    10.1002/cjoc.202400254
    摘要:
    Comprehensive SummaryPd‐mediated bioorthogonal cleavage reaction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the activation of prodrug molecules, precise regulation of protein function, and cellular engineering. However, the availability of cleavable "caging" groups is quite limited,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nucleic acid modification has seldom been reported. Herein, we introduce a method based on Pd‐catalyzed reduction amination of azides as a decaging strategy to activate the activity of biomolecules. We designed modifications on the bioactive sites with azides or their derivatives to mask the related biological function, followed by the release of biological activity through Pd‐catalyzed NaBH4 reduction amination reaction.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to activate bioactive molecules such as fluorescent probes, prodrugs, and to regul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RNA, includ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extension, binding to ligands, and cleavage activity of the CRISPR‐Cas system. All results confirm that this strategy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d controllable "OFF to ON" biological switch, capable of achieving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s substoichiometrically, and is expected to be extended to othe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DOI:
    10.1002/cjoc.2024002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acycles of unsymmetrical (N,C<sup>−</sup>,E) (E = S/Se) pincers based on indole: their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ysis of Heck coupling and allylation of aldehydes
    作者:Mahabir P. Singh、Fariha Saleem、Gyandshwar K. Rao、S. Kumar、Hemant Joshi、Ajai K. Singh
    DOI:10.1039/c6dt00060f
    日期:——
    [Pd(L1/L2–H)Cl] (1/2), where they bind in a tridentate (N,C−,E) mode. L1 and L2, their aldehyde precursors and Pd(II)-complexes, 1 and 2,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1H, 13C1H} and 77Se1H} NMR and HR-MS. Palladium(II) complexes 1 and 2 and precursor aldehydes of L1 and L2 were verified using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complexes 1 and 2 were investigated for Heck coupling
    通过1-(2-苯基硫烷基/硒代乙基)-1 H的缩合反应,首次合成具有吲哚核的不对称(N,C,E)型钳位配体前体[ L1和L2:E = S / Se] -吲哚-3-甲醛与苄胺。合成规程很容易,并且收率很高(> 85%)。L1和L2与四氯钯钠(反应II在CH存在下)3 COONa结果在配合物[钯(L1 / L2 -H)CL](1 / 2),在那里它们结合在三齿(N,C - ,E)模式。L1和L2,其醛前体和Pd(II)配合物1和2的特征在于1 H,13 C 1 H}和77 Se 1 H} NMR和HR-MS。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验证了钯(II)配合物1和2以及L1和L2的前体醛。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催化活性,以进行醛的Heck偶联和烯丙基化。这两个反应分别需要配合​​物负载量为0.1–0.3和1 mol%。
  • Controlled interaction of benzaldehyde thiosemicarbazones with palladium: formation of bis-complexes with cis-geometry and organopalladium complexes, and their catalytic application in C–C and C–N coupling
    作者:Jayita Dutta、Samaresh Bhattacharya
    DOI:10.1039/c3ra40829a
    日期:——
    coordinated to palladium, via dissociation of the acidic proton and activation of an ortho C–H bond, as dianionic tridentate C,N,S-donors forming two adjacent five-membered chelate rings. The [Pd(NS–R)2] and [Pd(CNS–R)(PPh3)] complexes show characteristic 1H NMR signals, and in dichloromethane solution they all display intense absorptions in the visible and ultraviolet regions. The [Pd(NS–R)2] and [Pd(CNS–R)(PPh3)]
    4-R-苯甲醛硫代半碳酮(R = OCH 3,CH 3,H,Cl和NO 2)的1:1混合物与2-吡啶甲酸在相对温和的回流条件下,在乙醇介质中加入等量的Na 2 [PdCl 4 ],得到一组主要产品为[Pd(NS–R)2 ]的配合物,以及另一种类型的Pd (CNS–R)} n ]作为次要产品(其中NS–R和CNS–R分别表示N,S-和C,N,S配位的硫代半乳糖胺)。[Pd(CNS–R)} n ]络合物可以通过长时间回流下进行的类似反应方便地以高收率获得。[Pd(CNS–R)} n ]络合物中的硫桥在与三苯膦得到[Pd(CNS–R)(PPh 3)]类型的配合物。[Pd(NS-OCH 3)2 ],[Pd(NS-CH 3)2 ],[Pd(NS-Cl)2 ],[Pd(CNS-CH 3)(PPh 3)],[确定了Pd(CNS–H)(PPh 3)]和[Pd(CNS–Cl)(PPh 3)]。在[Pd(NS–R)2
  • Application of the Fluorous Biphase Concept to Palladium-CatalyzedSuzuki Couplings
    作者:Siegfried Schneider、Willi Bannwarth
    DOI:10.1002/1522-2675(20010321)84:3<735::aid-hlca735>3.0.co;2-l
    日期:2001.3.21
    Suzuki C−C couplings were performed in high yields in a fluorous biphase system applying the four differently perfluoro-tagged Pd complexes 2a – d. All four complexes showed similar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the coupling of electron-rich or electron-deficient bromoarenes 3a – e and arylboronic acids 4a – c (Tables 1 and 2). Furthermore, we were able to show that all four Pd complexes could be recycled
    Suzuki C-C 偶联在含氟双相系统中以高产率进行,应用四种不同的全氟标记 Pd 配合物 2a-d。所有四种配合物在富电子或缺电子溴芳烃 3a-e 和芳基硼酸 4a-c 的偶联中表现出相似的催化活性(表 1 和表 2)。此外,我们能够证明所有四种 Pd 配合物都可以再循环六次,而不会显着降低偶联产率。在一个示例中,我们能够在第一次运行中将四种催化剂的用量从 1.5 mol-% 减少到 0.1 mol-%,但在重复循环中催化剂活性会大大降低(表 3)。
  • Nucleic acid interaction and antibacterial behaviours of a ternary palladium(II) complexes
    作者:Mohan N. Patel、Promise A. Dosi、Bhupesh S. Bhatt
    DOI:10.1016/j.saa.2011.10.077
    日期:2012.2
    The bidentate ligands and Pd(II)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elemental analysis (C, H, N), (1)H NMR, (13)C NMR, electronic spectra, FT-IR and FAB mass spectroscopy. The binding of palladium complexes with calf thymus DNA (CT DNA) has been explored using absorption titration, DNA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cleavage reaction on pUC19 DNA has been monitored
    二齿配体和Pd(II)配合物已经合成并使用元素分析(C,H,N),(1)H NMR,(13)C NMR,电子光谱,FT-IR和FAB质谱表征。钯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结合已通过吸收滴定,DNA熔解温度和粘度测量进行了研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监测对pUC19 DNA的切割反应。结果表明,复合物可以通过插入模式与DNA结合,并表现出核酸酶活性,其中超螺旋形式转化为开环形式。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已经对三种革兰氏(-ve)和两种革兰氏(+ ve)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有配合物均显示出比配体和钯盐更好的微生物抑制活性。
  • Allyl palladium dithiocarbamates and related dithiolate complexes as precursors to palladium sulfides
    作者:Anthony Birri、Benjamin Harvey、Graeme Hogarth、Elif Subasi、Fadime Uğur
    DOI:10.1016/j.jorganchem.2007.02.015
    日期:2007.5
    Allyl-palladium dithiocarbamate complexes, [Pd(allyl)(S2CNR2)], have been prepared from the addition of dithiocarbamate salts to [Pd(allyl)(μ-Cl)]2 and TGA and DSC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assess their potential as MOCVD precursors to palladium sulfides. For comparison [(η3-C4H7)Pd(S2PPh2)] and [Pd(S2CNMeR)2] (R = Bu, Hex) have also been prepared and tested as precursors. The unsymmetrical
    烯丙基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络合物[Pd(烯丙基)(S 2 CNR 2)]是通过在[Pd(烯丙基)(μ-Cl)] 2中添加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制备的,已进行了TGA和DSC研究为了评估其作为硫化钯MOCVD前体的潜力。为了进行比较[(η 3 -C 4 ħ 7)的Pd(S 2 PPH 2)]和[钯(S 2 CNMeR)2 ](R =卜,十六进制)也已被制备并作为前体进行测试。不对称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η 3 -C 3 H ^ 5)的Pd(S 2CNMeHex)]的熔点为65°C,被选为最佳的单一来源前体,并且在载玻片上沉积了主要为Pd 2.8 S的薄膜。[(η的晶体结构3 -C 4 ħ 7)的Pd(S 2 CNME 2)],[(η 3 -C 4 ħ 7)的Pd(S 2 CNPr 2)],[(η 3 -C 4 ħ报告了7)Pd(S 2 PPh 2)]和[Pd(S 2 CNMeBu)2 ]。所有除[(η
查看更多